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武育粳3号和秀水123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塑盘育秧、营养土的配比、基质育苗和场地育苗等方面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推广的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2.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化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水稻的生产特点,介绍了北方稻区的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并提出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的对策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3.
水稻防虫网育秧和机械插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前景广阔,总结了水稻防虫网育秧的优点,并简要介绍了防虫网育秧和机插秧技术的操作方法,提出了相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振宏 《北方水稻》2012,42(4):42-46
与传统手工插秧相比,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时、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等特点。详尽阐述了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大田移栽技术、大田管理技术、水稻插秧机使用保养技术等,这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紧密合理衔接,构成了江苏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地膜隔离层育秧与水稻机插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机插秧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从选地做床、床土及种子准备、覆膜材料准备、适时播种等方面探讨了地膜隔离层育秧技术,强调采用地膜隔离层育秧,插秧前要用切刀把秧床分割成方形秧片,以便于与插秧机匹配。另外介绍了机械插秧技术流程,机插秧要安排好播种期,确保够秧龄时能够及时插秧。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秧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农艺配套技术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实现水稻生产省工、节本、增效的目标 ,2001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机插秧质量与效率PF455S步行式插秧机 ,单程插幅120cm ,4行并列 ,平均行距30cm(固定 ) ,株距调节幅度11~14cm ,田间实插株距平均为11.1cm。理论上每667m2应插2万穴 ,田间实查1.82万穴。机插秧质量受秧苗质量、水层深度、整地、机械性能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同 ,本次插秧漏插率5…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引进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在Y两优1号制种基地进行母本机插秧试用试验,以母本人工移栽、人工撒直播作对照,观察3种方式的生育特性、苗数动态、群体穗粒构成和抽穗开花特性.结果表明: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人工移栽长2d、比撒直播长7d,群体穗粒构成和抽穗开花特性与人工移栽、撒直播方式无太大差异,完全能达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要求,且能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对粮食总产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水稻对粮食产量的贡献从1949年的43%下降到2008年的37%。主要原因是南方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水稻生产迫切需要发展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机械种植技术,以适应稻农对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水稻产量。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特色的杂交稻和连作晚稻机插秧技术及配套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插报纸旱育秧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机插秧是水稻栽培机械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外 ,日本、韩国等已广泛应用 ,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台湾省以及大型农场应用面积也较大。目前已研制成功性能较为优良的插秧机械 ,但机插秧育苗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在推广的机插秧育秧技术 ,有硬盘工厂化育秧、塑料纸盘育秧以及双膜育秧等几种方式 ,这些育秧方式有的一次性投资过大 ,有的育秧烦琐 ,有的秧苗素质差 ,很难使该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要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 ,必须研究制定一套操作简便可靠的育秧技术 ,提高育秧的成功率 ,才能保证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从2000…  相似文献   

10.
11.
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芝麻机械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理念,开展我国芝麻机械种植信息收集,并引进、筛选和改制了适于芝麻种植的中小型实用机械设备7台(套),提出了芝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芝麻机播适宜行距为33.3~40cm,适宜播种量为0.3kg/666.7m2;播后苗前适宜除草剂为99%乙草胺;秸秆还田免耕机播基施复合肥25kg/666.7m2+追施尿素5kg/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51.0 kg/666.7m2,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6.25%;化学间定苗虽与人工间定苗处理产量相近,但比人工间定苗节省劳动力成本100元/666.7m2以上,并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和苗荒。2009-2012年,开展了9点次芝麻机械种植高产示范,平均产量116.3kg/666.7m2,比非示范区增产34.2%。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杂糯间作栽培增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雄伟 《中国稻米》2003,9(4):30-31
水稻是四川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220万hm2左右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 ,总产量170亿kg左右 ,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0 %。糯稻是水稻生产重要组成部份 ,糯米是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酿酒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 ,四川省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 ,籼稻产量大幅度提高 ,而糯稻生产却相对落后 ,一是品种老化 ,多为常规品种 ,虽然品质较优 ,但秆高 ,抗性较差 ,二是栽培落后 ,生产上均以净作方式栽培 ,易于倒状 ,特别是近10年来水稻稻瘟病危害呈加重发展趋势 ,糯稻单产仅350kg/667m2左右 ,导致经济效益不…  相似文献   

13.
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和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宜香1A和渝恢2103杂交后经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迟熟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香型、适应性广和综合抗性好的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种植.介绍了稻油轮作下渝香203试验示范表现,总结了稻油轮作模式下渝香203的高效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直播稻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南方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提出水稻带耙田开沟培土机械水直播技术。该项技术具有种子“土中”发芽出苗、田间稻苗有序分布和生育以及农艺农机配套、工效肥效高等技术优势;明显提高直播稻的发芽出苗稳定性和成苗率,有效控制直播稻生育中期无效分蘖的发生,改善田间群体质量,促进深根壮秆,提高了直播稻的成穗率和穗型整齐度,增强了水稻后期的抗倒伏能力。在较大面积上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效果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稻混合稀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北方稻区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密植栽培 :每m228.3~42.9穴 ,栽插规格为23.3cm×10.0cm ,26.6cm×13.3cm ;二是稀植栽培 :每m216.7~25.0穴 ,栽插规格为30.0cm×13.3cm ,30.0cm×20.0cm ;三是超稀植栽培 :每m212.5穴 ,规格为30.0cm×26.7cm,40cm×20.0cm和 (50.0cm +30.0cm)×20.0cm。这些栽培方式各具优缺点 ,密植栽培易于保证单位面积苗数与有效穗数 ,谷草比相对比较小 ,易倒伏 ,成熟率低 ,稳产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10余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结果,对新植苎麻幼苗打顶能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显著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进行了评述;并对新植麻园采用幼苗打顶,实现"三当"、"一优"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商讨意见.  相似文献   

17.
除了花期安全、相遇理想、花时吻合、父本花粉量供应充足外 ,母本群体的合理发展也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 ,制种母本多采用育秧中苗移栽 ,它花工多、移栽要求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其它产业转移的情况下 ,使得生产基地难以落实、制种难以成片、技术难以到位、产量难以提高。为了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新途径 ,我们自1987年以来 ,连续多年进行了多组合不同季别母本分厢直播技术的试验研究和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应用效果1.增产1988~1991年 ,临澧县杨板…  相似文献   

18.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用培矮64S与9311配组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武夷山市种子管理站2000年引进试种示范,2000~2002年在武夷山市作中,晚稻多点试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抗倒伏等多项优点,2003年大面积推广,深得农民的喜爱。现将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平  冷培根  罗贤富 《玉米科学》2001,9(Z1):053-055
1998年,我们市、县、镇三级农技人员在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的20 hm2双季稻田进行了净种春玉米的示范,旨在探讨将我区双季稻田传统的"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改变为新的"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促进由单一口粮型产粮结构向"口粮型”与"饲料粮型”并重的产粮结构转变,以提高粮食转化率和种粮效益.通过示范,基本摸清了我区的双季稻田春玉米生育状态(春玉米7月中旬可以成熟,季节上不影响二季晚稻)、产量表现(最高单产为6540kg/hm2,平均单产为4684kg/hm2,高于同期的早稻产量)、病虫害等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总结出"因地制宜选择田块,开沟吊地创造春玉米旱作环境,选用中熟玉米单交种,运用营养钵双膜覆盖培育壮苗,早播早栽争早熟,合理密植,足肥勤中耕,防治玉米病虫害”等一整套适合我区双季稻田春玉米生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重穗型中晚稻杂交组合,具有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分蘖中等、抗逆性强、再生能力较强等特点。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03003),是近年来高产与优质协调较理想的组合。2005年和2006年引进在尤溪县中仙乡东华村作再生稻示范,并在全县推广。现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