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在分析不同植被恢复区里施用不同聚丙烯酰胺剂量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剂量的聚丙烯酰胺处理在水平度为0.05上和0.01上分别呈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而且,不同植被恢复区随聚丙烯酰胺剂量的加大土壤含水量规律性变化较强。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PAM)对土壤水分蓄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应用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效果,掌握其作用机理,探求其使用方法,通过试验,分别对施用不同浓度比例PAM的试验土壤的积水入渗情况、饱和导水率值、保水情况、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各种处理土样与对照相比,①积水入渗速率和饱和导水率值都有所降低。②各处理土样的蓄水能力增强,保水能力未见提高。③土壤容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④以上各种趋势随PAM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模拟降雨下PAM对砂黄土养分迁移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砂黄土施用不同量PAM在降雨条件下入渗-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砂黄土在不同PAM用量下均较对照表现出降低入渗增加径流,并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其侵蚀量随PAM用量增加而减少。径流的增加造成硝态氮,水溶性磷和水溶性钾累积流失量增加,通过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养分很少,硝态氮主要通过淋溶损失,磷和钾移动性弱,土壤固定性强,损失不大。PAM适宜用量在1~3 g/m2之间。  相似文献   

4.
南方典型土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对PAM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式,系统对比研究了2种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配比方案(2 g/m~2和10 g/m~2,分别用PAM1200-2和PAM1200-10表示)在140 mm/h短时强降雨条件下对坡度为10°的南方红壤区4种不同典型岩性发育土壤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坡面总产流量、单位采样时段径流系数、累积单位采样时段径流系数均有显著提升(p0.01),径流提升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第四纪红壤坡面、红砂岩红壤坡面、紫色土坡面、花岗岩红壤坡面;除花岗岩红壤坡面外,PAM1200-10的径流提升率均大于PAM1200-2,坡面产生稳流的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第四纪红壤坡面(12 min)、红砂岩红壤坡面(15 min)、花岗岩红壤坡面(24 min)和紫色土坡面(24 min),2种PAM配比在提升坡面产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各坡面的总产沙量、单位采样时段泥沙质量浓度、单位采样时段泥沙量均显著降低(p0.01),2种PAM配比方式均以第四纪红壤坡面减沙率最为显著,其余不同配比的坡面减沙率略有不同,除紫色土坡面,PAM1200-10的减沙率均大于PAM1200-2;其中PAM1200-2的减沙率波动性较大,除紫色土坡面外,PAM1200-10配比的减沙率均较为平稳,在花岗岩红壤坡面,PAM1200-10与PAM1200-2相比,减沙成效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以4种粉煤灰施用比(与沙土质量分数0%、5%、10%和15%)、3种聚丙烯酰胺(PAM)施用比(0、60和120 mg/kg)和不添加粉煤灰和PAM的处理为对照,探讨了粉煤灰和PAM改良沙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入粉煤灰和PAM后,玉米株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适量的粉煤灰和PAM促进玉米叶片的生长.5%比例粉煤灰改良处理的玉米产量较对照增加9%,但是较高比例粉煤灰(10%、l5%)的施用会导致玉米减产,最高减产21%.PAM和粉煤灰联合施用能够减小高比例粉煤灰对玉米产量的抑制.单独施用粉煤灰时,5%施用量对出苗没有显著影响,而施用更高比例时会减少出苗,推迟玉米生长,这一缺点也可以通过添加PAM起到改善的效果.粉煤灰会降低沙土氮含量,而PAM能够有效增加沙土氮含量,因此添加PAM对粉煤灰改良沙土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沈阳地区高粱不同保墒措施下土壤剖面养分状况(包括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电导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墒措施下,土壤剖面碱解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其中黑膜覆盖增加最大,白膜覆盖次之,秸秆覆盖、施用保水剂依次;土壤剖面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覆膜处理和保水剂处理具有明显的增钾效果,秸秆覆盖増钾作用不甚显著;秸秆覆盖能明显地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次之,施用保水剂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各保墒处理对土壤表层盐分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秸秆覆盖抑制效果最明显,黑色地膜、白膜覆盖和保水剂依次.  相似文献   

7.
对PAM和SAP交并施用对旱区坡地固土截水的影响进行初步测定。PAM和SAP都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使用PAM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结皮,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SAP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改善土壤结构。采用两种SAP施用方式:SAP(0~20cm)混施和SAP(20cm)层施。土槽装填好后,将PAM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将土槽置于调整好角度的支架上。降雨10min,湿润土壤。静置1d后再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AM和SAP交并施用可以明显增强土壤的固土截水能力。当SAP混施时,PAM施用量的影响比SAP显著。而SAP层施时,SAP施用量的变化对土壤的固土截水能力没有影响,但PAM依然影响很大。相同PAM和SAP施用量的情况下,SAP混施比层施时减少水土流失量、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更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镁泥添加量对不同土壤养分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镁泥添加量对砖红壤、红壤有效P量影响显著,对石灰性褐土有机质、全N量影响显著;0.25%镁泥添加量对红壤、石灰性褐土脲酶活性效果显著,1%镁泥添加量对砖红壤脲酶活性效果显著;0.05%镁泥添加量对砖红壤磷酸酶活性效果显著,1%镁泥添加量对石灰性褐土磷酸酶活性效果显著。总体来说,小于1%的镁泥添加量对土壤养分量和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且对酸性土壤的影响大于对石灰性褐土的影响,其中以镁泥对砖红壤的影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适宜三七种植的排水体,通过大田试验,设计了3种排水体处理:桉树皮(SP)、玉米秸秆(YM)、烟杆(YG),研究了排水体埋设深度为20 cm时,三七各生育期的生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不同排水体处理下三七的生长指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增加;排水体对埋设深度附近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增肥保肥作用,灌后1 d和7 d在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按处理排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CK,YG,SP,YM;添加排水体对降低三七发病率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CK相比,处理YM下三七发病率显著降低了34.67%;经综合比较,玉米秸秆作三七田排水体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果实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川翠13号"黄瓜品种为试验对象,在大棚内进行膜下滴灌试验,设置5个灌水量处理,分别控制土壤体积含水率在25%~30%(T1)、35%~40%(T2)、45%~50%(T3)、55%~60%(T4)、65%~70%(T5),探讨了不同滴灌水量对设...  相似文献   

11.
土壤质地对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杨凌塿土、安塞黄绵土和神木绵砂土的水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坡面产流开始时间提前,坡地平均径流系数、径流量和泥沙量呈增加趋势,入渗率和累计入渗水量呈减少趋势。3种土壤降雨入渗率均可用Kostiakov公式拟合,塿土、黄绵土和绵砂土坡地的平均入渗率分别为0.32、0.83和0.88 mm/min。湿润锋运移速度应该与土壤砂粒百分含量和土层含水量的增量呈正相关关系。为了提高雨水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量,建议加强塿土坡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模拟暴雨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入渗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室内物理化学试验等研究手段,运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分别探讨了不同暴雨强度,地面坡度及聚丙烯酰胺(PAM)加入量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入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稳定入渗率有增大的趋势;在0°~10°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紫色土坡面入渗量随之增加;PAM的加入可以较大程度促进土壤水分的入渗,提高稳定入渗率...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部分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和常规耕翻(P0)4种耕作措施,对其土壤养分和部分物理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层的养分含量,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3种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土壤氮素、有机碳均高于常规处理(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有所减少。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因此,保护性耕作能使土壤朝着有利于土壤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是青海省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值得推广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自然降雨对紫色土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不同坡度(15°、25°)、不同种植模式(柑桔-牧草、蔬菜-马铃薯、玉米-小麦)上建立径流池,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土壤氮磷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氮、磷流失量和流失率在降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即达最大值,继续增加降雨量,氮、磷流失量和流失率呈下降趋势。氮、磷流失量和流失率同72h内降雨量呈S曲线关系。径流水中总氮(磷)量和浓度同坡度和种植模式无显著性差异。径流水中总氮(磷)浓度随降雨量增加无明显增加趋势,径流水中总氮流失量随降雨量的增加也无明显增加趋势,但径流水中总磷流失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天然降雨对黄土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旦旦  王健  尹武君 《节水灌溉》2011,(8):17-20,24
选渭北旱原东部合阳县甘井镇为试验地,以研究天然降雨和坡度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区的径流小区被设置为5°、10°、15°3个坡度的坡面,采用径流场观测法,对一定降雨条件下的产流产沙量以及土壤养分流失量进行测定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的径流小区中,产流量、产沙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流失量均随着降雨量...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自来水灌溉为对照,分析研究了不同水质灌溉下对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再生水灌溉情况下,几种园林植物的土壤p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盐量、水溶性钠和氯离子含量均高于自来水灌溉,多种植物土壤中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与对照相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其中,细菌增加显著,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虽有所升高,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影响及在不同土壤中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土壤持水效果进行比较,按保水剂质量占土壤质量百分比设计0.10%、0.30%、0.50%、1.00%、以及对照(土壤不加保水剂)5个处理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可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土壤保水率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大,3种土壤施用比例为0.10%~1.00%的保水剂,经过7h恒温蒸发后土壤平均保水率较对照提高103%~187%。但是,当保水剂达到一定用量后,保水率增幅效果不显著。综合3种土壤平均保水率,保水剂比例为0.10%时,恒温蒸发7h后与对照差异显著,当比例增大至0.30%时,虽然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但与比例为0.10%时相比无显著差异,当比例逐渐增大至0.50%和1.00%时,与比例为0.30%时相比,相互间也无显著差异。保水剂对提高不同土壤持水性方面的功效存在差异,且差异的大小与水分蒸发时间及保水剂用量有关。土壤水分蒸发初期(1~2h),不同保水剂用量,3种土壤的保水率无明显差异;土壤水分蒸发后期(2h后),保水剂对提高不同土壤持水效果的差异逐渐显现,总体上在黏粒含量较低的壤沙土中的应用效果要好于黏粒含量较高的沙黏壤土和壤土。3种土壤施用比例为0.10%~1.00%,经过7h恒温蒸发后保水率较对照提高分别为:壤沙土293.08%~591.29%,沙黏壤土181.85%~249.78%,壤土29.53%~73.03%。针对本试验所测试的壤沙土、沙黏壤土和壤土3种土壤,保水剂更适宜在黏粒含量较低的壤沙土中使用,用量以保水剂占土壤质量百分比为0.10%为宜。  相似文献   

18.
降雨级别对农田蒸发和土壤水再分布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人工模拟了6级降雨强度(小雨P1、中雨P2、大雨P3、暴雨P4、大暴雨P5和特大暴雨P6),通过分析麦田0~100 cm土壤含水率在3个时期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降雨强度土壤蒸发和雨水入渗土壤后的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一致时,不同降雨级别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土壤日蒸发量随降雨级别的增加均呈对数函数方式增长;不同处理白天土壤蒸发有显著的差异,晚上土壤蒸发差异不显著;冬小麦各生育期日均土壤蒸发量及阶段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在3个生育期,不同降雨级别冬小麦土壤蒸发占降雨量的比例(E/P)大小排序相同,均为P1处理P2处理P3处理P4处理P5处理P6处理。降雨入渗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相似,供水结束后,表层0~20 cm内土壤含水率急剧降低,大雨级别以上处理20~60 cm土层的含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60 cm以下土层的含水率变化较小。降雨级别越大,土壤水再分布影响的土层就越深,同时水分再分配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另外,同一降雨级别,土壤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土壤水分运移再分布较慢。受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返青期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不如拔节期、灌浆期变化明显。降雨级别越大,转化成土壤水的水量越多,大雨和暴雨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