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蛋白酶水解豆粕和乳酸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择168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处理组为7%酶解豆粕或发酵豆粕A和B替代对照组中等量的普通豆粕,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果表明:与时照组相比,酶解豆粕、发酵豆粕A和B组仔猪日增重分别增加72.52、29.10/d和22.47 g/d(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8.86%、4.43%和3.16%(P<0.05),酶解豆粕组采食量增加61.14 g/d(P<0.05).酶解豆粕组粗蛋白质、钙和磷消化率分别高于对照组10.31%、34.99%和25.04%、消化能提高750 kJ/kg(P<0.05).与发酵豆粕组均值相比,酶解豆粕组日增重和采食量分别提高47 g/d和41 g/d,料肉比降低5.26%(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发酵豆粕相比,酶解豆粕可以更好地改善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鸡饲料消化的适宜水解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基于仿生消化系统的酶法条件下蛋鸡各模拟消化阶段的适宜水解时间,为鸡饲料酶学生物学效价评定方法中模拟消化过程的设计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胃消化期的水解时间设6个处理,即1、2、3、4、5和6 h,小肠消化期的水解时间设3个处理,即12、15和18 h.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分别测定不同消化时间条件下,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在胃模拟消化期,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经4、5、6 h消化后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显著地高于1、2、3 h消化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模拟消化期,玉米-豆粕型饲粮12、15、18 h的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2 h的酶水解物能值与15、18 h的酶水解物能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从12 h到15 h均显著升高(P<0.05),当消化时间从15 h延长至18 h,其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上述结果,胃模拟消化期的适宜消化时间以4 h为宜,小肠模拟消化期的适宜消化时间以15 h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对蚕蛹、发酵豆粕、肉骨粉和玉米蛋白粉4种饲料原料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寻求中华鳖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120.0±1.5)g的中华鳖幼鳖150只,随机分成5组(基础饲料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养1周后开始用虹吸法收集粪便,进行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中华鳖幼鳖对肉骨粉、发酵豆粕、蚕蛹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0.57%、86.34%、85.75%,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粉的75.98%(P<0.05)。2)动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蚕蛹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2.44%,对肉骨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低,仅为82.48%;植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玉米蛋白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6.56%,对发酵豆粕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87.90%。综合分析得出,蚕蛹可作为中华鳖幼鳖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源,发酵豆粕可作为中华鳖幼鳖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  相似文献   

4.
建鲤对7种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对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7种常用饲料蛋白质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采用基础饲料(基础饲料Ⅰ、Ⅱ)和试验饲料(按基础饲料和待测原料7︰3的比例配制)测定,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用平均体重为(200.0±4.7) g的建鲤24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从8组中随机选取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为试验组,饲喂试验饲料.试验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4周)采用基础饲料Ⅰ,用于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第2阶段(5~8周)采用基础饲料Ⅱ,用于总磷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试验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35.44%~71.10%之间,其中花生粕和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1.10%和65.15%)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各试验原料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60.31%~88.75%之间,其中豆粕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而最低的为玉米DDGS,并且豆粕和花生粕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本研究中总磷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最高的为玉米DDGS(38.69%),最低的为肉骨粉(6.52%).从总体上来看,鱼粉、豆粕和花生粕的单个氨基酸及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处在较高水平,而肉骨粉和玉米DDGS的单个氨基酸及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处在较低水平.由此可知,对建鲤而言,豆粕和花生粕是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测定水解羽毛粉的消化能、代谢能及其日粮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试验1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水解羽毛粉消化能及代谢能;试验2采用指示剂法测定水解羽毛粉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结果表明:干物质基础状态下水解羽毛粉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5.04和12.80 MJ/kg,生长猪日粮中添加14.50%水解羽毛粉时,除蛋氨酸外,日粮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较低,氮的有效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6.
为评定不同地区豆粕品质的差异 ,分别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堪萨斯州、北卡莱罗纳州、俄亥俄州和荷兰采集在本地加工后 1 5 d的豆粕样品。将阉公猪用外科手术法安装回肠导管 ,采用 7× 7拉丁方设计来测定豆粕的回肠消化率 ,以普通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做对照 ,用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测定内源性氨基酸损失。日粮中 1 7%的粗蛋白质来自试验材料 ,其余来自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试验动物每 1 2 h喂 1次 ,每次按 45 g/ kg0 .75喂给。 5 d预试期以后 ,每 1 2 h收集 1次回肠内容物 ,共收 2 d,用于测定回肠消化率。豆粕氨基酸消化率在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变异非常小 ,远远小于氨基酸含量的变异。荷兰豆粕样品的总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低于美国样品 ,从而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也较低 ( P<0 .0 5 )。此试验中所测定豆粕的氨基酸含量比 NRC( 1 998)报道的值约高 4%。除了半胱氨酸和苏氨酸的真消化率分别比 NRC值低 5 %和 3 %以外 ,其余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值与 NRC值非常接近。总之 ,美国产的大豆并在本地加工成的豆粕在营养组成上基本相近 ,荷兰产的豆粕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 ,但消化率与美国豆粕接近。  相似文献   

7.
酶解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蛋白酶水解豆粕对1~21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择1日龄科宝母雏336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和Ⅲ组。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以5%、10%和15%酶解豆粕替代对照组中等量的普通豆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肉鸡采食量(12%~21%)和增重(8%~16%)(P<0.05),降低料重比(3%~7%)(P<0.05);试验组对干物质、粗蛋白质、能量、钙和磷的消化率也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各试验组之间,生产性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钙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但能量和磷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豆粕经酶解改善了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肉仔鸡日粮添加酶解豆粕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欧洲鳗粗酶液对鱼粉、发酵豆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蝇蛆粉、膨化大豆、豆粕、花生粕、红虫粉等10种单一蛋白源以及另外5种复合蛋白源酶解7 h的体外消化率以及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以期筛选出最有可能替代鱼粉的蛋白原料.结果表明:(1)最有望部分或全部取代鱼粉的植物性蛋白源为啤酒酵母、发酵豆粕和花生粕,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分别为62.75%、55.15%、49.45%和78.50%、70.70%、85.70%;动物性蛋白源中红虫粉和蝇蛆粉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鱼粉差别不大,粗蛋白质消化率红虫粉>蝇蛆粉>鱼粉.(2)在0~7h,各种蛋白源酶解氨基酸生成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对植物性蛋白源来说,啤酒酵母氨基酸生成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源,其次是发酵豆粕、玉米蛋白粉和花生粕,较低的为菜籽粕、膨化大豆、豆粕.对于动物性蛋白源来说,红虫粉体外消化生成氨基酸的量明显高于鱼粉和蝇蛆粉.这一结果说明红虫粉和啤酒酵母是优质的蛋白源,很容易被鳗鱼消化吸收利用.(3)对于混合蛋白源混1、混2、混3、混4、混5来说,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混1>混2>混5>混4>混3;混2>混1>混5>混4>混3,而原料中粗蛋白含量为混3>混4>混5,其鱼粉添加量分别为80%、70%、60%,混1、混2均不含鱼粉,这说明鳗鱼对几种植物性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均高于鱼粉,这也与之前单一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欧洲鳗粗酶液对鱼粉、发酵豆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蝇蛆粉、膨化大豆、豆粕、花生粕、红虫粉等10种单一蛋白源以及另外5种复合蛋白源酶解7 h的体外消化率以及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以期筛选出最有可能替代鱼粉的蛋白原料。结果表明:(1)最有望部分或全部取代鱼粉的植物性蛋白源为啤酒酵母、发酵豆粕和花生粕,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分别为62.75%、55.15%、49.45%和78.50%、70.70%、85.70%;动物性蛋白源中红虫粉和蝇蛆粉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鱼粉差别不大,粗蛋白质消化率红虫粉蝇蛆粉鱼粉。(2)在0~7h,各种蛋白源酶解氨基酸生成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对植物性蛋白源来说,啤酒酵母氨基酸生成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源,其次是发酵豆粕、玉米蛋白粉和花生粕,较低的为菜籽粕、膨化大豆、豆粕。对于动物性蛋白源来说,红虫粉体外消化生成氨基酸的量明显高于鱼粉和蝇蛆粉。这一结果说明红虫粉和啤酒酵母是优质的蛋白源,很容易被鳗鱼消化吸收利用。(3)对于混合蛋白源混1、混2、混3、混4、混5来说,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混1混2混5混4混3;混2混1混5混4混3,而原料中粗蛋白含量为混3混4混5,其鱼粉添加量分别为80%、70%、60%,混1、混2均不含鱼粉,这说明鳗鱼对几种植物性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均高于鱼粉,这也与之前单一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不同热处理时间大豆片、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在生长猪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12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猪,6×6有重复拉丁方设计。采用玉米淀粉-豆粕半纯合型日粮,配制酪蛋白日粮用以测定内源氮和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片热处理时间的延长(0~18min),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显著提高(线性效应,P<0.01)。生大豆片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P<0.01),但普通豆粕与去皮豆粕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差量法和酶解酪蛋白法测定动物在采食正常含氮日粮条件下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及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差异,并同时与无氮日粮法作比较。差量法以豆粕为唯一蛋白源,配制成15%和20%2种粗蛋白质水平的试粮;酶解酪蛋白法以酶解酪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配制成17.5%粗蛋白质水平的试粮;无氮日粮用淀粉和纸纤维进行配制。每种方法选用7周龄、平均体重(2.77±0.16)kg天府肉公鸭64只,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日粮,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鸭,采用Sibbald的强饲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各试粮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及真消化率。结果显示:差量法、酶解酪蛋白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分别为0.9946、1.2243和0.9297mg/gDMI;差量法测定的氨基酸真消化率(%)为88.93±4.43,用酶解酪蛋白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计算的15%和20%2个粗蛋白质水平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分别为91.15±4.33和91.97±4.16、88.55±4.29和88.82±4.61。以上结果表明,在15%~20%的日粮蛋白质水平范围,差量法测定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和内源氨基酸排泄量较酶解酪蛋白法准确,酶解酪蛋白法可能高估了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和氨基酸真消化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不同品种菜粕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 9头 34.5± 2 .1kg的阉公猪 ,在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后按 9× 6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 7种菜粕半纯合日粮、1种豆粕半纯合日粮和 1种酪蛋白日粮 ,以研究中国不同品种菜粕和豆粕回肠氨基酸表观 (真 )消化率。结果表明 ,7种菜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 (半胱氨酸除外 )回肠表观 (真 )消化率均显著低于豆粕 (P <0 .0 5 ) ;7种菜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回肠表观 (真 )消化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这些变异主要是由菜粕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水平及相应氨基酸含量不同引起的 ;可利用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估测多数氨基酸回肠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鸭对12个豆粕样品的能量和氨基酸生物学利用率的差异,探讨豆粕原料中主要养分生物学效价的变异因素.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每个豆粕样品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以排空强饲法测定12个豆粕样品的代谢能值及氨基酸真消化率.结果表明,3#豆粕样品的鸭代谢能值最高,显著高于4#、8#、9#、10#、11#、12#豆粕样品的代谢能值(P<0.05).7#豆粕样品的鸭代谢能值次之,显著高于8#、11#、12#豆粕样品的代谢能值(P<0.05).在氨基酸消化率的差异上,7#、8#、9#豆粕样品的总氨基酸真消化率显著高于1#、2#、3#、4#、5#、12#豆粕样品(P<0.05).除6#、7#、8#、9#豆粕样品间、2#、3# 豆粕样品与1#、4#样品间在17种氨基酸的真消化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样品两两间在某些氨基酸的真消化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豆粕的化学成分与代谢能及氨基酸真消化率的相关关系看,不同来源豆粕代谢能值的差异可能与豆皮的含量有关,而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差异可能与大豆的来源及生产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不同比例组合的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Lactobacillus B 和Lactobacillus W),经固态发酵筛选发酵麸皮的最优条件,并通过提取草鱼肠道不同部位的消化酶液对最优发酵麸皮进行离体消化研究。以未发酵麸皮作为对照组,依据接种菌种及其比例设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麸皮的酸度、菌落数及粗蛋白质含量,筛选出最优发酵组;利用草鱼肠道提取消化酶液,对未发酵麸皮和最优发酵麸皮进行离体消化,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及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3组发酵麸皮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3.67%,与未发酵组相比提高了56.56%;且菌落数在96 h达到7.8×108 CFU/g,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而酸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故筛选出试验3组为最优发酵组。未发酵麸皮组和最优发酵麸皮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消化率及氨基酸含量均以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且最优发酵麸皮组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未发酵麸皮组(P<0.05)。经营养成分分析和离体消化研究发现,发酵麸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可部分替代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不同碳源组合、发酵时间、培养温度、水分比例、接种菌量等因素对发酵豆粕粗蛋白质增加率和蛋白质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粗蛋白质增加率的条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玉米粉比例>培养时间>温度>麸皮比例>水分比例>次粉比例>接种菌量,表观分析固体发酵条件最佳组合为A3B1C3D3E2F2G1,粗蛋白质增加率达到28.05%;影响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率的条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温度>培养时间>玉米粉比例>接种菌量>麸皮比例>次粉比例>水分比例,表观分析固体发酵条件最佳组合为A2B3C1D3E3F3G1,蛋白质水解度达到46.46%。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增加率与蛋白质水解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2=0.556)。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复合固态发酵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粗蛋白质、pH、酸度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以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为发酵剂,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进行固态厌氧发酵,每隔12 h采样1次(其中粗蛋白质测定为每隔24 h采样1次),共发酵72 h。结果表明,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均能有效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使酸度增加;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有效降解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水苏糖和棉籽糖含量,棉籽粕中单宁及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而对游离棉酚及植酸的降解能力有限。由此可知,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通过提高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及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饲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怡丹  张营 《中国饲料》2023,1(10):78-81
文章旨在研究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其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三元杂交育肥猪,按照公母相同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5%、10%、15%发酵豆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本次试验周期为60 d,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末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5%发酵豆粕组、15%发酵豆粕组日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10%发酵豆粕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3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从营养物质消化率看,10%发酵豆粕组表现最佳。综合来看,用10%发酵豆粕替代育肥猪日粮中普通豆粕可帮助育肥猪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具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8.
吉富罗非鱼幼鱼对10种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指示剂研究吉富罗非鱼幼鱼对10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磷、总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10种饲料原料分别为玉米蛋白粉、玉米柠檬酸渣、玉米胚芽粕、普通豆粕、发酵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麦芽根、鱼粉和蚯蚓粉,试验日粮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试验饲料原料组成.选用初体重为(7.05±0.09)g的吉富罗非鱼苗495尾,随机分为11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1种试验日粮,收集的粪便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0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磷、总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41.7%~98.9%、90.6%~99.6%、73.1%~98.8%、49.5%~99.6%、45.4%~99.7%和83.3%~100%.在10种饲料原料中,鱼粉、蚯蚓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总能表观消化率较高;玉米柠檬酸渣和蚯蚓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高;玉米胚芽粕和蚯蚓粉的磷表观消化率较高.蚯蚓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最高,麦芽根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最低,大豆浓缩蛋白的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各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一致.由此可知,大豆分离蛋白、蚯蚓粉可视为鱼粉的优良动植物替代物,大豆浓缩蛋白、普通豆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略低于大豆分离蛋白、蚯蚓粉和鱼粉,麦芽根的营养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选用碱性微生物蛋白酶,研究得出酶解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参数:豆粕预处理条件为90℃水浴加热10min,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5%(W/V)、加酶量5万单位/g蛋白质、温度50℃、pH值10、酶解时间5.5h。蛋白质水解率达到25%,平均肽链长度为4.0。制得大豆肽粗蛋白质含量66.83%(DM)。并对制得大豆肽和原料豆粕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发酵豆粕对鲁烟白猪回肠养分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通过筛选得出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的最佳发酵组合,并通过代谢试验获得发酵豆粕对鲁烟白猪回肠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首先通过L16(43)正交设计试验发酵豆粕,从中筛选出最优组合及其最佳比例。选择体重(40±1.25)kg安装回肠末端简单T型瘘管的健康鲁烟白阉公猪5头,分别饲喂普通日粮(Ⅰ)、3%发酵豆粕日粮(Ⅱ)、0.5%乳酸普通日粮(Ⅲ)、0.2%蛋白酶普通日粮(Ⅳ)、0.5%乳酸+0.2%蛋白酶的普通日粮(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比较各组养分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结果表明,第Ⅱ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Ⅰ、Ⅲ、Ⅳ、Ⅴ组(P0.05)。总氨基酸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第Ⅱ组显著高于第Ⅰ、Ⅲ、Ⅳ、Ⅴ组(P0.05)。第Ⅱ组的总氮排出量最低,与Ⅰ、Ⅲ、Ⅳ、Ⅴ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9.26%、30.88%、38.27%、33.42%(P0.05,P0.01)。氮沉积、氮的生物学价值、氮的沉积率第Ⅱ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在鲁烟白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能显著提高养分消化率,但在日粮中添加发酵产物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