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空间RSSR四杆机构的旋转矢量法,建立了某8×4型重卡双前轴转向杆系的空间结构非线性模型。以方向盘转角为输入,各转向轮转角为输出,依据角位移传递的过程将转向杆系分解为6个空间RSSR四杆机构,分别建立每个RSSR四杆机构的运动模型,再进行综合得到各转向轮的转角关系。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空间模型相对于平面投影模型一、二轴右轮Ackerman转角误差分别降低50%和28.6%;与试验值相比,各转向轮转角误差中,空间模型最大转角误差为1.8°,平面投影模型最大转角误差为3.9°,在方向盘的整个转角范围内,空间模型具有更高的分析精度,该空间模型清晰地表示了各构件运动的数学关系,可以为悬架与转向杆系的运动干涉分析以及转向杆系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双横臂独立式前悬架虚拟样机模型,并在虚拟样机软件ADAMS/VIEW模块上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对前悬架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得到优化后的悬架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DAMS软件建立悬架转向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系统分析转向梯形断开点对阿克曼转向特性和车轮前束角变化特性的影响,并对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进行优化计算,同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使转向梯形断开点的设计更为精确、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设计后,改善了转向梯形的运动特性和车轮前束角随车轮跳动行程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轿车改款为SUV,抬高车身后悬架系统重新布局,出现前麦弗逊转向悬架在车轮上跳行程朝正前束变化,整车趋于过度转向,且阿克曼偏差较大,转向过程中轮胎磨损较大的不良情况,根据悬架结构特点,利用其几何约束条件,分别对有无转向拉杆时的悬架运动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转向拉杆对车轮前束角与外倾角的影响量。通过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对阿克曼特性和前束角的影响分析以及整车实际空间布局限制,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在Matlab中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结果避免了前束恶化现象,并减小了阿克曼偏差,从而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并减少了汽车转向过程中的轮胎磨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UG构建双横臂独立悬架运动学分析系统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开发出了相应的原型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系统的快速参数化设计模块可方便、快捷地对双横臂悬架运动仿真模型的结构参数、几何参数和定位参数进行修改;系统的运动学仿真分析模块通过调用UG/Motion集成的MSC ADAMS或Function Bay RecurDyn解算器来获取仿真分析结果,通过集成Matlab的绘图功能对分析结果进行输出查看;以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量最小、车轮侧向滑移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构建了系统的悬架机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模块.通过一个设计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及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模块的有效性.系统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已在麦弗逊悬架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及减少轮胎磨损,将数值优化软件modefrontier同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m sc.adam s集成,以转向梯形底角、转向臂长度、主销中心距和轴距为设计参数,传动角为约束,以转向时内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转向机构进行最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集成方法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分析研究的效率,而且采用的算法增大了求得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能有效保证转向机构的运动精度和传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制动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位之一,一旦出现故障,后果将不堪设想。微型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如下:一、制动不良或失灵1.制动管路泄漏或阻塞,制动液不足,制动油压下降而失灵。应定期检查制动管路,排除渗漏,添加制动液,疏通管路。2.制动管内进入空气使制动迟缓,制动管路受热,制动液汽化,管路内产生气泡。由于气体可压缩,因而在制动时导致制动力矩下降。维护时,可将制动分泵及管内空气排净并加足制动液。3.制动间隙不当。制动摩擦片工作面与制动鼓内壁工作面的间隙过大,分泵活塞行程增大,导致制动迟缓、制动力矩下降。维修时,按…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线刚度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以扭杆为弹性元件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的空间多体系统模型,推导出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和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刚度计算公式,并用所编制的软件进行了悬架刚度的计算。在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时,提出了解决动力学方程求解过程中“违约”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当约束方程不满足时,进行系统装配。通过应用此方法的软件,对具体车型进行了悬架系统刚度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相当吻合,说明文中所建的模型和提出的约束稳定的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转向系是通过对左、右转向车轮不同转角之间的合理匹配来保证汽车能沿着设想的轨迹运动的机构。在设计低速汽车的转向系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汽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2)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匹配应保证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各车轮只有滚动而无滑动;(3)操纵轻便,转向时加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一般不大于245N;(4)转向后转向盘应能自动回正,并能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工况;(5)转向传动机构与悬架导向装置的运动干涉应最小;(6)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7)当转向轮受到地面冲击时,转向系传递到转向盘上反冲击要小。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弹性杆系的矩阵分析问题,并推出轴间拉(压)、平面弯曲、扭转等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11.
平面梯形机构不能精确实现无侧滑转向的证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转向机构不可能精确实现无侧滑转向”的预先判断,多年来人们对轮式车辆各种转向机构做了大量优化设计工作。然而迄今为止没研究过该判断是否正确。转向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整体式等腰梯形机构常被简化为平面等腰梯形机构进行设计。在此情况下,本文通过将实际转向角方程和无侧滑方程对比,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即该种平面机构不能使车辆在任意转弯半径下都做精确的无侧滑转向。这一结论为平面等腰梯形转向机构的近似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履带式车辆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接地比压为线性分布时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导致转向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应用稳健设计理论采用集成仿真技术,以转向梯形底角、转向臂长度、主销中心距和轴距为设计参数,传动角为约束,以转向时内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零件制造精度对转向性能的影响,采用具有正态分布参数的蒙特卡罗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转向机构进行稳健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集成仿真方法与传统数学模型设计方法相比较大地提高了分析研究效率,而且当设计参数存在微小变化时,能有效保证转向系统的运动轨迹精度和传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具有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某轻型高机动车辆,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多体运动学模型。通过ADAMS仿真分析,揭示了车轮定位参数及轮胎侧向滑移量在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轻型高机动车辆的悬架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EPS系统助力电机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EPS系统助力电机的选型、安装以及电机最大转矩和最大转速的确定,并仿真分析了电机转动惯量和阻尼对转向灵敏度及转向路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为EPS系统助力电机的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地形车中、后桥双横臂平衡悬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恶劣路况下某三轴全地形车中、后桥垂直载荷的合理分配,将其中、后桥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成平衡悬架。本文首先根据拟选结构方案,建立平衡悬架理论模型,推导优化目标函数与设计参数之间关系,使用MATLAB软件编程优化设计变量;然后以优化结果为输入参数,在ADAMS/V iew环境下建立平衡悬架动力学模型,验证设计结果;仿真分析表明该平衡悬架满足中、后桥载荷合理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17.
履带式车辆接地比压在斜坡转向时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中的矢量分析理论和达朗伯原理分析了接地比压为线性分布时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的接地比压变化规律,建立并推导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接地比压与车辆质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对某型履带式车辆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SGA3550型汽车全液压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从汽车转向运动学出发,分析了SGA3550型自卸式汽车全液压转向机构的设计。首先以汽车转向时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为设计变量,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其次,说明了全液压转向机构中转向动力油缸的设计计算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数量液压油缸设计方案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纯气动AMT自动换挡系统设计方案,并运用气体热力学和动力学相关理论建立换挡气缸热力学模型.依据整车换挡指标的变化特点,设计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试验,检测了不同换挡气缸设计尺寸对腔室压力变化率和腔室建压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换挡气缸优化设计目标和影响参数指标.最后,通过正交平衡优化试验方法,实现气动AMT换挡系统执行气缸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