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单孢子分离方法选育的菌株,生长速率一般大于常规菌株。单孢子菌株按生长形态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类型、菌丝密集、气生菌丝较多类型,菌丝稀疏、气生菌丝少、匍匐生长类型。从各类型菌株的出菇情况看,出菇时间较母株稍迟,但菇体结实。单孢子菌株的产量变化较大,从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并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可筛选出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含水量条件下培养金福菇Tg-505菌株,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5~35℃范围内,金福菇Tg-505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大为5.99 mm;酸碱度在pH 5.0~10.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pH 7.0~8.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基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5%~70%时,其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77 mm/d以上。  相似文献   

4.
王广维  鲁德迅  张泉亮  白洋  石亚中  伍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65-10268,10350
[目的]选出提高食用菌产量与栽培效益的最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袖珍菇夏丰一号为原料,研究袖珍菇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讨脱毒菌株、孢子分离菌株、组织分离菌株与未经处理的菌株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产量等.[结果]袖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组合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该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达6.511 mm/d;与其他组菌株相比,脱毒菌株经过数次尖端脱毒处理后,产量高、发菌期短、出菇早、性状稳定,适宜种植.[结论]袖珍菇脱毒菌株和组织分离菌株由于性状稳定而适宜种植,而孢子分离菌株和未经处理的菌株性状不稳定,可作为培育、改良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灰树花菌株的栽培表现,筛选适宜桂南地区种植的灰树花优良菌株.[方法]采用常规覆土方式栽培11个灰树花菌株,调查其母种阶段菌丝的生长特性和栽培阶段的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各菌株的整体表现.[结果]各灰树花菌株母种阶段菌丝的生长特性和栽培阶段的部分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在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综合状况最佳的是迁4和小黑汀,在栽培基质和栽培袋中菌丝生长状况综合表现最佳的是H21和迁4,且原基形成状况较优;原基形成时间、第1茬和第2茬菇采收时间最短的是小黑汀,分别为60.33、85.67和141.33 d,产量适中;第1茬产量和干重、整体产量和干重最高的是迁4,分别为203.85和20.39 g/袋、296.54和28.54 g/袋;除H1、庆灰151、庆灰152、微和林一直未形成子实体外,其他菌株均能形成子实体,其中H21、迁3、迁4和小黑汀能形成两茬子实体且耐9.2℃低温和31.0℃高温;出菇率最高的是H21、迁4和小黑汀,两茬出菇率均达100.0%.[结论]迁4和小黑汀菌株在PDA培养基、栽培基质和栽培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出菇率、出菇茬数、耐温性、出菇周期及产量等均较优,可作为桂南地区优先选用的早出菇短周期和高产灰树花菌株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蟹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原基形成需要10~16℃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13~18℃,出菇温度14℃出菇品质最理想。蟹味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55%,培养基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很弱。原基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80%~95%。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光线不能抑制生长.能够使菌丝色泽变深,原基形成需要光线刺激,光照与原基形成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暗易导致蟹味菇白化,产品质地不佳。  相似文献   

7.
平菇良种“飞翔一号”,由我国著名食用菌专家江西省遂川县碧州食用菌总站张飞翔培育,经4年大面积不同方式栽培实验证明:此菌株具有出菇范围广,出菇快,菇质好,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吞没杂菌速度快等特点。菌丝在10~25℃温度下生长良好,子实体在2~34℃范围内均能正常出菇,菇体扇形丛生密集,柄短肉厚,适温下棉子壳栽培出过7批菇,单丛菇体重2~5公斤,曾获得过一朵重达28公斤的丛生大菇。在稻草、麦草、玉米芯等培养料上栽培转化率为180~300%,棉子壳脱袋复土栽培转化率高产的可达500%左右。  相似文献   

8.
高温平菇,历来是以白色为主调的,即使有深色菌株,也大多表现为带有土色、褐色等,难以被消费者接受,经选育驯化,目前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推出了“高温灰和高温黑”两个新菌株。高温灰:菌丝在6~37℃条件下均可生长,但以28℃表现最好;出菇温度范围在10~36℃间,随着温度的降低,菌盖色泽逐渐加深,最终成为灰黑色,达到或超过28℃以后,菌盖逐渐变浅为灰色、灰白色;菌柄较细、较短,菌株表现抗杂抗病性能好,几乎不侵染黄菇病等病害;一般棉籽壳栽培生物学效率在100%~220%之间,为夏季栽培首选种。“高温黑: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温度等性状,与高温灰”…  相似文献   

9.
<正>认定编号国品认菌2008005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品种来源由德国菌株经分离选育而成柄略长;菌盖为茶褐色,直径6~21厘米,盖厚1.2~1.7厘特征特性"华香5号"菇体大小较均匀,干菇个体大,米,柄长3~7厘米,柄径1~1.8厘米,盖顶较平,鳞片较多;采用不脱袋出菇方式栽培时,菌龄约110天左右,出菇密度中等;转色宜中等略偏深,通风较干燥的环境可培育出优质花菇;发菌温度为23~26℃,低于20℃时发菌期延长,高于28℃时菌丝易老化;出菇温度为5~24℃,最适出菇温度为12~20℃,出菇时需要8℃以上的温差刺激,气温高时开伞较快。110%。产量表现"华香5号"的生物学效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综合分析不同菌株在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状态、生长速度以及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子实体出菇时间、产量、质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根据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形态,将20个菌株分为两类,一类为气生/半气生型,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旺盛;另一类为贴生型,表现为基内菌丝发达,菌索明显,菌丝生长速度慢。贴生型菌株的产量高于气生/半气生型菌株。根据出菇时间、采收时间、产量及子实体质量性状评价得到4个(AZ1509、J5、AU02、AZ1109)出菇时间早(覆土后16—17 d)、采菇时间集中(一潮菇采收时间5 d)、产量高(3.6-4.5 kg/筐)、品质佳,适合市场鲜销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地栽香菇“L18”是永定县农业局食用菌站引进筛选的优良香菇菌株.非常适宜本地袋栽,其所产香菇朵型圆整、单生、柄粗短、大叶、菌肉组织致密。并且其菌丝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高温,属中高温型品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3℃,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出菇温度为15—32℃.最适出菇温度为12—15℃。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秀珍菇退化菌株与正常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双链RNA(dsRNA)病毒检测,为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质菌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秀珍菇退化菌株菌丝拮抗、菌丝生长速度及出菇试验,与正常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比较,通过ITS扩增,利用RAPD、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开展dsRNA病毒检测,分析秀珍菇菌株的退化原因.[结果]秀珍菇退化菌株X9和X13与正常菌株X5、X6及对照菌株X15间存在拮抗反应,当培养基的pH低于5.0时,退化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下同).退化菌株X13菌丝的生长速度(4.95mm/d)、常温出菇单袋产量(73.34g/袋)及低温刺激出菇单袋产量(107.69g/袋)均显著低于正常菌株和对照菌株.分子标记分析未发现供试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dsRNA病毒检测发现供试菌株均存在dsRNA片段,其中退化菌株X13存在特异的dsRNA片段.[结论]秀珍菇退化菌株可能受dsRNA病毒感染,适应环境能力变弱,产量降低,生产上应注意菌株来源,避免使用退化菌株.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栽培季节的安排 平菇菌丝在5~35℃气温条件下均能生长,以23~27℃最为适宜。原基发生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为6-22℃,以15-18℃为最适宜。有些优良品种,在3—35℃都能正常出菇。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温度类型的菌株进行反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4.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茶菇、柱状田头菇。属于广温型菌类,较抗高温又耐低温。一、栽培环境1.温度。茶树菇菌丝在5~35℃温度范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18~28℃。2.湿度。茶树菇培养料含水量宜为70%~75%。菌丝培养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出菇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反季节栽培代料香菇,不仅可填补夏季鲜香菇市场无货的空白,而且货俏价高,出菇率高达113%~115%,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一、栽培季节的安排 根据香菇菌丝在5~32℃均可生长,但以24~27℃最为适宜;30℃以上生长缓慢,34℃停止生长,36℃严重受挫,40℃以上死亡.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的温度在5~25℃之间,最适温度15℃;幼菇一旦形成,即使遇到较高温度,仍能生长发育(不过菇质较差)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合适的菌株进行反季节栽培,即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桑黄古称桑臣、桑耳、胡孙眼和桑黄菇,其子实体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免疫调节、控制血糖等作用。该试验对引进的1株桑黄菌株进行代料栽培试验,为明确桑黄6号在高原地区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情况,找出在拉萨地区适合人工栽培桑黄菌丝和子实体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研究表明:桑黄6号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86 d,其中菌丝生长阶段59 d,出菇阶段27 d;菌丝生长阶段及后熟转色温度为28℃左右,湿度50%~60%,后熟转色期每天用散射光照射菌袋转色;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28℃左右,湿度在85%~95%之间;桑黄平均产量干质量为40.28 g/袋,拉萨地区工厂化可出2茬,但第2茬产量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像平菇那样可直接出菇,必须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该后熟期往往成为不少菇农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长达80天,生产安排极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长了生产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_2浓度)进行综合调控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供试菌株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菌株菌丝生长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为65%~70%、适宜温度为22~25℃。在菌丝培养阶段,特别是在制做各级菌种的过程中,遮光培养有利于菌丝快速生长;适宜出菇温度为11~17℃、空气中CO2浓度控制在1000~2000mg/L时,出菇率高,品质好;灭菌前培养料pH应维持在8以上,以利于获得杏鲍菇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1.菌丝的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立即放入18℃~20℃的菌丝培养室内,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内20~25厘米,一般需培养25~30天长满菌袋。2.搔菌出菇袋菌丝发满菌袋时要立即进行搔菌,搔菌是把原种菌种块和深1~2厘的培养基一起刮掉使金针菇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生长,搔菌采用负离子搔菌机自动旋转的机械化方法。搔菌后移入催蕾室。3.催菇蕾管理出菇菌袋进入催菇蕾室后,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或自动增湿机来加湿,水要用磁化水。催菇蕾室的湿度应保持  相似文献   

20.
吴连芹 《北京农业》2007,(22):25-26
<正>1主要特性特大型EC05鸡腿菇的菇体高20~35厘米,菌丝可在3~35℃温度下正常生长,8~32℃自然出菇,出菇期无病虫害。各种农作物下脚料均可用于栽培,还可用栽过食用菌的废料进行二次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