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房县黑木耳获得丰收,据统计,1991年全县黑木耳产量突破67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仅供销社系统收购占总产量70%,直接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全县涌现出10个万斤木耳村、200多个木耳收入万元户。单产、总产、贸易均居全省首位。由于狠抓科学育耳,大力推行集体经营,全面推行人工点菌,单产由原来的1公斤提高到7.7公斤。土城镇一个木耳示范户科学育耳,单产达10公斤以上,创全县最高纪录。五十年代50万架木耳架,产量只有10多万公斤,到今年木耳架数下降到12万架,产量却猛增到67万公斤。单产、总产居全省首  相似文献   

2.
湖北房县通省公社羚羊大队,有五个生产队共108户。该地海拔700~1300米,有耳林面积4000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3~14℃,年雨量大于850毫米,适宜黑木耳生长。黑木耳产量从1978年的4476斤(架单产6.8斤)至1982年达8480斤(架单产11.8斤),单产增长73%,每年平均递增17.5%(见表1)。1982年人平均交  相似文献   

3.
谈谈种木耳     
《食用菌》1981,(4)
种木耳的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抓住“三种一场”,即育好菌种、选好树种、下好菌种和选好耳场,再把管理等工作跟上去,1000斤耳树产10斤左右的干耳是比较有把握的。 (一)育好菌种培育好原种的木屑要选高产耳树,糠要新  相似文献   

4.
小口径密植栽培是当前黑木耳生产上的一项改革,我们在开化县青阳供销社旭日门市部,用口径6~10cm的柳树枝桠780斤、枫树枝桠60斤进行试验。菌种是开林78号,共17瓶。行穴距为2×5cm。当年6月11日开始采耳,11月4目结束,收干耳10.5斤;第二年4月7日开始采耳,10月23日结束,收干耳6.1斤。二年合计16.6斤,平均每担耳柴产1.98斤,为普通栽法的邻近旭日大队耳场单产0.53斤的3.73倍。它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5.
1982年,我们用栎树耳木进行随砍随接种试验,经一年两个月的出耳观察,其发芽率、朵型与晒干后的耳木相差不多。145斤耳木一茬收干耳0.51斤,折合每架产耳3斤。现介绍如下: 82年3月15日,将砍后的树立即截成长100cm,直径约8.5cm的耳木8捆,重145斤。当天上午打眼接种,行、穴距6cm,穴深1cm,每段耳木共打眼68个,接入793号菌种。点种后与其它耳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是我区冬春两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它的产量高低对于蔬菜供应能否达到自给,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区适宜大白菜生长季节很短,丰年平均单产在4,000斤上下徘徊,遇有灾年产量更低。我区生产水平低于省内一般水平,81~83年全区三年的平均单产只有2,964斤。八二~八四年通过大白菜工厂化育苗移栽和复膜栽培试验,创造出在我区的气候条件下,1.8万斤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7.
吴世银 《食用菌》2023,(2):43-44+55
介绍选用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用营养液蒸煮,捞出后粘营养料装袋,灭菌后单点接种培养得黑木耳木扦菌种;采用木扦菌种接种料袋发菌,定期用“人”字形矮棚控温育耳池集中育耳,林地出耳,此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和场地高效利用,每年可栽培9批黑木耳。  相似文献   

8.
黄背木耳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品种,抗杂力强、朵型大、产量高、质量好,易于栽培。福兴区文教办公室和区食用菌协会经过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成功的栽培技术,已正常进入商品性生产。83年3户栽耳105袋,收干耳34.8斤;84年44户栽耳25000袋,收干耳5300斤;85年104户栽耳170650袋,收干耳46570斤,每斤价7.2元,价值335304元。一户收入近万元,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们试行冬季耳木照常上架,自然越冬。利用“小气候”,灵活掌握喷水量,使越冬期间仍能生产木耳。1979年3~4月,接种小径麻栎耳材46000斤,5月以后开始采耳,一个生产年度产耳772.4斤,其中11月~3月收耳162.2斤,占全年度产量20%以上。自然越冬不仅能延长采耳时间,相应地缩短了耳场堆放期,而且杂菌、虫害轻,从而  相似文献   

10.
1983年3月,我县(陕西留坝)在城关介草沟香菇试验场(海拔1342米),进行了人工喷水催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供试菇木78架,乞止4月底,一潮春菇烘干商品329.2斤,产值3646.50元,平均架单产4.22斤,菇木出菇率98.4%,其中花菇占52.3%,烘干率16.4%。试管菌种引自华中农学院7921、7927菌株。喷  相似文献   

11.
我们县于1973开始种蘑菇,虽不断改进栽培管理技术,但单产仍提不高.始终徘徊在1.4~1.5斤/尺~2。以1983年为例,全县143.5万尺~2面积,其中有13.54万尺~2(188间菇房)平均单产不到0.8斤,还有2730尺~2(3间菇房)平均单产只有0.1。由于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菇农积极性。就在这一年,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给我们送来了优良菌株“101”,经过6400尺~2面积的试种,平均单产达3.348斤/尺~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何林妹专业户,2150尺~2面积,平均单产3.98斤/尺~2,单价4.03元/尺~2,比全县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一、沙县柑桔的生产技术现状我县地处闽北山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适宜发展柑桔生产。全县现有柑桔面积6,112亩,其中山地种植5,592亩,洲地种植610亩,可结果的成年树有2,712亩,未结果的幼龄树有3,400亩。1980年全县柑桔总产量83万斤,按可结果树面积平均亩产仅305斤。但部分高产园,如城关公社洋坊大队,在土名罗布定植13亩温州蜜柑,盛产年达11万8千多斤,平均单产9,153斤,单株平均产果153斤;建设大队一个果园(主栽芦柑、温州蜜柑),平均单产达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的新法栽培已在我省试种成功,越来越受栽培者的欢迎。我们东坑只有2万多人口,从1978年开始试点栽培黑木耳,到81年止接种5万多瓶,产干耳11000多斤,单产还很低。当前我们着重在研究提高单产问题,现就此谈点初浅看法。 (一) 选好高产耳木。我们山区杂木林多,树种资源很多,什么树种适种黑木耳呢?我们这几年试种过104个树种,但较好的只  相似文献   

14.
毛木耳的段木栽培在广西已遍及全区,年用种量达30万瓶以上,仅柳州地区的融水、融安、三江三个县,82年以来每年用种量在8万瓶以上。但各地的单产很不平衡,高的百斤段木产干耳7斤左右,低的仅1斤左右。据调查,产量不高的原因有:①未做到适时接种;②没有把好发菌关;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绥宁县关峡公社珠玉大队耳农于大来,七四年开始培育黑木耳以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八一年春栽培黑木耳50棚,下种500瓶,八二年产木耳432斤,平均棚产8.6斤。他种的木耳为什么能高产呢?主要有五条经验: 一、选用优质高产原种。在这个问题上。他曾有过深刻的教训:七九年冬,由于轻信了某些片面的宣传,用高价从外地购进了木耳原种,扩大培育栽培种后。八○年春下种  相似文献   

16.
杨元安同志是成都市外贸局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干部,87年停薪留职。近年来他在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代料栽培黄背木耳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86年成都市黄背木耳成果推广奖,受到了同行的好评。他指导生产食用菌致富的社员说。杨老师是我们食用菌致富的“贴心人”。 1984年4月在德阳县罗江镇召开群众自费的第一次代料育耳经验交流会,建立了跨地区的代料育耳纵横联络协作组,大家推荐王茂如同志负责组织联络,杨元安负责技术指导。杨元安同志不辞辛苦地担当起了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77年8月,我县建小型的四季出菇试验房, 9月以6m~3菇木作冬、春出菇试验,共收干菇33斤,平均单产5.5斤/米~3。1978年先后作了三次夏季出菇试验,效果良好。当年12月在5℃低温下,设计了尼龙蒸气育香菇,把菇木浸水达到85%以上湿度后,放入蒸气温室培养,18小时后香菇出得  相似文献   

18.
蘑菇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九八四年五月,我们承担了5000尺~2综合措施蘑菇高产栽培试点” (单产指标2.5斤/尺~2)的攻关课题。在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研所、省轻工研究所、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的组织和技术指导下,到本产季结束,获得总产20147.1斤,平均单产4.088斤/尺~2,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松江县泗联公社长浜生产队,自1980年以来每年种植蘑菇3500尺~2,连续三年获得了较高的产量。1982年,春秋菇单产2.894斤/尺~2,产值3.225元(其中春菇单产0.91斤/尺~2、产值0.992元;秋菇单产1.984斤/尺~2、产值2.23 3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2年冬开始在毛竹林中试种天麻,效果较好。试种面积为20平方米,用菌材和段木500斤,下种20窟。成活率达100%,收箭麻106斤,种麻45.5斤,每窟单产7.58斤。 (一)选好种麻和场地:选用无损伤、无变色、粒重7~20克的白头麻7斤。在海拔850公尺的高山毛竹林中,选择向阳背风、腐殖土层厚、土质疏松、排水好的平坦山坡作栽培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