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甜玉米.营养齐全、含量极高,是谷类的2.8倍,堪称谷物营养之王。但是,由于它抗逆性差、单产低、退化严重等弊病,开发潜力受到限制。为此,我们在广泛收集黑甜玉米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选育手段,育成了黑甜玉米杂交1号新品种。它继承了黑甜玉米优良特性,且抗性、产量均有很大提高.其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黑玉米俗称“黑牡丹”,是指籽粒色泽为乌色、紫色、蓝色、黑色的玉米。有普通黑玉米.黑糯玉米、黑甜玉米、黑爆裂玉米等种类,黑玉米香、甜、嫩、粘,味美至极,营养丰富,功能独特,黑玉米籽粒中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17种氨基酸中就有13种高于黄玉米.  相似文献   

3.
玉米膳食纤维在面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压蒸煮法和挤压法对玉米膳食纤维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的玉米膳食纤维在面包中的应用特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适于加入面包中的玉米膳食纤维种类及其在面包中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面包中添加7%的玉米膳食纤维(挤压法处理)效果理想,且不增加面包添加剂的用量。此时面包的口感优良,抗老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黑玉米是指玉米籽粒色泽为乌色、紫色、蓝色或黑色,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玉米的总称.如黑甜玉米、黑糯玉米和黑暴玉米等.它们与普通玉米相比在营养成分、所具有功能、理化形状及加工利用等方面,存在有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黑玉米是指玉米籽粒色泽为乌色、紫色、蓝色、黑色的各类玉米的总称,包括黑甜玉米、黑糯玉米、黑爆玉米等.由于黑玉米营养丰富,口感香甜,有"水果玉米"之称.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酸乳类型,以黑甜玉米为原料,经过预处理后,辅以适量的脱脂乳,双歧杆菌为发酵菌种,研制具有良好凝固状态的玉米发酵酸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黑甜玉米凝固性酸乳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发酵时间料液比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的最佳工艺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0h、料液比1∶4;稳定剂的最佳选择为0.10%黄原胶+0.10%单甘酯,该条件下的酸乳具有良好凝固状态、玉米味浓郁、甜度适口。  相似文献   

7.
玉米纤维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玉米纤维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玉米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和纤维颗粒的减小,面包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纤维的添加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细度为50目、70目和100目的玉米纤维添加量分别不能超过4%,5%和6%;通过延长发酵时间可使面包体积增大,但不能超过45min。  相似文献   

8.
黑玉米籽粒色泽随生育进程由黄色变成紫色,成熟后变为黑色.目前我国种植的黑玉米主要有黑甜玉米、黑糯玉米以及从韩国引进的紫金香等系列品种.黑玉米最大特点是营养丰富、果皮薄、香味浓、品质优异、适口性好、风味独特,是其它玉米所不及的,对黑玉米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发掘和利用这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黑甜玉米是高营养、高附加值的黑色自然产品。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和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检测后认为:该品种属高赖氨酸玉米,营养品质齐全,赖氨酸、糖等含量高于普通食用玉米的两倍以上,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远远高于多种谷类作物,确有开发黑色强化营养食品的科学价值。品种本身适应性强,便于栽培管理,产业化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0.
玉米胚芽粕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榨取油脂后的玉米胚芽粕开发面包新品种,以提高玉米加工附加值为目的,采用面团特性测定和面包质量评价的方法,对6个添加不同含量玉米胚芽粕的样品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每1 kg面粉中玉米胚芽粕添加量由0 g增加到90 g,面团吸水率由65.1%上升到78.1%,弱化度由78 BU上升到120 BU;而稳定时间则由16.5 min下降到4.9 min,形成时间由14.2 min下降到8.2 min,最大拉伸阻力由533BU下降到330 BU,面团评价值由104.7 cm2下降到43.9 cm2;面包样品的体积由6 750 mL/kg迅速下降到4 500mL/kg,面包的色泽、质地、口感等其他品质指标均有下降趋势。据此认为,在面包制作中,添加玉米胚芽粕是可行的,但为了使面包品质不受较大影响,面粉中玉米胚芽粕的添加量应不超过50 g/kg。  相似文献   

11.
添加甘薯粉对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分析了添加不同比例甘薯粉对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并对优质一级面包粉和普通面包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优质面包粉,甘薯粉添加量可在10%以内,对于一般面包粉应控制在7.5%以内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冻藏处理对黑米小麦粉馒头质构特性及黑米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TPA分析测定不同冻藏时间下黑米小麦粉馒头质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馒头冻藏过程中食用品质变化规律。应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黑米小麦粉馒头色素,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的吸光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黑米小麦粉馒头的食用品质及黑米色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制备新型的黑枸杞、紫薯咀嚼片产品。[方法]以黑枸杞、紫薯为原料,采用直接压片的方法研制复合咀嚼片,以感官、硬度、碎脆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黑枸杞、紫薯复合咀嚼片最佳配方。[结果]黑枸杞、紫薯咀嚼片产品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黑枸杞6.25%,奶粉31.25%,紫薯31.25%,麦芽糊精31.25%,每片质量0.50 g。按此配方制得咀嚼片花青素含量为4.773 mg/片,该咀嚼片口感细滑,硬度适中,色泽均匀,具有较好的奶香味。[结论]该研究制备的新型黑枸杞、紫薯咀嚼片产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黑小麦品质育种、加工品质评价及相关加工企业的原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在新疆种植表现良好的6个黑小麦品种(系)为原料,对其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及面条、馒头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特性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供试黑小麦品种(系)的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沉淀值较高,湿面筋含量中等,灰分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偏低.品种间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面粉蛋白质质量需进一步提高.S-2、黑小麦76和96-45具有较好的面条加工适用性,S-2属于制作馒头良好黑小麦品系,S-2和黑小麦76属于制作新疆拉面良好的黑小麦品种(系).[结论]黑小麦在我国传统蒸煮类食品加工上仍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贵州甘薯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的18份甘薯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黑斑病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结果发现:紫云红心薯对黑斑病和根腐病均表现高抗;道真白皮苕对黑斑病高抗,而对根腐病表现为抗病;晴隆红皮薯表现为对黑斑病和根腐病均抗病;其他材料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江西省红壤旱地上地膜覆盖对赣薯2号外观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明显提高赣薯2号的鲜薯产量,白膜、黑膜覆盖的鲜薯产量分别为51475.7、51976.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7%、18.9%,均达极显著水平;覆膜处理赣薯2号的还苗期、分枝期、封垄期均较对照早2~3 d;白膜、黑膜覆盖的薯块单株中薯数分别为3.0、3.2个/株,中薯率分别为46.9%、50.8%,分别较对照增加9.0、12.9个百分点,此外地膜覆盖薯块的外观品质明显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膜方式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3种不同覆膜方式即黑膜、透明膜及不覆膜对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温湿度、孔隙度、甘薯地上部及地下部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覆膜方式。结果表明,土壤孔隙度在覆膜与不覆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覆膜可以使土壤保持疏松透气,同时还可以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为甘薯膨大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相对于透明膜而言,覆黑膜可以将地温控制在更能适宜甘薯膨大的范围之内,抑制膜下的杂草生长。不同栽培方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依次为黑膜>透明膜>无膜。可见,在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覆膜可以提高产量,并且覆黑膜比覆透明膜的效果更好,应当在甘薯栽培中推广黑膜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20.
胡芹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07-108,96
本文研究了砂姜黑土N、P、K肥及不同K肥品种在甘薯上肥效,结果表明:适量的N、P、K均能促进甘薯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过高的N会引起甘薯徒长,进而影响产量.当K肥用量低时,氯化钾增产效果与硫酸钾相近;高用量时,氯化钾对甘薯产量有负作用,硫酸钾增产效果高于氯化钾;氯化钾与硫酸钾配施既可提高甘薯产量,又能节约施肥成本,是K肥有效施肥技术.砂姜黑土上甘薯K肥增产效果最大,其次为P肥,N肥增产效果最小.砂姜黑土适宜施用量分别为58.2kg /hm2 N、129.5kg /hm2 P2O5、190 kg/hm2 K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