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昌州香海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中有香海棠一种名花,始载于贾耽所著《百花谱》一书.贾耽是唐肃宋、代宗时期名臣,曾经做过宰相.他的《百花谱》现已不传,但从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农业出版社,1982年重印)以及诸种明清方志的转录,我们仍能见到当年《百花谱》,关于香海棠的一些记载.这就是:“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海棠无香,独靖南者有香,故昌州号海棠香国”.  相似文献   

2.
花卉──盘中佳肴赵兴华鲜花入菜,史称“花馔”,在我国古籍中多有记载。《诗经·风》中有“采蘩初初”这句,“蘩”就是野菊。在《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辞句。2000多年前国人即有食花的爱好。可见我国人民食花源远流长。到唐宋时,民...  相似文献   

3.
“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又到秋菊霜中争艳之时,它不仅将清秋的大自然点缀得如诗似画,也为人们献出了一味天然美食。 菊花入馔历史悠久,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半酿之,谓之菊花酒。”宋代文豪苏东坡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元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明高濂的《饮馔服食笺》,清顾仲的《养生录》等著作中均收录有大量菊花做的菜肴,如“凉拌菊”、“炸菊花”、…  相似文献   

4.
“隆务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冬夜杂脉·红梅》)梅花傲雪凌风,不畏寒威,独步早春,既是植物界的精英,也是百花中的魁首,更是我国所独有。我国是梅花堆一的故乡,其我愿大约起于商代,距会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8老的《诗经》中已遭拒的记载。1972年湖南长沙发掘的西汉口基的陶用中青梅的果核,同时出土的河简上青“梅、”“脯海”、‘无悔”等字样。海作为观赏栽培,最早见于《西京杂记》上林究中,当时值合同见海、紧蒲海等显种。南北朝时,扬州、南京春为担海盗地。征唐时代,担梅咏梅盛极一时。宋…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大文学家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生前怀才不遇,一再遭到楚国国君的放逐,过了20多年的流浪生活。这里屈原自称早饮露水,晚食菊花,是一种比喻,目的是向世人表白他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但古人食菊也并非妄谈。纵观历史典籍,菊花是我们祖先最早用于肴馔的花卉之一。菊花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名花,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它就野生在山川或沼泽地边。《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之句。“鞠”是“菊”的古写,“华”者“花”也。秦汉时期问世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典籍《神农本…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的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药之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因,火降则百病清也”。茶由古代的药到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科技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玉兰     
玉兰南京林业大学李湘萍当红红白白的梅花开过,悄悄地,玉兰花开了。玉兰,古称木兰,是我国常见的庭园观赏树种,也是历代诗人和画家笔下所钟爱的吟咏描绘的对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朝搴阶之木兰兮,夕揽中...  相似文献   

8.
在万花纷谢之时,梅花抗严寒,傲冰霜,叶翠喷红,凌寒独放。元代杨维贞诗曰: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气节坚贞,品格崇高,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花原产我国,有230多个品种,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在《诗经》中已有记戴,汉朝已经把梅用在园林种植,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时,赏梅、咏梅、艺梅之风已盛,在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文学、艺术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联系,留下了许多佳作。梅花的神、韵、姿、香、色俱佳,深受群众喜爱。陈毅的《冬夜杂咏·红梅》曰: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对梅  相似文献   

9.
水仙的花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花素有“玉骨冰肌”和“凌波仙子”的美称,是百花群中“色”、“香”、“姿”、“韵”四色俱全的上乘之品。要使水仙能及时开花,应注意下述几点:  相似文献   

10.
再说“黄肠题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肠题凑”的兴衰   关于“黄肠题凑”的记载,大概是以《吕氏春秋》为最早。其《节葬篇》称:“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椁数袭。”《吕氏春秋》一书,系吕不韦所撰,实际上是他组织门客集体编著。《吕氏春秋》所记,主要是战国之事,其中也涉及春秋时期。《节丧篇》所记的国大,指的是诸侯强大起来;所记的家富,是指大夫富裕起来。因此,在丧葬礼制方面出现了僭越的行为。实际上礼制的崩坏从春秋时期即已开始,到战国时期就更加严重了。据《吕氏春秋》的记载,战国时期存在题凑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人推测在春秋…  相似文献   

11.
菊说     
<正>秋日之菊香不及百花,却卓尔不群。"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诗圣杜甫一语道出了它的独到和不俗,其淡雅之美,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倾赞。菊的历史长河里,菊的佳话更是品说不尽。人们对菊自有偏爱,古诗词中,以菊咏怀的佳作名句详说不尽。汉武帝《秋风辞》中有"兰有秀兮菊有芳"之句。晋王淑之《兰菊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熟是芳质,在幽俞馨。"诗句赞颂了菊花的清香和秀美。唐朝诗坛咏菊百花齐  相似文献   

12.
吟咏百花的诗人杨万里毛正树柳宗无喜柳,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独钟莲花,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则“千花万花不甚爱,只有梨花白恼人”。唯独宋代诗人杨万里,却普爱众花,不偏袒、局限于其一,堪称是一位吟咏百花的花圃诗人。稍有空闲,翻开诗集,流连...  相似文献   

13.
药食佳卉话菊花□梁岩菊花原产我国,3000多年前的《礼记》有载。春秋秦汉时期,菊种单一,贵在食用,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唱使其有了清纯、忠贞的品格,陶潜“采菊东篱下”的钟爱又使其浸染了魏晋澹泊而韵逸的名士之风。唐、宋时菊种增至300至400个,随...  相似文献   

14.
从贾母赏“花妖”说起王勤读过《红楼婪》的人,大凡都记得在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里,说已是百花枯萎,叶落满地的初冬时节了,可怡红院那株枯萎了一年多的海棠树,忽然间却丝垂翠缕,葩吐丹纱,红绿争妍起来,引得贾母一时高兴,忙带太太、奶奶...  相似文献   

15.
冯志舟 《云南林业》2003,24(6):22-22
“木兰”通常泛指木兰科植物。木兰是最古老的一类高等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是研究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起源的宝贵物种。木兰科植物全球有15属,约355种,我国有11属约109种。云南是其分布中心,有11属58种,其中有许多珍稀品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就有25种。木兰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的温带地区,但种类之多、资源之丰富仍以云南为最,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云南又以文山州、红河州、思茅地区为多。我国栽培木兰科植物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时期即有栽培木兰者,“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楚国大诗人屈原《离骚》中…  相似文献   

16.
感悟黄河     
自从小时候在地理课本上知道黄河,我便对我们的母亲河充满了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黄河的了解不断增多,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十八弯,从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到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从壶口瀑布到地上悬河,黄河的魅力让我魂牵梦萦。然而我  相似文献   

17.
夕阳颂     
昨天,他们迈着青春的脚步融入欢腾的林海,“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用火红的挚爱播撒着燃烧的激情,在万顷碧波中写下生命的行程。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晶莹的汗水,每一阵松涛里都有爽朗的笑声。从东方欲晓的晨曦,到残阳如血的夕照;从骄阳似火的酷暑,到大地封冻的冰霜。他  相似文献   

18.
双姝耀中华     
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周敦颐的“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北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白居易《牡丹芳》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翻开悠悠千年中华文明的古今典籍,扑面而来的是幽幽花香。我们不难发现,芳菲美丽的花朵早就与炎黄子孙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松树的故事     
高松 《湖南林业》2014,(2):29-29
松树为常绿乔木,树姿雄伟,枝叶繁茂。世间万物莫过于松树之盛。其精神品质与顽强生命力,令大千植物不及。它们翘首绝壁,齐肩天地而不朽;风雨作餐,寒暑洗面而不衰;极地尤生,历经千年而不殒。孔子《论浯·子罕》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相似文献   

20.
肖河 《国土绿化》2006,(10):27-27
江西国土绿化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4年.中心任务是消灭宜林荒山;第二个阶段从1995年到1998年.主要任务是“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第三个阶段从1998年到2000年,主要任务是实施“跨世纪绿色工程”;第四个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这期间建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社会影响力最广。五年内,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先后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山上办绿色银行”、“希望在山”、“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等一系列战略构想.为国土绿化持续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