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萝卜与芥菜属间杂种F_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萝卜与芥菜属间杂种F1(RSjF1-1)的叶片酯酶同工酶的酶谱与相同时期的亲本的酯酶同工酶的酶谱比较,既有来自母本的酶带,也有来自父本的酶带,是双亲的互补型。另外还有2条亲本所没有的酶带。 RSjF1-1的花蕾酯酶同工酶的酶谱与相同时期的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与对叶片的酶谱分析结果相符合,仍然是双亲的互补型,并且有2条亲本所没有的酶带。在RSjF1-1的叶片和花蕾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所出现的几条双亲所没有的酶带,活性都较强或很强,多次重复的结果表明是新的酶带。证明RSjF1-1是一种新的遗传类型。确系为萝卜与芥菜的属间杂种。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以夏蜡梅属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美国蜡梅变种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oblongifolius)为试验材料进行属间杂交,通过荧光镜检观察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和萌发以及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杂种胚发育情况,探讨其杂交障碍机制。结果表明:不论正反交,花粉均能在柱头上粘附36 h到达胚囊,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杂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均可以实现双受精,但结实率极低,说明属间杂交存在受精后障碍,且正反交杂交障碍机制有所不同:当以夏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受精后杂种胚早期的不正常解体造成;而当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母本雌蕊较高比例的发育异常和杂种胚的早期败育共同引起。 、萌发并生长到达胚囊;以夏蜡梅为母本时父本花粉管生长进程较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更加一致,大部分花粉管在授粉后 相似文献
10.
牙克石市位于北纬49°16′,东经120°43′,海拔高度658.7米。气候条件,由于受大陆气团的控制,又受到蒙古高原的影响,无霜期85—9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619.5时左右、蔬菜播种期全日照时数286.3小时定右,6月份日平均温度为16.1℃左右;历年地面10cm解冻期为4月14日左右,地 相似文献
11.
杂种优势是个普遍现象。研究萝卜品种间杂种优势,选出优良的杂种亲本组合,探讨杂种亲本选配规律,具有生产实际与理论意义。1959-1961年在南京农学院卫岗农场进行二年试验。1959年选择浙大长、胶州青、于榆青、拌倒牛等25个品种为亲本材料,1960年春季进行天然与人工杂交,共收到一代杂种44个组合的种子,当年秋季将其中34个一代杂种与亲本进行产量比较试验。1961年选其中产量较高的 10个一代杂交种及 5个杂交第二代,共15个组合,再与亲本进行一次产量比较,进一步测定共增产性能。二年试验结果如下: (一)萝卜杂交种与亲本产量比较:1960年34个一代杂交种与亲本产量比较的结果,其中为亲本平均产量101-115%的有7个组合;为亲本平均产量116—150%的有8个组合;为亲本平均产量150%以上的,即增产权显著的有10个组合;其余8组得负势。 相似文献
12.
13.
14.
叶用芥菜又名辣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中以叶片为食用部分的一个变种。原产我国,因其适应性强而在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其中尤以雪里蕻芥菜类型品质为最佳。叶用芥菜具有特殊的辛辣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糖类和矿物质,蛋白质经水解后产生各种氨基酸。食用前,须先进行加工腌制,经腌制的芥菜质地脆嫩,香气四溢,口味鲜美,既可作素菜食用,也可作荤菜的配料,是一种很受市场欢迎的蔬菜品种。 一、叶用芥菜的常规栽培与加工 叶用芥菜性喜冷凉湿润,一般在秋冬两个季节栽培。秋芥菜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苗龄30天定植,11月底至12月上旬收获;冬芥菜于10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苗龄40天定植,翌年3月中旬4月上旬收获。收获后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加工腌制。 (一)干腌法 芥菜洗净后经风吹日晒2-3天, 相似文献
15.
茎用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的一个变种。瘤状肉质茎经加工后的产品称榨菜,是我国重要的名特产蔬菜之一。 茎用芥菜原产我国西南地区,先以四川省的栽培面积最大,以独特方法的加工,品质特佳,故市场多以“四川榨菜”称之。以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西、广东等地都相继引种成功,其种植范围逐渐扩大。 一、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茎用芥菜的良种应具备产量高、耐病毒病、不易抽薹、肉质茎含水量较低、不易空心、品质柔软、便于修整、耐寒力较强等特点。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种能全面具有上述全部特点。在选择品种时首先要考虑抗病能力。如‘…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我国自周代就栽培和食用萝卜,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食用部位是其肉质根部。随着食品结构的变化,萝卜芽与萝卜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最近,我们进行了萝卜芽与萝卜荚生产方面的研究,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