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要总结了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的发展进程,对国内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举例叙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区划方法。我国农业气候区划自建国起逐步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划体系;区划方法也从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发展到较为科学、综合的数理方法。随着科技水平发展,"3S"技术尤其是GIS技术被逐渐应用到区划工作中,农业气候区划逐步由粗放走向精细,从平面到立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近30年来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探讨了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及其匹配情况,掌握了忻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降低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历史现状、技术方法、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显著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使得区划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为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精细农业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条件。推算模型对地方小地理因子考虑较少、结果有时局部误差较大、区划动态性工作较差及缺乏对气候之外的其他因素的考虑是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云南农业气候资源的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说明了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关系,从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现状,重点分析了影响云南省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农业气候,根据云南农业气候资源的实际情况和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从7个方面提出了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龙井市为例,对图们江中游地区生长季热量资源、农田水分资源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该地区农业气候的生产潜力,提出了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湘西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潜在优势,提出了合理利用这种优势、综合发展湘西农业生产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农业气象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旭荣 《农学学报》2018,8(1):70-75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基础农学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回顾世界农业气象研究历史,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六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轨迹表明:农业气象研究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坚持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研究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解释科学到试验科学的质的飞跃;坚持吸收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派生出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分支。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与遥感估产、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测定与国家清单、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区域治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都市型设施园艺等重大技术成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科技支撑作用。未来农业气象学将在农业气候与农业布局优化、生物气象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农业小气候与工厂化农业、农业气象信息与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为安  马世铭  吴必文  丁霞  徐光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47-13849,13941
在阐明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的3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和统计函数分析研究,指出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农业气候脆弱性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回顾了农业气候脆弱性理论的发展,在该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农业气候脆弱性的评价方法,讨论了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该研究以后的发展方向,并对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价作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的多年气候资料,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区评述。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2)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3)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提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是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利用贵州省威宁县的太阳能资源和农业气候资源,为“光伏+农业”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威宁县气象站2011-2015年逐月总辐射和1961-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威宁县“光伏+农业”精准脱贫产业的太阳能和农业气候资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威宁县年均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分别为10.7℃、1700.6h和897.7mm;太阳能资源在4355~4900 MJ/m2,达资源丰富等级;作物生长季内光能丰富、温凉湿润、降水充沛,热量略低,适宜春播马铃薯、苋菜、燕麦及药材等喜凉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光伏+喜凉农作物”精准脱贫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朝阳地区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朝阳1953—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倾向率、标准偏差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来,因气候变暖朝阳地区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有不同的表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近20 a里霜期气温升高2.0℃,日照时间减少159 h,降水量增加6.6 mm,阴天日数变化平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变暖明显是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特点,霜期自然灾害发生率低对霜期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梅县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农业部门应该根据山区的海拔高度、坡向布局作物,大力发展优质果蔬、高效经济林和水源林,以期促进当地山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区农业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沈阳地区农业气候特点,论述了沈阳农业气修资源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沈阳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气候因素。针对沈阳农业气候特点提出了农业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濮阳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濮阳市气象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从加大气象科技创新力度、做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加大投入,提升气象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和充分利用新技术4个方面来处理应对气象农业科技服务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业科技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0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农业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品种布局以及作物产量。综述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我国农业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布局影响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提出农业适应措施以及选择措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频发,成为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设施农业气候资源、灾害指标与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智能化控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中国近年来在设施农业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设施农业的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忍  刘彦随  任志远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11):2379-2384,2448
本文采用关中地区长时间序列气象站点农业气候观测数据,借助气象数据空间化模型,对主要农业气候要素进行空间栅格化。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农业气候生态适宜性测评模型,对关中地区农业气候生态适宜度进行100m×100m小网格尺度上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和关中地区农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关中地区农业发展优化布局分区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性资源指数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北低南高,纬度地带性规律比较明显;效能指数空间分异呈现为南北低中部高格局。资源指数与效能指数北部都较低,但北部的光照条件较好,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应该充分利用北部的光照条件与南部的降水与湿度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的生产的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破除水资源约束瓶颈。从关中农业资源环境本底出发,对关中农业生产布局进行优化分区,可将分为五个大区,即渭北旱塬区,充分利用光照和温差自然条件,应大力发展林果基地,同时拓展林果加工产业链。平原灌溉区,结合水热组合条件,建设规模成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模式的小麦生产基地,大中城市周围应大力发展蔬菜基地。秦岭北坡区,水源涵养功能突出,大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同时加大中药材等农副业的发展。大荔沙区,应积极植树造林,改造沙荒,积极发展粮果套种,果菜套种。泾渭黄洛滩涂地区,应当因地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发渔业和发展综合的农林牧业,沿河两岸建设护岸林带,营造速生产林,发展沿河的乡村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9.
黄雪松  唐佳玉  黄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242-243,246
围绕龙南县地理概况、温度、降水、日照等农业气候资源分布以及农业气象灾害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地势把龙南县划分为4个农业气候区。从农业气候角度论述适合龙南县种植和发展的优势产业,提出建设"三带一园"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20.
气象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象因素既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条件,又提供了农业气候资源,同时对于其他农业环境因子和农业自然资源还有着重要影响。具体到大气、辐射、温度、水分、风及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