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1995年,对不同麻龄、麻季和不同生育期的麻茎、全株叶、新定型叶等取样部位中养分元素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植株取样测试,以采取麻株顶端下新定型叶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麻株不同生育期各器官N、P、K及有机碳的测定发现:N在叶片中的分布最多,韧皮部次之而麻骨中为最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部位的N含量由于麻株对其的稀释效应而呈下降趋势。叶片下降缓慢,而韧皮部和麻骨下降较快,在氮肥不足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而P、K在麻株体内分布相对较均匀,消长速度较缓慢。有机碳以骨>皮>叶,并且其含量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大。通过对C/N的分析发现,五裂叶前麻株以N素代谢为主,而五裂叶后则以碳代谢占主导地位,为此,在五裂叶前施重肥并适当增施N肥,对红麻的高产稳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长果种黄麻品种JRO-632、JRO-7835、JR-878、JRO-5408、IR—1、苏丹青茎和园果种黄麻品种JRC-212、JRC-5854、JRC-7447、JRC-412、JRC-206、EC-41338的叶比重(叶比重:叶干重/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和叶片中光合组织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由于品种及麻株大小不同,黄麻叶比重差异显著,一般说来,长果种黄麻比圆果种黄麻的叶比重大些,麻株生长前期的叶比重大些,  相似文献   

4.
麻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麻地膜覆盖对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提前出苗期,加快出叶速度.麻地膜覆盖明显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地上部生长,显著提高株高、茎粗以及干物质重,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A1、A2等五个红麻品种为材料,测试麻茎、骨的密度(比重),茎节间长,单位长度麻骨重,麻株重心,皮骨比值,叶柄与茎夹角,髓腔径和根重与麻株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A1的麻骨密度0.1518g/cm3最大,其次A3为0.1473g/cm3,分别比A5高21.71%、19.34%,茎和骨密度与品种倒伏显著正相关(r=0.931**、0.900**)。A2茎节间距平均4.561厘米最短;叶夹角小,平均比A5短1.876厘米,小10.39度,根总重比A5高34.35%。A5皮骨比值(0.773)最大。茎节长、叶夹角、皮骨比值与麻株倒伏呈正相关(r=0.943**、0.980**、0.840*)。根重与麻株倒伏是显著负相关。髓腔径品种间差异较大,腔茎比与麻株倒伏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作》1986,(4):35-36
提高麦茬麻的单产对发展和不断完善麦麻两熟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影响麦茬麻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收麦后播种迟,气温高,苗期短,麻株生长快,根系发育弱,是制约麦茬麻个体不能向高、粗、重发展的内在原因,致使单株生产力不高,单株纤维重一般较春麻低20%左右。(二)器官发展不协调,虽皮、叶比例大,麻骨比例小,但因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A1,A2等五个红麻品种为材料,测试麻茎,骨的密度(比重),茎节间长,单位长度麻骨重,麻株重心,皮骨比值,叶柄与茎夹角,髓腔径和根重与麻株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A1的麻骨密度0.1518g/cm^3最大,其次A3为0.1473g/cm^3,分别比A5高21.71%,19.34%,茎和骨密度与品种倒伏显著正相关(r=0.931,0.900)。A2茎节间距平均4.561厘米最短;叶夹角小,平均比  相似文献   

8.
朱强  胡兆金 《中国麻作》1997,19(4):30-33
通过对麻株不同生育期各器官N,P,K^-及有机碳的测定发现:N在叶片中的分布最多,韧皮部次之而麻骨中为邮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部位的N含量由于麻株对其的稀释效应而呈下降趋势。叶片下降缓慢,而韧皮部和麻骨下降较快,在氮肥不足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刈叶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杂种11648能否高产稳产的问题.生产实践证明:开刈过早、过迟或强度过大,对麻株的生长发育和纤维的产量质量均有不良影响.合理刈叶就是要做到开刈适时,刈叶周期和刈叶强度适宜,使麻株体内养分能够相对平衡,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能够稳产高产.什么时候开刈才算适时呢?总的来说,应根据叶片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在叶片较长,纤维率较高,拉力较强,既有一定产量,又能保证麻株正常生长发育的适当时机开刈.根据试验数据和生产实践经验,高产麻园一般在植后两周年,长叶一百片,叶长一米左右开刈为宜.开刈过早,麻株长不大,叶片短,产量低,质量差.开刈过迟,产叶数减少,枯叶多,产量也不高.我省的杂种11648在正常管理下植后两周年开割看来是适时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开展苎麻生理、生态研究的需要,笔者于1981年以湖北省栽培面积最大的细叶绿和大叶绿两个品种为试测材料,探索用长乘宽法测定苎麻叶面积的换算系数(以下简称换算系数)。两品种种在相邻的两块地上,都是三龄麻。在每季麻的生长期间,每隔4天取样茎5根(三麻为3—4根),逐片叶测定其长乘宽之积,  相似文献   

11.
以苎麻属(BoehmeriaJacq)五个全雌无融合生殖种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GA3、AgNO3、CuSo4等处理,比较其诱导雄花的效果。试验表明:只有喷施GA3处理才能使其发生性别转变,产生滩荒。诱导性别转变的较适时期为花芽分化至雌蕊原基分化之前,GA3的浓度以100mg/l左右为宜。每周喷施一次,喷施1-2次即可诱导卢生少量雄花,喷施8次以上则整株开雄花;诱导雄花花药枚数少于花被数,花粉外观及杂色活力正常,而人工测定其萌发率较低。五个种诱导雄株率均可达100%,但是其雄花诱导综合效果差异明显,大叶芝麻>赤麻、悬铃木叶三麻>海岛三麻>细野麻。  相似文献   

12.
苎麻不同茎粗与单纤维支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不同品种、季别和部位麻茎单纤维支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早已见诸于有关的文献和报道,且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同品种、季别、部位,而不同高粗的麻株,特别是同蔸同熟期大小麻株的单纤维支数,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品质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1985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红麻叶龄促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淹水条件下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影响红麻根系的发育和生活力,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受阻而富集于麻株茎部,从而导致红麻叶片大量脱落,麻株生长停滞,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茎杆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合量减少。播种早的麻株耐淹能力明显大于播种迟的麻株。  相似文献   

15.
苎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祥  刘正书 《中国麻作》1995,17(1):10-15,19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  相似文献   

16.
淹水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淹水条件下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影响红麻根系的发育和生活力,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受阻而富集于麻株茎部,从而导致红麻叶片大量脱落,麻株生长停滞。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茎杆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减少。播种早的麻株耐淹能力明显大于播种迟的麻株。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起,高产优质苎麻品种的选择应着重在二麻进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1个高粱品种在乳熟期的各叶粒,各部位叶片疽病发生程度比较,制订了以整株为基本取样单位叶疽病情分级标准,经比较验证,该标准准确可靠,通过对品种抗叶疽性分析方法选择和高感叶疽对品种筛选,确定了以矮了高粱(水557)为高感对照的品种抗疽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不同皮骨比值的红麻品种,不同器官和麻株的不同部位、蒴果去留对纸浆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骨比值与得浆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44~(**))。红麻各器官得浆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韧皮部>全杆>根部>麻骨>果梢;而叶(含叶柄)、果(含果柄)基本不合浆,髓不含浆;麻茎中下部得浆率显著地比中上部高。品种间得浆率以7804(49.53%)最高,比其它品种高1.01~4.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南县种植红麻6万亩,生长后期普遍出现麻株枯死现象。死株率在20%以上的有明山、乌咀、九都等主产公社。九都公社种红麻3060亩,发生死枯面积达90%,平均死株率达32.05%,比1981年增加8倍多。死株一般9月上旬开始发生,枯死前,先由下而上脱叶,根系逐渐腐烂,上部嫩茎向下弯曲。田间湿度大的地方,死株病斑上长满灰白色的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