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舞毒蛾是世界性害虫。用2.5%溴氰菊酯乳剂、40%久效磷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对舞毒蛾幼虫进行喷杀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9.4%、98.25%及88.25%。用2.5%溴氰菊酯乳油制成毒绳,对舞毒蛾2~3龄虫和4~5龄幼虫进行扎毒绳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6.7%及76.6%。扎毒绳田间防治示范,平均杀虫效果达91.3%。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辐照技术防治鳞翅目森林害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Co-γ射线辐照杀虫是目前国际上倍受重视的杀虫技术,依据国际上检疫处理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7射线对鳞翅目森林害虫中具有代表性的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卵、幼虫和成虫的致死作用和不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剂量率为0.3~0.45 kGy/min时,舞毒蛾成虫的辐照有效剂量为0.3~0.5 kGy;幼虫有效剂量为0.3~0.4 kGy;卵的有效剂量0.3 kGy,此剂量率和剂量引起的死亡率概率达到国际上杀虫除害标准. 相似文献
6.
7.
8.
9.
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LdNPV)混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毒杀效果,室内联合作用时Bt稀释16 000倍对LdNPV仍具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 ×107,2.5×106,2.5×105 OBs/mL均对Bt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104,2.5×103OBs/mL对Bt则分别表现为相加和拮抗作用.林间套笼试验结果表明,Bt与LdNPV混用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8天,死亡率为11.57%,混合处理14d的累计死亡率为69.65%,均高于单剂.灌木喷洒试验结果表明,Bt和LdNPV混用的死亡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第5天和第16天,而Bt和LdNPV单剂的高峰分别出现在第6天和第18天.平均虫口密度降低率以混合处理最高,为38.67%.本试验证明Bt与LdNPV混用对舞毒蛾具有增效作用,并能弥补单剂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合舞毒蛾标本的保存和DNA提取方法,分析舞毒蛾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对基因序列扩增的影响。[方法]利用SDS法、磁珠法以及E.Z.N.A.TM昆虫DNA提取试剂盒3种方法对舞毒蛾新鲜样本、干燥成虫标本和福尔马幼虫林标本进行DNA提取,并对3种方法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进行分析比较。利用1956年至1996年收集的舞毒蛾干燥成虫标本和福尔马林幼虫标本分析并比较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对15对COI基因(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引物(目的片段长度为216 bp~977 bp)扩增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DS法和磁珠法相比,E.Z.N.A.TM昆虫DNA提取试剂盒对舞毒蛾3种标本的DNA提取效果最好,提取过程中未对标本DNA产生额外损伤。标本保存时间越久扩增长序列目的片段的成功率越低,福尔马林幼虫标本总体扩增成功率比干燥成虫标本的略高。[结论]E.Z.N.A.TM昆虫DNA提取试剂盒更适合舞毒蛾新鲜样本、干燥成虫标本和福尔马林幼虫标本的DNA提取。舞毒蛾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基于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是一种食性很广、危害很大的世界性林木害虫,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现在被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2种。对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美国和中国5个地理种群,共26份舞毒蛾样品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成功建立并优化舞毒蛾AFLP分析体系,从1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扩增条带多、多态检出率高的荧光标记引物组合,利用CEQ-800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及数据分析,共检测到507个多态性位点。通过PAUP软件对AFLP数据进行UPGM和NJ树的聚类分析以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5个地理种群舞毒蛾明显分成欧洲型(美国种群)和亚洲型,其中亚洲型又可分成俄罗斯、日本、中国及蒙古3个类群。美国种群间遗传变异比其他种群较大,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遗传距离最大,而与蒙古种群遗传分化最小。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舞毒蛾不同种群的遗传分类情况,揭示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区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基因型,为研究舞毒蛾的起源、入侵与扩散、遗传与变异以及检疫措施的制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舞毒蛾幼虫对Mn^2+和Co^2+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0.40 mmol·g^-1 Mn^2+和0.83 mmol·g^-1 Co^2+的两种混合饲料分别喂食舞毒蛾4龄幼虫,测定了Mn^2+和Co^2+(LC30)对舞毒蛾4龄幼虫体质量、营养取食情况、营养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取食量、虫粪量、体质量增长量均显著降低;Mn^2+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33.76%,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57.56%,海藻糖含量降低64.05%,脂质含量降低27.77%;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47.46%,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59.45%,海藻糖含量降低59.16%,脂质含量降低33.71%;Mn^2+处理组总抗氧化力增加28.25%,处理组总抗氧化力增加82.54%.表明Mn^2+和Co^2+对舞毒蛾幼虫取食量、虫粪量、体质量增长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海藻糖含量、脂质含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总抗氧化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舞毒蛾幼虫是主要通过提高自身抗氧化力来应对重金属的胁迫,从而提高自身对重金属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毒死蜱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毒力及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用亚致死浓度(1.5 mg·L-1)毒死蜱处理小黑杨叶片,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其幼虫生长率(RG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近似消化率(AD)显著高于对照,相对取食量(RCR)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毒死蜱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5.86 mg·L-1,其毒力低于三氟氯氰菊酯而高于氧化乐果。毒死蜱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AChE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arE>AChE>GSTs。毒死蜱通过影响舞毒蛾食物利用和抑制酶活性而表现出杀虫活性,为一种有效防治舞毒蛾的有机磷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舞毒蛾卵块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舞毒蛾分布特征明显、种群数量稳定、历期时间长以及易于调查计数的卵块的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用于指导防治的一组序贯抽样方程和最适抽样数量的确定公式。 相似文献
15.
寄主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与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取食华北落叶松的舞毒蛾个体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38.22±0.56 d,蛹最重,平均为1.48±0.09g,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560.65±41.67粒;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46.68±0.65 d,蛹最轻,平均为1.17±0.08 g,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315.47±49.07粒;取食山杏的舞毒蛾间于二者之间,平均历期为39.53±0.58 d,平均蛹重为1.24±0.08 g,每雌产卵量394.50±58.65粒。可以认为,在供试范围内华北落叶松最适宜舞毒蛾生长发育,山杏次之,青杨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介绍了Walkaway VSP观测系统及Walkaway VSP地震波类型。结合模型的理论基础,以及射线理论,阐述了任意倾角多界面情况下,Walkaway VSP射线追踪模型的制作方法,论述了试射法原理。结合Walkaway VSP模型,使用 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了Walkaway VSP试射法正演模拟。利用Fortran编写的程序试算了3个模型,成功得到了任意倾角多界面情况下其射线追踪结果图和合成地震记录图,验证了程序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松毛虫综合治理的含义,强调要重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本身抗病虫的能力,促进生态平衡,保持有虫不成灾。只有当虫害大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时,才动用药械对害虫进行防治,但要使用不污染环境,不损害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选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