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泥质海岸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在造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泥质海岸盐、碱生植被与土壤盐分、有机质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有机质、pH值、地下水位决定植物群落类型、空间分布及演替情况。生长成片翅碱蓬或碱蒿、稀疏的白刺、碱蓬群落,指示土壤含盐量在1.0%以上,不经改造不能造林。獐毛、茵陈蒿、补血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65%左右,可直接栽柽柳、枸杞、沙枣,修台田可栽群众杨、109柳等。白茅、罗布麻、狗尾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1%~0.3%,可直接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2.
河套平原碱蓬种群空间布局特征与土壤微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河套平原盐碱荒地碱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河套平原碱蓬野生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土壤微域特征,以及土壤水盐等环境条件对碱蓬群落格局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套平原碱蓬野生种群主要呈聚集分布格局。碱蓬群落的盖度与根区土壤水分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区土壤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根区土壤中K~+、Na~+的含量显著负相关,说明河套平原碱蓬群落的分布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盐分含量的双重影响,各离子中以钾、钠离子影响最为显著。碱蓬群落对降低土壤含盐量有一定作用,对根区土壤中SO_4~(2-)、Na~+降低最多,K~+降低最少,也会降低根区土壤pH值。土壤环境与碱蓬群落相互影响,盐碱程度影响碱蓬群落的盖度,碱蓬作为耐盐碱植物对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有良好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一、选择耐盐碱的树种造林在盐碱地上造林,首先考虑树种耐盐碱程度,地下水位的高低,重盐碱土含盐量0.4~1.0%,地下水位1米以下,造林栽柽柳、沙枣,中度盐碱土含盐量在0.25~0.4%,地下水位1米以下能栽活的树种有臭椿、刺...  相似文献   

4.
辽宁泥质海岸防护林的树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过1991~1995年野外定位研究,在辽宁省锦县泥质海岸带,轻度盐碱地上(土壤含盐量0.1%~0.2%,pH7.5~8.5)和中度盐碱地上(土壤含盐量0.3%~0.4%,pH8.5~9),经过筑台田后造林,树种选择顺序是群众杨、109柳、绒毛白蜡。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滨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为揭示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光滩、米草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和刺槐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湿地不同植被群落DOC含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变化规律,并且探讨了土壤DOC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江苏滨海湿地土壤DOC含量分布表现为大米草群落在3个研究土层均大于其他植被群落,这主要是由于大米草群落能够产生大量有机质,有机质进入到土壤中,经微生物转化形成DOC;在垂直剖面上,除碱蓬群落外,其余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这是因为DOC来源的有机质首先进入表层土壤。土壤DO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动态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从春季到秋季逐渐增加,在秋季达到峰值,然后在秋季到冬季的过程中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DOC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pH与DOC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滨海湿地土壤性质与其DOC分布和动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滨海苏打盐渍土的改良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分布在河流入海平原处及土壤含盐量0.2%-0.3%,PH8.5-10.0、碱化度50%-60%,总碱度0.8-1.0,总碱度占阴离子之和的40%左右等指标,确定滨海苏打盐渍土。改一的苏打盐渍 土选择林树种的顺序:沙枣,小胡杨,群众杨,绒毛白蜡。  相似文献   

7.
采用座标综合评定法,R型因子分析和数量化模型Ⅲ等方法对水培和盆栽等3次试验所观测的各项耐盐指标值进行了综合的评定和分析。综合评定结果把供试的10个无性系划分为3种耐盐类型:(1)耐盐能力强类型。包括95,121和69无性系,能忍受0.2%-0.3%的土壤含盐量;(2)耐盐能力中等类型,包括105,106和351等3个无性系,能在0.1%-0.2%含盐量的土壤中生长;(3)耐盐能力差类型。包括138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京东板栗”主产区的河北省抚宁县板栗栽培地的土壤养分检测表明,土壤中硼含量低并不是空蓬率高的主要原因,当有效硼仅为0.30mg/kg时,而有机质含量高达9.13g/kg,水解氮高达89.05mg/kg时,空蓬率仅为8%,而有效硼含量相对高时,为0.32mg/kg,有机质仅有7.21g/kg,水解氮仅为41.80mg/kg时,空蓬率高达90%,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高低是决定空蓬率高低的关键。建议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氮肥解决板栗空蓬问题。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抗盐能力及降盐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要报道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抗盐能力及滨海盐碱地的降盐技术。1年生木麻黄在土壤含盐量为0.6%时,造林成活率可达60%以上;最大抗盐量为0.767%,木麻黄成林最高抗盐量为3.141%;抗盐锻炼等因素可提高木麻黄的抗盐能力;大畦深沟、开沟起埝、高堆法等整地方式可使含盐量下降50%~68.7%。  相似文献   

10.
选择立地坏境条件相同的杉木连栽与头栽林地,进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表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23.35%,其中细菌、放线菌分别下降24.79%和34.04%,真菌增加10.39%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好气固氮菌、微嗜氮菌分别下降36.60%、14.24%、56.56%和25.81%,厌气固氮菌增加46.15%.连栽林地土壤的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低于头栽土壤、多酚氧化酶则相反。在0-40cm土层中.同于连栽引起土壤容重增加2.59%、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8.46%、11.04%、11.78%和7.08%,土壤有机质、N、P全量分别下降16.61%、12.75%和21.49%.N、P、K速效养分含量分别下降20.08%、8.78%和24.85%.因而提出营造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停止或减少炼山和全垦以及增加肥料投入等技术对策。以防止连栽引起的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在中盐中碱盐土(含盐量0.30%~0.50%,pH8.01~8.99)上引种角竹、雷竹的技术,采用及时中耕、地表覆盖、增施有机肥料以及施用微量元素等改良盐碱土措施,加快脱盐、脱钙,提高盐土种竹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盐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约305种15变种7亚种.分布的一般规律为北疆多于南疆,集中分布于各种山前冲、洪积扇扇缘的地下水溢出带、河流两岸的绿洲外侧和沙漠边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含盐量的制约,物种丰富度及β多样性和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型.土壤含盐量在4%左右时盐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盐生灌木、半灌木和1年生盐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含盐量超过5%~6%时,随含盐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β多样性呈直线下降,含盐量超过12%时,物种多样性最低,1年生草本植物基本不存在,仅可见到2~4种盐生灌木或半灌木.随土壤含盐量变化,群落中不同生活型植物所占比重有不同的变化趋势,1年生草本植物比重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木半灌木植物比重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对几种盐生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生态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12种高分布频率盐生植物的耐盐能力和对盐分的适应幅度有很大差异.柽柳、盐穗木、白刺可广泛分布于0.2%~27.0%的盐分范围内,并形成优势群落,盐节木很少见于轻度盐渍化环境,主要分布于含盐量2%以上的重度盐渍化环境,芦苇可分布于含盐量17%以下的生境,盐爪爪、骆驼刺常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黑果枸杞和花花柴则常见于含盐量6%以下的生境,碱蓬、猪毛菜仅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琵琶柴一般生长于4%以下的土壤中.在各种植物分布的盐分区间内,柽柳、盐穗木、盐节木、骆驼刺和花花柴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直线增加,白刺、芦苇、盐爪爪、黑果枸杞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其中白刺、芦苇在土壤含盐量10%左右分布频率最高,盐爪爪则在4%含盐量附近分布频率最大,而碱蓬、猪毛菜、琵琶柴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直线降低.结合野外调查观察结果,对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进行了设想,提出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实质上就是土壤盐分和水分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析方法将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分别是柽柳-翅碱蓬-青蒿-补血草-碱蓬群落(Tamarix chinensis Lour-Suaeda heteroptera-Herba Artemisiae Annuae-Limoninum bicolor Bunge-Suaeda glauca Bunge community)、柽柳-翅碱蓬-芦苇群落(Tamarix chinensis Lour-Suaeda heteroptera-Phragmites communis(L.) Trin community)、芦苇-罗布麻-苣荬菜-翅碱蓬-柽柳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L.)Trin-Apocyman venetum-Sonchus brachyotus-Suaeda heteroptera-Tamarix chinensis Lour community)和芦苇-香蒲-狐尾藻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L.) Trin-Lepiironia rticulate(Retz) Domin-Myriophyllum spicatumcommunity)。通过分析了解了影响芦苇湿地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确定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主要环境梯度是水位和土壤盐分、Na+、K+、Cl-。根据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确定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盐分的主要构成形式是NaCl、KCl,并指出引水提高水深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14.
紫穗槐属多年生豆科灌木,原产北美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栽植。紫穗槐没有馥香艳丽的花,也没有馨实适口的果,但其独具的生态效益和使用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紫穗槐的根系十分发达.单株根幅可达2m左右根深可达30cm左右,是护堤固坡的优良树种。紫穗槐极耐盐碱,不仅在土壤含盐量0.5%~0.8%时仍能正常生长,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还可中和土壤中的碱。一般在盐碱地种植5a紫穗槐,即可使重盐碱地变成良田。紫穗槐的枝叶含肥量很大。据测定,每吨紫穗槐嫩枝叶中,含氮13.2kg、含磷3kg,含钾7.9kg。仅…  相似文献   

15.
选取野生栎树群落和城市人工绿地,分别进行了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栎树群落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城市人工绿地,只有有效磷含量低于城市人工绿地。野生栎树群落对土壤养分的作用规律总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向土壤上层富集,而城市人工绿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了3个盐分梯度对盐地碱蓬株高、生物量、种群密度以及种内竞争的影响,并通过所得数据建立了一种计算生态位的新方法用以分析盐地植物群落中盐地碱蓬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低土壤盐分梯度的环境虽然适合盐地碱蓬个体的生长,表现为株高较高,生物量较大,但并不适合盐地碱蓬种群的生活,表现为种内竞争激烈,种内生态位很小,所以当与其他物种共存时并无明显优势;而在中高土壤盐分的环境中,盐地碱蓬由于受到盐分胁迫而使个体生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同时这种环境胁迫也降低了种内竞争,所以最终结果是种内生态位比低土壤盐分时要大,也就是当与其他物种竞争时很可能会形成单优势种群落或盐地碱蓬的纯群落。  相似文献   

17.
选择盐角草、盐地碱蓬、二色补血草、中亚滨藜、獐毛、星星草等6种典型盐生植物,采用野外原位种植,研究各生育期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生长初期相比,植物生长末期的盐角草、二色补血草、中亚滨藜、獐毛、星星草群落的土壤速效氮显著降低,中亚滨藜、獐毛、星星草群落的土壤速效磷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虽有所降低,但并未达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随植物生长基本无变化。该结果可为未来盐碱地改良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与空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典型河口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4个样方可划分为7个群系,即刺槐群落(Form.Robinia pseucdoacacia)、荻群落(Form.Miscanthus saccharifleus)、翅碱蓬群落(Form.Suaeda heteroptera)、獐毛群落(Form.Aelurbpus sinensis)、芦苇群落(Form.Phragmites communis)、柽柳群落(Form.Tamarix chinensis)和白茅群落(Form.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类型的划分主要反映了微地貌所决定的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5.2%,空间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1.8%,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2.2%,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未能解释的部分占40.8%,这部分主要反映了群落自身互作及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图2表3参23。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点布设法对2019年辽河口湿地保护区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底质土壤理化性质、底栖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对比分析黑嘴鸥繁殖习性和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①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为单一的翅碱蓬群落植被,翅碱蓬高度为4.3 ~42.6 cm,覆盖率为20% ~ 100%.底部沉积物为滨海盐渍土,...  相似文献   

20.
江苏果梅产概况省农林厅园艺处陆爱华江苏果梅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一300米,土壤以黄棕壤为主,PH值5一6.5,土壤有机质含量0.6一2.0%,其中东部有机质含量较高,最高达3.42%。江苏梅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一、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