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特征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3a的大面积丰产方及小面积攻关的实践,明确了杂交水稻单产在9.8t/hm^2筛闰构成指标,指出了其高产群体的质量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推广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促进江苏水稻生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的水稻生产形势水稻是我省粮食供求平衡的焦点,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是全省人民的主要口粮,其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占口粮消费的80%左右。长期以来,我省把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中心,加强领导,倾斜政策,增加投入,强化科技,使我省水稻生产在稳定中优化、发展中提高,为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起来讲,我省的水稻生产形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面积稳定我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30万hm’左右。近十多年来,我省经历了多次农业结构调整,但水稻种植面积一直没有减下来。省委… 相似文献
3.
4.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6)——水稻高产群体的演进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群体是由许多水稻个体所组成的,但它并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它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规律。水稻生产是在群体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除了要掌握个体的生育规律外,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把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经济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通常可以从如下三方面来认识群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水稻直播栽培高产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前几年试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1998-1999年设立水稻直播高产机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比移栽对照增产,其增产机理在于:直播稻生育进程加快,分蘖早生快发,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易获得足够的穗数;群体结构协调,光合速率高,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植株养分吸收能力、根系活力和抗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河南信阳农专“双高”开发课题组 《杂交水稻》1993,(1):27-29
河南信阳地区提出了该地区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600公斤以上的最佳栽培模式为:适栽组合应以汕优63为主;苗栽1.8~2万穴,两段育秧,亩施纯氮10~18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多效唑160克左右;普及一喷三防技术.1992年在固始县,罗山县、满川县共推广7.13万亩,增产1263.36万公斤,增收884.35万元.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杂交水稻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旱育秧本田高产栽培的移栽密度、施肥总量、基追肥比例及适宜的搁田期,获得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单产10.13t/hm2以上的密、肥、水的技术方案:移栽密度为17.1~31.1万穴/hm2,施氮总量214.95~305.33kg/hm2,基追肥比例56.11∶43.89~86.57∶13.43,适宜的搁田期69.14%~122.84%。 相似文献
12.
早在1000多年前的古农书中就有类似“秧好半年稻”的记载,说明在那时,农民就已经认识到育秧是抗避自然灾害、多收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沿袭至今,更被认为是一项精耕细作、稳产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尤其是一年多熟制地区,育秧技术还是解决季节矛盾、增加夏种指数、实现多种多收的一条高产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稻直接播种灌水管理是一种既古又新的栽培形式,既不同于一旱到底种植,也不同于育苗、插秧的栽培形式。它是在全旱条件下播种,秧苗期旱管不灌,至4片叶后灌水管理的一种种植形式。经过试验试种,旱播水管比一旱到底种植明显提高产量,比育苗移栽减少生产环节,能有效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而且产量也不低。这种栽培形式过去之所以没有在生产上广泛利用,一是被认为是古老的、落后的种植方式;二是由于机械落后,整地不细;井站设备差,缺少相应灌水条件;三是化学药剂除草未普及。因此,直接播种没能突破“三关”,即出苗率低、草荒为害严… 相似文献
14.
15.
16.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98,自引:19,他引:98
新世纪水稻栽培科学的发展目标已经由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发展成为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面对这一新的目标,水稻栽培科学要有新的发展,要有大的作为,必须走精确定量的路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群体生长发展动态指标的精确定量,二是栽培技术措施的精确定量。前者包括以水稻叶龄模式为代表的作物生育进程(器官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的定量化,和以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为代表的高产(高光效)群体空间形态、生理指标的定量化。后者包括播期、壮秧(苗)、基本苗、施肥和管水的精确定量。多年来,作者等对此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展现了较好的前景。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作者等基本明确了建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方法体系。在江苏推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无论从可行性和必要性看,都势在必行。从江苏的实际来看,江苏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应该以单产650~700kg/667m^2为目标来设计。本文根据精确定量栽培的指导思想和作者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在江苏实现这一目标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指标体系,并提出来了通过选用主体品种、抉择主流技术、开展主导培训 ,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普及推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对植株生理与群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以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SRI(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下植株生理特性、群体发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SRI方式下,水稻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可溶性糖、非蛋白氮、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营养器官的物质转运率提高,群体质量明显改善;但群体茎蘖数和穗数不足,限制了SRI的产量。在SRI条件下,双本栽插能显著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改善营养器官物质的运转和群体质量,有助于提高SRI的产量;增施氮肥在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的同时降低了营养器官物质的转运,因此不宜过分依赖增加氮肥来提高SRI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1990年,我们在郴县硚口镇高家塘村进行了以中低产田改良为中心的水稻高产综合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该村海拔140m,全村1498亩稻田,分布在山坵谷地,属山阴冷浸、潜育化低产田。常年冬泡,青泥层厚度30~60cm,耕层上壤稀烂,氧化还原电位为48.1mV,有机质含量为2.8%,速效N、P、K分别为150.0ppm、6.6ppm、68.0ppm,有效Zn/小于1ppm。往年水稻生长前期“僵苗”,后期“疯长”,单产徘徊在215~300kg。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