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人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出现腹泻、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等严重并发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1983年,Riley LW等[2]首先报道了一种罕见的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杆菌,该菌即为大肠杆菌O157∶H7.目前,大肠杆菌O15...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EHEC的主要血清型。感染大肠杆菌0157:H7可使人息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征。笔者运用胶体金免疫(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GIA)检测卡和荧光PCR技术,对东莞市108份冻肉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了检测,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EHEC的主要血清型。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征。笔者运用胶体金免疫(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GIA)检测卡和荧光PCR技术,对东莞市108份冻肉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了检测,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东莞市各镇(区)冻肉库中的冻肉,共108份。大肠杆菌O157∶H7、O1、O48、沙门菌等菌株,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霄峰教授惠赠…  相似文献   

4.
五重PC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菌体抗原和毒素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O157:H7大肠杆菌O抗原抗血清同多种细菌有交叉反应,而单一毒素基因并不是O157:H7所独有这一特点,建立了五重和四重PCRA-法,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O抗原、H抗原和4种毒素基因,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鉴定大肠杆菌O157:H7,并有较高的特异性,解决了传统细菌检测方法耗时长、灵敏度低,并有交叉反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氏杆菌简称大肠杆菌是寄居肠道的优势菌群之一,某些血清型毒力较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人类腹泻。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集聚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是最常见类型,O表示其抗原类型,H7表示血清型。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剂量极低,有人认为食入不足10个细菌就可致病,且病死率相对较高,发病后服用抗生素有无效果尚无定论,目前还没有特效疫苗生产。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大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O157:H7的疫病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感染剂量低,致病性强,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新型肠道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多次爆发流行,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从非生物因素(包括传染源、气候等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大肠杆菌O157:H7传播的环境因子,最后从病原菌的监测诊断技术、废弃物堆肥处理、加强食品以及饮水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大肠杆菌O157:H7的对策,最终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疫病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一种快速、准确诊断大肠杆菌O157:H7的PCR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收录的大肠杆菌O157:H7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可扩增rfbE(O157)和Flic(H7)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双重PCR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并研制出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该检测试剂盒对大肠杆菌O157:H7能特异性地扩增出rfbE和Flic基因的目的片段;对大肠杆菌O157:H30、O157:H9、O157:H25、O157:H19只能扩增出rfbE而不能扩增出Flic基因的目的片段;对大肠杆菌DH5α、猪链球菌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没有扩增出任何目的片段;细菌DNA的最低检测极限是50 pg;在-20℃条件下保存1,3,6,9,12个月后,其敏感性都没有发生改变,均能检测到50 pg的大肠杆菌O157:H7DNA模板。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是近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肠道传染病。自1983年美国Riley等首次报道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以来,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出现暴发性流行病例。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主要血清型,牛、羊、  相似文献   

9.
随着乳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乳品消费人群的增加.由乳业生产和乳品消费而引发的人兽共患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因摄入被O157:H7型大肠杆菌污染的乳制品而引起的人消化道疾病是较常见且较严重的一种。奶牛是O157:H7型大肠杆菌的主要宿主之一,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向环境中排出致病菌,因此,国外乳业发达国家的牛场都特别重视O157:H7型大肠杆菌在牛群中的感染状况。而国内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O157:H7型大肠杆菌的传播特点、调控措施等作了简要综述,为我国开展此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测试片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方法对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的各项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试,并将其应用于食品检测。结果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的检测灵敏度高,其对纯菌的检测低限可达3cfu/mL;特异性较强,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21种非目的菌无交叉反应;快速,24h内可报告阴性检测结果。应用该测试片检测各种食品206份,检测结果与SN标准的符合率达到98.5%。结论应用测试片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具有快速、方便、经济、无需昂贵设备等优点。该测试片可适应于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11.
牛是食源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天然贮藏库。因此,在屠宰前先减少大肠杆菌O157:H7的数量,可降低人类感染这种急性致病菌的几率。当可以利用硝酸盐厌氧生长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与氯酸盐接触时,细胞内的硝酸盐还原酶在将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同时也将氯酸盐转变为亚氯酸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由于氯酸盐只对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细菌起作用,这就意味着可以采用补饲氯酸盐的方法减少屠宰前牛体内的大肠杆菌O157:H7数量。饲喂育肥型高谷物日粮的实验牛(n=8)被人为地感染3株大肠杆菌O157:H7后,分别给饮用添加2.5mM硝酸钾与100mM氯化钠(对照,n=4)和2.5mM硝酸钾与100mM氯酸钠(氯酸盐处理,n=4)的水。24h后氯酸钠处理组的瘤胃内所有大肠杆菌O157:H7株的数量下降了2个数量组(104到102),粪便中的数量则下降了3个数量级(106到103)。氯酸盐处理组瘤胃中总肠杆菌和大肠杆菌数从106减少到104,在其余的胃肠道段(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也降低了2个数量级。氯酸盐处理组减少了整个肠道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数量,但没有改变可培养的厌氧菌总数或瘤胃发酵模式。因此,采用屠宰前补饲氯酸盐的方法来减少大肠杆菌O157:H7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是人类新发生的传染病,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实,家禽、家畜是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要宿主。近年来,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它能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临床症状,致病性强、死亡率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带菌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埃希氏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是一种出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其感染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暴发,此后世界各地相继有由该菌所致疫情的报道,尤其在1996年5~8月日本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O157:H7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累积患者近万人。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的Flic(H7)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个用于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定量检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极限是103CFU/mL,敏感性比常规PCR提高10倍.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只能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非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细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无反应.利用此方法对模拟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其结果与平板细菌计数基本一致,表明此方法可作为大肠杆菌O157:H7快速诊断和疫情监测的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的Flic(H7)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个用于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定量检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极限是103CFU/mL,敏感性比常规PCR提高10倍。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只能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非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细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无反应。利用此方法对模拟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其结果与平板细菌计数基本一致,表明此方法可作为大肠杆菌O157∶H7快速诊断和疫情监测的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感染剂量低,致病性强,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新型肠道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多次爆发流行,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从非生物因素(包括传染源、气候等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大肠杆菌O157:H7传播的环境因子,最后从病原菌的监测诊断技术、废弃物堆肥处理、加强食品以及饮水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大肠杆菌O157:H7的对策,最终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疫病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3 O157大肠杆菌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 90年代曾在一些媒体上大量报导的,曾在日本、非洲等地引起恐慌的病菌--O157,实际上是一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它是8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病。目前已知引起此病的大肠杆菌有50多个血清型,其中90%以上为O157,O157又是有两种亚型:O157∶H7和O157∶Nm。 临床危害:O157除能引起人的严重腹泻外,常导致三种严重并发症:1.出血性结肠炎(HC);2.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3.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因此,该菌对人的危害严重。 诊断方法:常采用血清学…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O157:H7的产志贺样毒素基因stx1、stx2和β-葡糖醛酸糖苷酶基因(uidA)分别设计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反应。在优化好的多重PCR反应条件下,对菌株及其它肠道菌进行检测。试验结果为:O157:H7菌株在250,207,179bp处均出现特异条带。试验结果表明,选择3对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快速而且灵敏地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羧化聚苯乙烯乳胶与大肠杆菌O157:H7 Intimin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对最佳偶联抗体IgG量、最佳偶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乳胶凝集试验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优点,适于临床应用,为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某猪场采集6份腹泻猪粪便样品和2份病死猪小肠内容物样品,增菌后经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兰培养基分离得到32株疑似大肠杆菌,通过PCR方法分析O157特异基因rfbE和血清学鉴定,分离获得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PCR检测该菌株的毒力因子携带情况,结果表明其只携带志贺毒素Ⅱ,而不携带志贺毒素I、紧密素和溶血素等毒力因子;生化试验发现该菌株与大多数O157:H7特性不同,可分解山梨醇;毒力试验和耐药性试验表明该菌株毒性较强,且耐药性很强,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