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斑病、根腐病、丛根病是甜菜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与品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3种主要甜菜病害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甜菜抗病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我国的甜菜抗病育种要以丰产、高糖、兼抗为目标,拓宽遗传基础,丰富我国甜菜抗病种质资源;建立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体系,加强甜菜抗病基因工程研究,加快甜菜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大麦黄花叶病是欧亚冬大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国内外对大麦黄花叶病抗病品种培育的重视,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麦黄花叶病病毒株系的分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抗性遗传、抗病基因的定位以及抗黄花叶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大麦黄花叶病遗传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长期以来严重地威胁着水稻产量。例如,1982年我省早稻发生叶稻瘟病面积达十一多万公顷,损失相当严重。由此可见,选育抗病良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要选育出抗病良种,开展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分析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抗稻瘟病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做了不少工作。据报道,日本清泽茂久等已先后从粳稻品种中鉴定出13个抗稻瘟病基因。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是复杂的,但多半是受1-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多属于细胞核遗传。我省的稻瘟病发生比较普遍,而且局部地区比较严重。为了搞好我省的抗病育种,工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国内外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汇总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审定的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系谱分析了其抗病基因来源,指出了我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病品种抗性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新的抗源或新型抗病基因是拓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并就未来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机理、抗性遗传、抗病基因定位、抗病种质资源及抗病育种5个方面对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评价,简要概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甜菜黄化病毒病的研究现状,包括甜菜黄化病毒病症状、致病机理、发生与危害、病毒检测和抗病育种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甜菜抗黄化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作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具有严重影响。从水稻抗稻瘟病的遗传规律、抗病基因定位、抗病基因克隆及抗病基因育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目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发展和抗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MV)重组型分离物(HB-RS)抗性遗传方式和不同抗性材料间抗性基因的等位性关系,利用抗病性鉴定获得的抗、感病大豆材料配制抗×感、抗×抗杂交组合,分析大豆携带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和等位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5组抗感组合冀豆12×Franklin、冀豆17×10Y105、冀豆12×PI632401、PI96983×ZYD2738以及五星4号×FH13的F_1均表现为抗病,F_2植株符合3∶1或15∶1(抗∶感)分离比例;抗抗组合中,冀豆12与Newton和PI96983的F_1和F_2均表现抗病,冀豆12×V94-5152组合的F_1植株表现抗病,F_2呈现15∶1(抗∶感)的分离,冀豆17分别与Newton、PI96983及V94-5152组合的F_1均表现抗病,F_2出现15∶1(抗∶感)分离。分析表明,冀豆12、冀豆17和PI96983各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重组型SMV(HB-RS)的抗性,五星4号的抗性由2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冀豆12携带的抗性基因与Newton和PI96983等位或紧密连锁,与V94-5152不等位,冀豆17携带的抗性基因与Newton、PI96983和V94-5152均不等位。  相似文献   

9.
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9是浙江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利用对该株系表现抗病的鲜食大豆材料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浙鲜豆4号、南农1138-2、11W68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摩擦接种法进行鉴定,分析鲜食大豆抗病品种对株系SC9的抗性遗传及等位性。结果表明: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杂交的F1代均表现抗病,F2群体表现3抗∶1感的分离比例,F2∶3家系表现1抗∶2分离∶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4份抗源材料对SC9的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开心绿宝石×辽02-M03的F2群体和F2∶3家系全部表现抗病,表明开心绿宝石与辽02-M03对SC9的抗性基因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而抗抗组合闽豆5号×辽02-M03的F2群体表现15抗∶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闽豆5号与辽02-M03对SC9的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而且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抗灰斑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4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和22份回交群体(导入系)进行抗灰斑病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灰斑病表现高抗自交系1份、抗病自交系3份、中抗自交系9份及多份抗病回交导入后代。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玉米种质中多数自交系表现为感病,抗病种质较少。采用回交育种方法进行玉米灰斑病抗性改良,在受体与供体均为抗病材料的后代中抗病株率较高;在受体为感病材料、供体为抗病材料的后代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抗病株。  相似文献   

11.
大麦种质资源苗期根腐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国内外205份大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实验室苗期根腐病抗性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有11份材料高抗根腐病,35份材料中抗根腐病,156份材料中感或高感根腐病;以发病严重度为分析变量做品种抗病性聚类分析,取欧式距离为2.14时,品种抗病性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抗病材料(包括高抗与中抗)总共有46份,占供试鉴定材料的22.44%;第二类感病材料(包括中感与高感)总共有156份,占供试鉴定材料的77.09%;获得的抗病材料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材料,为丰富和拓展我国大麦抗病育种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油菜品种与菌核菌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油菜菌核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病原致病和寄主抗病机理、抗病性鉴定方法、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育种等方面 ,研究认为菌核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后 ,寄主感病组织内产生草酸毒素。过氧化物酶及抗病斑扩展速率的研究表明抗性可以遗传 ,由多基因控制 ,广义遗传力为 4 0 %~ 70 %。  相似文献   

13.
抗青枯病花生资源的种子大小 及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23份不同类型的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为材料,对荚果大小、种子大小、出仁率、蛋白质、含油量和脂肪 酸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抗青枯病花生资源中,高油酸种质资源较多,这些资源的荚 果及种仁大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高 含油量资源较少,而且在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出仁率方面的遗传多样性不丰富。根据12个与种子品质相关性状 信息, 123份抗青枯病资源被分成2组5亚组13个品种群,这些品种(群)与已被广为利用的骨干抗病亲本协抗青 和台山三粒肉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4.
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稳定抗源,在对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初选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病麦粒接种法对114份小麦品种纹枯病抗性进行了连续3年的鉴定.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纹枯病材料,大部分为中抗材料,共筛选出包括Niavt 14、剑子麦、新麦26在内的37份稳定抗和中抗纹枯病种质.在这些抗病材料中,13份为国内改良品种,7份为国内地方品种,17份为国外引进品种.其中国内改良品种农艺性状较好,可直接用于抗病育种,国内地方品种和国外品种农艺性状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良后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5.
从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的研究、甜菜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的抗性遗传、甜菜抗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研究、抗(耐)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种质资源、抗根腐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对甜菜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根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纹枯病育种成效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广东省和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新近育成的部分籼稻品种(系)、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组以不同抗源杂交后代向抗感两个极端选育的9份籼稻品系以及另一组合向抗病方向选育的5份籼稻品系为材料,设置抗感病对照,进行田间纹枯病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按抗性水平高低聚为6类:高度感病、感病、中等感病、中等抗病、抗病和更高水平抗病。广东品种在6种类型中均有分布,但属于抗和更抗类型的品种只有3个。扬州大学农学院对抗×抗杂交向抗感两个极端选育的品系在病级的中间类型中几乎没有分布;而向抗病方向选育的品系则仅分布于中抗至抗病的范围内,且属于抗的品种数占此类品种的60%。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近些年育成的几个品种则只分布于后4类之中,且最高水平抗性的3个品种中,其品种占2/3。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可遗传的性状,对抗性的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8个杂交组合F_1、F_2、F_3和B_1代的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大豆对灰斑病抗病性的遗传。结果表明:F_1代抗灰斑病为完全显性;F_2代抗病与感病按3:1比例分离;F_2代抗病单株后代(F_3代)即出现一定比例的抗病系。抗病性分离系与抗病系分离比例为2:1。F_1代以抗病亲本回交所产生的B_1代,均表现抗病;以感病亲本回交的B_1代,抗病与感病的分离比例为1:1。因此,大豆对灰斑病抗病性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新的抗稻瘟病种质资源,选取水稻染色体上68对SSR引物,对Dacca6抗稻瘟病材料与其它27个杂交水稻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8对引物在28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251条条带,6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2.6%.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的变幅为2~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数为3.9.在遗传相似系数0.44处可将28份材料聚类为2类,Dacca6与这些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单独归为一亚类.Dacca6与各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0.51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02.因此,Dacca6可被用来与其它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或抗源杂交,进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9.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细胞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Glgcine Soja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野生大豆,具有抗病、抗旱、抗涝及高蛋白等一系列优良性状,是大豆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引起国内外大豆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分子遗传、细胞遗传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改造生物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在栽培大豆(G.max)细胞系方面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为了对C.soja野生大豆在分子及细胞水平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棉花品种类群的划分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抗黄萎病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在棉花抗病育种的标记辅助筛选中逐渐发挥作用,但还没有得到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克隆。通过转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以及转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等,得到了一些抗病品种。棉花分子辅助抗病育种成效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黄萎病遗传规律的复杂性、标记和遗传图谱研究的滞后性、标记距离较远和QTL定位的不精确性以及基因上位性的存在和抗病QTL筛选与育种过程相分离等。应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棉花遗传和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棉花全基因组开展QTL定位,从而提高棉花抗病育种的目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