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蓝图的翅膀     
蓝图的翅膀孔章圣我对翅膀的理解是从儿时开始的。那时,学校要进行文娱会演,我们的班主任就挨个地把学生叫到讲台上,背诵毛主席的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我背得挺熟,高昂的叫唤声充满了无产阶级的“义正辞严”,但终究没轮着在全校表演。我才知道,我的声音不如人...  相似文献   

2.
论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合作学习足一个多层次、复合性的概念。综观世界各国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合作学习被认为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学习迁移在林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学习迁移在林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南京林业大学杨振华学习迁移现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要求学生能“以此以知彼”,从已知引申到未知,说的正是学习迁移现象。当今教育界普遍重视迁移问题,人们提出了“为迁移而教”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世界城市绿化设计六大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城市绿起来”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时尚的潮流。说它是“世界的”,是因为全球几乎有了同一种认识。借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话来说:没有孩子的家庭没有希望,没有树木的国家同样没有希望!人们深知:没有树木的城市也不会有希望。说它是“时尚的”是因为人们已懂得:不仅“活着”靠绿化,而且绿化更给了人们“活好”的基础。为了有更美而健康的城市,有更美而健康的人生,人们正对城市绿化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作不懈的探索,其中绿化的形式方面正有着以下六种发展倾向。一、系统方法在绿地规划中的广泛应用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  相似文献   

5.
珍稀食药用真菌--榆耳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耳为我国特有珍稀食药用真菌,其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它不仅是一种高级滋补药材和保健食品,还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被誉为“人类血液清道夫”。近年来,人们对榆耳的食、药用价值认识加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野生资源濒于枯竭,加上人们破坏性地采集,加大榆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绿色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美的联想。”这是美学家阿恩海姆说过的一句话。绿色是一种柔和舒适的色彩,给人以安静凉爽感,能消除疲惫,振奋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回归大自然”的呼声随着现代明的滚滚节奏也越来越高,而居室绿化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沙棘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的开发与利用文\费卫东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醋柳”、“酸刺”、“黑棘”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从60年代起,沙棘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善土壤方面的特殊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着对沙棘开发研究的深入,人们惊喜地看到,沙...  相似文献   

8.
《湖南林业》2008,(12):25-25
人们常把那些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楷模”,以昭示人们学习他,从而树立社会正气。  相似文献   

9.
森林旅游作为一种刚开发不久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然而,人们对森林旅游业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森林旅游业是一种“无烟工业”,对环境有百益而无一害,忽视了它所产生的负效应。事实上,旅游业带来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低估的;旅游业的发展,会使动植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西双版纳”,人们便会想到云南大理。其实,在广西南部桂平境内,当年瑶族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大藤峡方圆百里的千山万弄之中,也有一处“西双版纳”。这里没有云南大理的“佛国建筑”风光,但山奇、水秀、绿宝、珍禽、异兽,是一个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大瑶山的南缘,群山起伏,“银驰腊象”。一座山便是一部诗,一道水便是一首歌……你见过“王母娘娘”吗?据说,王母娘娘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神,居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她种的蟠桃,人们食了能长生不老。相传,有一年玉皇大帝为母后举行蟠桃宴,下…  相似文献   

11.
复杂的植物神经系统人们通常认为植物“麻木不仁”,生与死对其都“无关痛痒”,对其实行任何“酷刑”也毫无感知,原因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然而,现代科学却有力地证明,植物不仅有神经系统,而且还很复杂。它们的神经系统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条件反射特征。有一种被称...  相似文献   

12.
桑雀     
桑雀是藏语 的音译,翻译成汉语叫做“煨桑”.是一种祭神祈福的仪式。煨桑时,人们把从家中带来的炒面、酥油、干炒青稞、茶叶、布匹、绸锻等祭品堆放在由柏树枝、艾蒿、小叶杜鹃枝叶堆成的“桑”堆上,然后点火燃烧,同时一边抛撇撒“风马”(一种印有藏族吉样图案的正方形纸片)。  相似文献   

13.
赵俐  洪彪 《内蒙古林业》2004,(10):43-44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同一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古树名木,素有“国之瑰宝”、“树木中的明珠”的美誉,是我国源远流长文明史的见证,也是现代精神文明的象征。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流失,存活的古树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是一种活的文物,是科学研究探索的宝藏,也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对弘扬悠久历史文化,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住宅“风水”与绿化长期以来,“风水”两字被视为封建迷信的同义词而嗤之以鼻。其实,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与处理的一种学问,只是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只能根据当时的认识来看待环境,解析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气、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古...  相似文献   

16.
蛇类杂谈     
蛇类杂谈何和明,雷君夏秋时节,人们一捉起蛇,就说:“不怕山中虎,只怕拦路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蝇”。短短的两句话,惟妙惟肖地刻划了蛇的残忍险毒和人们对蛇的恐惧心理。其实不然。据统计,世界上的蛇类不下2500多种,其中毒蛇约650多种。我国的蛇类约...  相似文献   

17.
甘玉凤,江华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政工股长,是分局唯一任中层正职的女性,她那细心、温柔和严格并举的工作作风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印象。近年来,她6次被评为县先进个人,被誉为森林公安分局的“内当家”、“一支警花”。细心,力来锦上添花1999年,而立之年的甘玉凤,经民主推荐,走马上任政工股长。素来严谨的她把政工股的工作于得有条不紊。她认真组织全局民警学习时事政治,提高其政治素质,带领并督促各股所队坚持每月2天的学习制度。她组织张贴各类宣传标语,使机关办公大楼和局属派出所,有着浓厚的政治氛围,营造出一种催人向上的精神风…  相似文献   

18.
“隆达”:与神灵相交通  在祖国的西藏高原上,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藏族聚居区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等邻邦,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象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小旗。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这一面面小旗,藏语称“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显…  相似文献   

19.
含油液的树和野草文/刘栋臣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树木、野草的茎叶中含有油液,有些可作为燃料,有些还能食用,是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林业科学工作者在我国海南岛热带雨林中发现一种叫“油楠树”的大乔木,与“柴油树”十分相似,也产“柴油”。当伐倒一株大油楠树时,...  相似文献   

20.
豹纹马尾姬蜂文/杨自立图/吕文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树木、野草的茎叶中含有油液,有些可作为燃料,有些还能食用,是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林业科学工作者在我国海南岛热带雨林中发现一种叫“油楠树”的大乔木,与“柴油树”十分相似,也产“柴油”。当伐倒一株大油楠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