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1—2008年临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学梅  张磊  付信玉  刘圣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64-1316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四季的方法,对临沂市1961~2008年四季开始时间及持续期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临沂市春、秋、冬季节开始期存在不同程度提前,而秋季不明显。相应的春、夏季在增长,尤其是春季,而冬季明显缩短,秋季的长短变化不是很明显。除秋季持续期变化较平缓外,其他季节均存在突变现象和3年左右时间周期。  相似文献   

2.
1951—2010年湖南省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地面台站1951—2010年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湖南省年降水的气候特征,得出:从降水距平的量值来看,夏季量值最大,冬季量值最小,春季和秋季相当。春季、秋季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夏季、冬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00年的降水资料对甘肃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全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布为夏季多,冬季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1951—2015年东北地区24个代表站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东北地区8月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8月平均降水量存在西少东多的分布特征,且近65年降水量趋于减少,气候倾向率为-4.03 mm/10年;小波分析降水序列可得东北地区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16年和4年左右的变化周期,该周期性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1951—2015年,东北地区存在3个多雨到少雨的阶段性变化,多雨期时长为6~18年,平均为10.3年;少雨期时长为5~11年,平均为7.3年,而且多雨期连续多雨和少雨期连续少雨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潍坊地区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利用1961—2015年潍坊地区寒亭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潍坊地区近55年来四季长度和开始日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潍坊地区四季分配呈现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的特征。春季和秋季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一直呈现变长趋势,冬季的年代际缩短趋势较为明显。春夏两季开始期均有明显的提前趋势,秋冬两季开始期均有不同程度推迟。2潍坊地区的春秋季长度变化不是很明显,夏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秋季长度有缓慢缩短之势,冬季则呈现出明显的缩短趋势。3春季长度变化呈现震荡趋势,夏季在2000年以后为增长区,秋季长度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冬季长度在1997年发生突变之后持续缩短。四季的持续期都存在6年左右的周期,12年和18年的周期大多不同程度存在。  相似文献   

6.
1951—2011年泰安市极端天气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2011年泰安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概率统计、等值线等方法统计分析该站暴雨、大风、雷电、冰雹、大雾等极端气象灾害性天气的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暴雨平均每年出现3次,年平均大风日数14 d,年平均雷暴日31 d,年平均冰雹日数1 d,年平均大雾20 d。  相似文献   

7.
高磊  邹琤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247-250
选用1951—2010年大连市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象资料和四季平均气温,分析大连市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连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云浮地区4个气象站(市区、新兴、罗定和郁南)1965—2011年降水量、暴雨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分析云浮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云浮地区降水量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最少;夏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较显著上升趋势,其他3个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均呈现较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赵冬艳 《现代农业科技》2011,(3):312-314,323
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大连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连市1951—2009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1—2016年临沂市年均降水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临沂市降水变化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对临沂市未来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51—2016年临沂市年均降水量最低值为529.5 mm,最高值为1 415.6 mm,平均值为864.3 mm,中位数为846.5 mm,符合正态分布;临沂市年均降水量在15年、28年、40年左右周期震荡剧烈,有明显的规律;降水偏少的趋势将结束,未来几年降水量将逐渐偏多;40年时间尺度的小波系数的模方值和方差系数最大,能量最强、周期最显著,为降水量变化的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11.
1951—2009年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盛梅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91-293,296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1—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20年和近10年以来气候变化,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61—201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代表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辽宁省初霜日期的周期性、趋势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初霜日期地域性明显,大部分初霜日期是在10月的第2候,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较早,大连地区出现较晚。初霜日期出现最早的是朝阳地区的建平站,日期为9月18日,出现最晚的是大连地区的长海站,平均出现日期是10月29日。辽宁省初霜日期呈现显著的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为喜温、短日照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日照及良好的水分条件。分析2011年呼伦贝尔市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玉米生育期呼伦贝尔市气温稍低,但能满足玉米对温度的需求;降水偏多或接近常年,水、热匹配较好。玉米产量、质量相对较好,为丰年年景。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辽宁省50个测站的1958~2007年50年的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对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5℃·10a~(-1)、0.199℃·10a~(-1)和0.395℃·10a~(-1);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辽宁省冬季、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辽宁省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突变点在1996年,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辽宁省52个观测站1966—2010年降水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年降水和四季降水以及不同年代的降水界限变化进行了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辽宁省降水呈弱的下降趋势,但总趋势不显著。不同降水界限范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经分析得出,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辽宁省半干旱区在增加,半湿润区在缩小,而湿润区范围基本无变化。从时间分布上看,春季与冬季变化趋势相似,都呈增加趋势,但冬季的增加趋势很弱;夏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四季降水均呈现自西向东增多的趋势,四季降水的大值区都出现在辽宁省东部,夏、冬季东部与西部降水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19年辽宁农业气象条件,为气象条件的对比分析和灾害影响研究提供参考。2019年辽宁秋收作物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为近5年最好,主要表现为旱田作物需水关键期水分条件较充足,成熟收获期农业气象条件利于作物籽粒继续增重。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但对农业影响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局地渍涝和阶段性干旱,干旱影响为近5年最轻,病虫害影响轻。实地调查显示,主产区农业气象利于粮食作物丰收,辽西地区玉米产量潜力得以发挥,但各地大豆籽粒灌浆不充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60—2014年辽宁省夏季降水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年总频次单站极大值分别为11、2、1次;区域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年总频次极大值分别78、33、17、6次,极小值分别为39、13、1、0次;全省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年总频次极大值分别是35、8、3、1次,极小值都是0次。近55年夏季降水总量极大值为1 379 mm,极小值为95 mm。24、6、3、1 h降雨量极大值分别371、267、215、12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