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1995年,笔者对辽宁省养殖对虾示范区的中国对虾亲虾以及对虾养成全过程中的虾体,进行了定期电镜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在6月底至7月初送检的虾体(5~6cm)中,初次检测到杆状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期推迟近一个月;在亲虾的生殖器官和虾苗机体内均未发现病毒,因此纵向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笔者还对电镜检则手段,观察经验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凡纳对虾小触角表面结构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凡纳对虾小触角的表面结构。结果发现:小触角上广泛着生着70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外鞭片状隆起腹面平均约具280根无顶孔但有细分支的化感刚毛,这类有分支的化感刚毛在其它十足目种类上未见有报道,而且其刚毛数也较其它种类少;内侧附肢前端与柄节上直立的羽状刚毛毛簇顶相接触,推测该结构可能对相邻的复眼具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7.
8.
1995年,笔者对辽宁省养殖对虾示范区的中国对亲虾以及对是养成全过程的虾体,进行了定期电镜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在6月底至7月初送检的虾体中,初次检测到杆状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期推迟近一个月;在亲虾的生殖器官和虾苗机体内未发策病毒,因此纵向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介绍了女山湖的虾类组成及青虾和秀丽白虾在该湖的生态分布与繁殖特点;同时对该湖的虾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与增殖虾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虾原代细胞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对虾血细胞的原代培养进行综述。对于对虾用作细胞培养的组织和培养基进行总结,介绍了对虾用于细胞培养的组织以及原代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控制,还介绍了对虾细胞培养的潜在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病毒防治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虾类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工副产物的风味,采用酶法水解技术对影响虾类加工副产物酶解程度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酶制剂及其用量、固液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实验和对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最适酶制剂为由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复合而成的复合酶;酶用量分别为中性蛋白酶1 000 U/g,风味蛋白酶1 000 U/g;固液比为1:5,其中固体为20 g;最适合的酶解温度:第一段酶解为55℃,第二段酶解为50℃;酶解时间:第一段酶解为1 h,第二段酶解为3 h;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缸、水泥池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为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方法]设置不同克氏原螯虾投放密度(40、30、20尾/m2)、雌雄配比(4∶1、3∶1、2∶1及全部投放雌虾)二因素对比试验,通过"强化培育、冲水刺激、遮阳控光"等诱导手段,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结果]经过59 d的试验,各试验池亲本虾成活率在50%~93%,总体成活率为71%;各试验池亲本虾抱卵率在64.0%~84.7%,总体抱卵率达76.9%。二因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亲本虾投放密度以40尾/m2、雌雄搭配比例以4:1较为适宜。[结论]在玻璃缸、水泥池等无土水体中,克氏原螯虾可以正常产卵、抱卵、孵化虾苗,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从对虾消化道分离出的1株乳酸菌优势菌株HN3,分别对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进行体外拮抗实验,同时通过乳酸菌拌料投喂的方式开展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液及中和酸性后的胞外液均对2种弧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乳酸菌拌料投喂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养殖存活率、日增体质量和特定增长率(P0.05);对虾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的乳酸菌和总细菌数量大幅增加,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乳酸菌添加剂量4×106~5×106cfu·g-1的综合养殖效果最佳。此株乳酸菌适应对虾消化道的环境并能定植,对抑制对虾消化道弧菌数量、优化体内菌群组成和改善养殖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