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梁秀兰  朱芳华 《玉米科学》1998,6(1):069-072
以穗肥不同施用量、绿肥压青作基肥和叶面喷施生多素三个因素进行试验,结果穗肥以公顷施180kg尿素较施270kg尿素的产量高44.55kg;绿肥压青作基肥优于没有绿肥压青;喷施生多素的效果不明显。三个因素的交互效应,以穗肥 180kg尿素+绿肥压青+喷生多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连作蔗地上种植花生、大豆和绿豆3种豆科绿肥并压青还田,研究其对甘蔗抗旱性的效应,探讨豆科绿肥压青改土对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豆科绿肥压青改良土壤后有利于增强甘蔗的抗旱性。3种绿肥中以绿豆压青处理的甘蔗抗旱性最强,其次是大豆,再次是花生。  相似文献   

3.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属1年生或越年生豆科植物,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季绿肥兼牧草。紫云英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汁多,既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又是优质绿肥。紫云英鲜草压青作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使稻田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减施化肥条件下,间作绿肥压青还田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化肥的替代作用。试验设计了6个处理,处理1(CK):甘蔗常规施肥;处理2(H-LY):化肥减施25%+12%营养元素当量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3(H-LQ):化肥减施25%+全量绿豆绿肥还田;处理4(H-Y):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5(H-HD):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黑豆绿肥还田;处理6(H-HQ):化肥减施25%+全量黑豆绿肥还田。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绿豆绿肥和黑豆绿肥在生育前期甘蔗的分蘖和甘蔗总苗数都较常规处理降低,间作黑豆还降低了甘蔗的叶片宽度。甘蔗化肥减施25%条件下,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12%营养元素当量间作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替代的蔗茎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常规对照水平。但间作黑豆压青还田导致甘蔗减产,降低经济效益。兼顾甘蔗产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及蔗地的地力提升各方面,甘蔗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可以替代25%的甘蔗化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绿肥压青改土对秋植蔗高产群体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通过选用花生、大豆、绿豆三种绿肥进行压青改土,研究改土后对秋植蔗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其结果表明:三种豆科作物压青均能起到增产增糖的效果,其中以大豆压青效果最好,其次是绿豆,花生是收获荚果后压青,效果最差,说明绿肥养地在大田生产上是有效可行的,对广西甘蔗的生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春油菜作绿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纯 《作物研究》1989,3(1):21-22
近几年来,绿肥生产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上有些地区有以冬油菜压青作绿肥的习惯,但冬油菜作绿肥,成本较高,而且不能解决冬炕土与种绿肥的矛盾。为此,我们开展了油菜春播作绿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硫肥对小麦群体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穗型品种的效应,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豫麦49(多穗型)和兰考906(大穗型)冬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硫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硫肥处理能够增大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群体光合(CAP)速率,而且对于提高小麦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也有较大的作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对硫肥的反应有差异,多穗型的豫麦49施硫后,产量提高幅度较大,而品质反应不明显,大穗型品种兰考906的产量和品质对硫肥的反应却相反,因此硫肥施用应考虑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油菜作绿肥还田的培肥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油菜作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应及其对后季水稻生长的影响,2004-2008年在浙江富阳进行空闲 单季稻(CK)、紫云英 单季稻(T1)、油菜收获后秸秆焚烧还田(T2)和油菜盛花期还田(T3)4种模式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盛花期还田(T3)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稻田土壤的总孔隙度,减少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后季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从而提高供试水稻品种的产量,其中杂交稻内2优6号、两优培九、秀优5号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常规稻秀水09的每穗粒数增加;在光合生理指标上,油菜作绿肥还田后,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剑叶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油菜作绿肥还田是一种很好的稻田生物培肥新途径,能以远低于紫云英的生产成本取得类似的水稻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穗型小麦兰孝906分蘖发育的生理特征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穗型小麦兰考906研究表明,密度和酚类物质处理对麦苗的物质代谢和分子薛生长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密度增大导致IAA氧化酶(IAAO),硝酸还原酶(NR)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降低,IAA含量和和可溶糖/氨基酸(WSC/AA)比值提高,单株分蘖减少,间苯二酚(RES)处理促进体内的IAAO活性,导致IAA含量和WSC/AA比值下降,单株分蘖增多,而临苯二酚(CT)的效应相反。适当增加密度和采用RES,可增加大穗型品种兰考906的单位面积积穗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质量问题和规范绿肥油菜与棉花复种的生产模式,制定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绿肥油菜与棉花复种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适用于冀中南植棉区绿肥油菜与棉花复种栽培。本文介绍了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压青、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施用蚕沙试验林贵发,罗先发,吕仁智(清流县农业局,365300)(里田乡农技站)材料和方法1.处理设计:设置四个处理:(1)亩施50hi4沙作基肥;(2)亩施2.skg蚕沙作基肥、25kg作分壤肥I(3)10kg蚕沙的浸出液在幼穗分化期和始穗期各...  相似文献   

12.
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对红壤幼龄果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果园生草、套种绿肥、清耕三种不同管理对红壤幼龄龙眼园土壤酶生多年定位测定。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套种绿肥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三个处理土壤表层(0-20cm)酶活性(除多酚氧化酶外)均比亚表层(20-40cm)高;脲酶活性年周期变化幅度(σ122.7)大于年际变幅(σ=17.3);果园生草、套录肥可以减缓脲酶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34.5%、43.8%和22.5%及冠下表层脲酶和酸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3.
啤用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表型相关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大。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的发挥绿肥(紫云英)对福建省尤溪县土壤肥力提升的作用,进行了连续2年种植紫云英对土壤养分的效果田间试验以及不同压青鲜草量对土壤养分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持续冬季种植紫云英可以有效地改良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缓解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钾素;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效果不明显;随着压青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应用小麦保水种衣(PZ)处理,研究其对麦苗素质和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保水种衣处理能够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提高胚乳养分运转与利用率,扩展幼苗期根群,增加地上部苗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分蘖发生率和分蘖成穗率,在前期干旱的条件下,能够显著增穗增产。  相似文献   

17.
余海根 《杂交水稻》2002,17(4):34-35
两优培九作单季稻栽培,在敏公顷施纯N270kg、P2O5 105kg、K2O 210kg 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施肥(氮肥)方法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穗肥(促花肥、促花肥)对两优培九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施用穗肥的4个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不施穗肥的处理,而施用穗肥的4个处理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施用穗肥的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有效穗、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结实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大穗型品种衡观35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每公顷基本苗180万(D180)、300万(D300)、420万(D420)和540万(D540)株,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小花结实、籽粒空间分布特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衡观35主茎穗上部和I分蘖穗下部、济麦22主茎和I分蘖穗中上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呈增加的趋势。降低种植密度促进了两个品种穗中部小穗位弱势小花、上部和下部小穗位强势小花的结实。衡观35主茎穗中上部和I分蘖穗中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均高于济麦22。开花期穗干重与可孕小花数呈显著正相关。低种植密度处理下开花期穗干重的增加为其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种植密度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衡观35的穗数。由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协调作用,两个品种均在D300处理下获得了最高产量,但与其余种植密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来看,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会促进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穗结实,进而增加穗粒数和产量,可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在辐恢838穗分化Ⅲ期,以控水、增N、施用多效唑、割叶等多种处理延缓穗分化进程.结果表明,单项措施的延缓效果,割叶>施多效唑>增N>控水,多措施合用有加性效应.割叶、施多效唑对植株高度和花粉量都有显著负向影响,但配合施N,有互补效应.在制种实践中,以N和多效唑联合使用最为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了水稻壮秧剂的发展进程,分析了“牡丰”牌水稻壮秧剂(南方型)不同配方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壮秧剂可使秧苗矮壮,秧龄弹性强,根系发达,叶龄进展快,分蘖力强,单株带蘖多,干物质积累多。秧苗栽后早生快发,单位面积有效穗多,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2%-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