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溃疡病危害杨树的枝干,且以刚移栽的幼树发病为重.以水疱型为最常见症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水疱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充满淡褐色液体;溃后流出淡褐色液体,渐变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  相似文献   

2.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梢,常使病株枯死。近年来,我省新栽杨树面积不断扩大。杨树溃疡病也不断蔓延,已成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病害之一。杨树溃疡病全年有两次发病期,第一次在4-5月份,第二次在10-11月份。病状为: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泡状或浸润状病斑,直径1厘米左右,逐渐有树液外流,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比表面大,一般在2厘米左右。天气寒冷或干旱,苗木伤根过多,假植  相似文献   

3.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溃疡病、腐烂病是杨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两种病害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常能引起树干皮层腐烂、坏死,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的大量死亡。1杨树溃疡病1.1症状幼树时溃疡病斑主要发生于树干的中、下部,大树受害时枝条上也出现病斑。初期在树干的皮孔边缘出现褐色、水渍状很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有时病斑呈水泡型,树皮凸出,大小不等,这是该病  相似文献   

4.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梢,常使病株枯死。全年有两次发病期:第一次在4-5月份,第二次在10—11月份。病状为: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泡状或浸润状病斑,直径1厘米左右,逐渐有树液外流,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比表面大,一般在直径2厘米左右。天气寒冷或干旱、苗木伤根过多、苗木失水等都会导致杨树溃疡病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山东省微山县杨树溃疡病普遍发生,2004年发病株率高达15%~41%,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者整株死亡。为摸索有效的药剂防治技术,我们于2003~2004年春季进行了腐必治等药剂防治此病的试验研究。一、杨树溃疡病危害症状,病源菌及发病规律1.危害症状:该病发病部为主干,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厘米或稍大,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泡型病斑发生在光皮杨树上,皮孔边缘,形成水泡,初为圆形,极小,后水泡变大,直径0.5~2厘米,泡内充满淡…  相似文献   

6.
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及粗枝上,个别在小枝上。在皮孔边缘形成灰色隆起的圆形水泡,破裂后流出褐色液体,其后病斑干缩下陷,皮层腐烂变黑褐色。当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桔死。春季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形成新的传染源。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树种;  相似文献   

7.
罗泳加 《湖南林业》2010,(10):33-33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干枝病最主要的一种,过去以北方发生为主,近年在南方大面积发生,特别在新栽植的杨树林地发生严重。溃疡病主要有水泡型真菌性溃疡病、斑枯型真菌性溃疡病、烂皮型真菌性溃疡病和肿瘤型细菌性溃疡病4种。  相似文献   

8.
<正>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及粗枝上,个别在小枝上。在皮孔边缘形成灰色隆起的圆形水泡,破裂后流出褐色液体,其后病斑干缩下陷,皮层腐烂变黑褐色。当病斑包围树  相似文献   

9.
一、杨树溃疡病多发生于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的主干上.病菌由皮孔侵入,并在边缘生出圆形的灰色或褐色小泡斑,直径0.5~2厘米,其内充满无色无味液体.当病斑包围苗干时,病部以上部分即枯死.日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月平均温度18~25℃,相对湿度80%,发病最快.  相似文献   

10.
安徽杨树造林苗木枯死原因的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杨树造林苗木枯死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新栽杨树苗木枯死的直接原因是多种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所致,已发现的病害有:水疱性溃疡病,腐烂病,拟茎点溃疡病,大斑溃疡病,枯萎病,根腐病等。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淮北地区2003年雨水过多,苗木密度过大,排水不良,栽植过深,施肥浇水不当,栽植前苗木未浸水或浸水时间过长,品种感病,栽植时间不适等。本文根据安徽杨树造林苗木枯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供今后杨树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侵染杨树的病原菌有300多种,危害133个杨树种、杂交种和无性系.葡萄座腔菌能危害40个属的阔叶树和5个属的针叶树,几乎遍及全球.因此,掌握杨树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切实做好杨树溃疡病防治工作,对保护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杨树溃疡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 1、症状.典型症状是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色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水渍状,或形成水泡,压之有液体流出,具臭味,后期病斑失水稍凹陷,呈灰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病部后期长出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实体,内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色.当病斑相互联结环绕枝干后,病斑以上枝干枯死.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5年生欧美107杨杨树溃疡病防治指标为1.5m以下40个病斑;6年生欧美107杨杨树溃疡病防治指标为1.5m以下60个病斑。  相似文献   

13.
杨树病害主要有杨树黑斑病、灰斑病、溃疡病、腐烂病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东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报道了对山东省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溃疡病种类、分布、危害、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山东境内杨树上发生的溃疡病共有8种,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其他几种溃疡病常与上述3种混合发生。在同一条件下,3种病原菌的致病强弱依次为杨树烂皮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品种和水分状况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研究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注意苗木检疫、加强营林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的一、二级综合治理杨树溃疡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用截头法栽植杨树防治溃疡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大鹏  刘春静 《林业科学》1993,29(2):182-185
由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引起的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在辽宁、河北和山西等省为害严重,它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肯定树皮含水量的增加能提高对皮部溃疡病的抗性。钟兆康曾认为,由Dothichiza populea Sacc.etBr.所致的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还与树干失水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由D.gregaria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受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使用截头法栽植杨树,对防治溃疡病、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已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证实。本文着重对这种栽植技术的防病机理是否与提高了树体含水量有关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杨树溃疡病是杨树干枝病最主要的一种,过去以北方发生为主,近年在南方大面积发生,特别在新栽植的杨树林地发生严重。溃疡病主要有水泡型真菌性溃疡病、斑枯型真菌性溃疡病、烂皮型真菌性溃疡病和肿瘤型细菌性溃疡病4种。  相似文献   

17.
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的发生时间为冬末初春,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4~5月为发病高峰期,秋季较少有病斑出现。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等密切相关。在春旱、夏旱、暖冬等气候异常年份、育苗密度过大、施氮肥过多过晚、造林技术不规范等情况下,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发生严重,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8.
1发病特点 杨对溃疡病病原为群生小穴壳菌.病菌以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翌年春气温升到10℃以上,菌丝开始活动,杨树表皮出现明显的病斑.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也可在病组织内越冬.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通过伤口侵入,也可由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不仅危害苗木和幼树,也能危害大树.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枯梢,甚至整株死亡.病斑发生在树干基部0.2~2.5m高度范围内.感病植株多在皮孔边缘形成近圆形水泡状溃疡斑,初期极小,不明显,其后变大呈典型水泡状,直径约0.5~1.5cm.泡内充满灰褐色液体,水泡破裂,液体流出后遇空气变为黑褐色,并残留在病斑处.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点,受害严重植株,树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连片,病部皮层变褐腐烂.秦皇岛地区每年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达到发病高峰,7~8月由于气温偏高,病势减缓并逐渐停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人工接种发病试验和长期自然发病观测,证明主干上病斑数量、感病指数和材积损失率三者成正相关,可作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防治的三项指标:主干上有病斑25个以下,感病指数10以下和材积损失率10%以下时,是溃疡病受害允许水平,不需采取防治措施,可保持自然平衡;主干上有病斑26~50个,感病指数10~20,材积损失率10%~20%,应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主干上有病斑51~75个,病情指数20~30,材积损失率30%左右,应重点进行药剂防治;主干上有病斑76~100个以上,病情指数40~50以上,材积损失率50%以上,应采取综合全面防治措施,或伐掉重新造林。  相似文献   

20.
病害症状 溃疡病主要危害树干,是一种慢性病,初期在皮孔边缘形成小泡状溃疡斑,圆形,极小。随后小泡变大鼓起,大小不等,泡内充满褐色液体,破裂后液体流出,遇空气变为铁锈色。继而病斑干缩下陷,中间有一裂缝。重病树病斑连戍一体,布满整个树干,远望像是抹了一层黄泥,树皮变得非常粗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