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东供钾不足的沙壤土地,种植花生时补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每公顷增施P2O560kg、K2O180kg,可增收荚果667.35kg,增收籽仁575.4kg,增产幅度分别为17.49%和21.38%。同时,这种处理的穴均果数、饱果率、出仁率较对照分别高出3.9个、16.8个、2.51个百分点,属本试验的最佳处理。但在氮磷投入相等的情况下,每公顷补施120kg氧化钾的处理,其投入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复合性营养型的化学催熟剂-甘蔗增糖增产剂在我县蔗区应用的可行性,在1994/95年榨季实施400公斤示范推广经验上,在1995/96年榨季继续推广666.7公顷,每公顷用4500ml,增糖增产剂兑水750kg进行喷施,30天后调查表明,可增加甘蔗蔗糖份,1.35%,田间锤度增加2.24%,每公顷增产蔗茎6291kg,增幅达9.4%,大机压榨甘蔗蔗糖份增加0.71%,重力纯度增加0.104%。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黄土高原61%的地区,85%的耕地适宜于花生生产。采用地膜覆盖,4月下旬播种,每公顷密度12万穴以上,每公顷施N素171kg,P素342kg,采用推广的优良品种,每公顷可达4500kg产量。  相似文献   

4.
我市花生种植面积为2.2万公顷。由于地膜覆盖技术的全面推广,花生的单产由80年代初的2625kg/hm2上升到90年代初的3900kg/hm2,增产48.5%。其中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区66.7hm2花生实现单产7500kg/hm2,条件差的岭区西河北...  相似文献   

5.
几何插秧法是目前水稻栽培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是根据水稻个体生长规律,以超稀植理论为基础,探索提炼出的一种插秧新方法。绥化市应用几何插秧法栽培水稻33.3hm2,平均公顷产量达到9000kg,比普通超稀植增产8.97%,每平方米有效穗数398穗,比普通方法多33穗,株高增加8cm,穗长增加1cm,每穗成粒数增加2.2个。1增产、增收机理1.1省种省工几何插秧法每公顷需种20~25kg,比普通插秧法节约种子50%。平方米13~16穴,加快了插秧速度,节省插秧用工20%~30%。1.2结构合理由于穴距均等,穴与穴…  相似文献   

6.
江淮丘陵地区棉花节本高效栽培施肥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是棉花节本高效栽培的关键,江淮丘陵棉区,当每公顷施用 N237.6kg, P2 O547.55kg, K2 O 214.54kg 时,可达最高产量为 1639.50kg·hm - 2;当每公顷施用 N231.90kg, P2 O529.56kg, K2 O218.41kg 时,可达最佳经济效益。等量氮肥,以基肥∶蕾肥∶花铃肥= 5∶2∶3 的施用方式最佳,单铃重、单株铃数、成铃率都有所增加,脱落减少,产量增加11.56% ,施肥效益提高 22.47% 。  相似文献   

7.
花生施用钾肥增产试验/徐秀月(山东省烟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农业大学学报。一1994,25(3).一360~362在烟台市缺K棕壤土类上设8处施用K肥试验(每公顷施纯N97.5kg、P2O5165kg、K2O120kg)增产花生荚果990kg,增产...  相似文献   

8.
湖南棉花持续增产成因浅析鲍光时湖南省经济作物局长沙市410005近年来,湖南省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棉花面积、总产、单产连年增加。1990年植棉11。85万公顷,总产12万吨,每公顷产皮棉102Okg;1991年植棉13.33万公顷,每公顷产量为1110...  相似文献   

9.
棉花精量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棉花良种的增产效果,近年来,我们试验示范了棉花优良品种包衣精播量(即每穴播种2~3粒)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 精量播种的好处1.1 节省种子。精量播种每穴播种2粒,比常规每穴5~7粒节省种子3~5粒,每公顷可节省种子30~40kg,扩大良种面积1倍以上。每公顷可节省投资百元以上。1.2 棉苗健壮。精播量棉苗因拥挤程度轻,个体发育健壮。据田间调查,精播量棉苗3片真叶时,株高比普通播量的矮2~3cm,叶面积增加3~5cm2。1.3 节省用工。每公顷节省间定苗用工8~10个。2 精量播种的保…  相似文献   

10.
麦棉套种四二式的优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麦棉套种四二式的优点1.1增加总体效益。近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四二式较三一式公顷净增收5017.2元。其中:(1)棉花增产。据内黄县东庄镇董村试验,麦棉套四二式棉花公顷皮棉1327.5kg,较三一式1089kg增收238.5kg,增产21.9%,(...  相似文献   

11.
芝麻吸钾特点与施用钾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在河南省芝麻主要产区布置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生产100kg芝麻种子需要钾素(K2O)6.24~6.68kg。不同生育阶段吸收钾素的比例相差很大,钾肥的增产效果也因年份不同而异。缺钾土壤,其速效钾含量低于12μgg-1,每公顷施用K2O105~120kg作基肥,可获得最大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1996-199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进行了油菜增产灵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油菜增产灵的处理,每公顷比清水对照增产120-135kg菜籽,增产率为7.0%-7.8%。  相似文献   

13.
1990-1993年在即墨市石门乡对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4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达20多公顷,平均单产花生英颗4495.5kg/hm^2,比夏直播不覆膜每分顷增产荚果1380kg,增产44%。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对小麦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10万、40万、60万单位·L-1)的青霉素水溶液对大田扬花期的小麦进行叶面喷施,经测定发现,处理后旗叶的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穗粒数增加1.60~2.89粒,千粒重增加1.67~2.98g,每公顷增产684.15~1249kg,增产百分率为8.63~15.76%。从本试验的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综合来看,青霉素在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较佳的使用浓度约为10万单位·L-1。  相似文献   

15.
以分枝型和主茎型各两个品种为材料,3种密度处理,2因子裂区设计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栽培水平下,分枝型中熟、中晚熟品种以每穴单株、每公顷16.0—17.0万株,主茎型中熟品种以每穴双株、每公顷20.0—22.0万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对小麦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李春喜 《麦类作物》1998,18(3):27-29
以不同浓度(10万、40万、60万单位.L^-1)的青霉素水溶液对大田扬花期的小麦进行叶面喷施,经测定发现,处理后旗叶的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穗粒数增加1.60~2.89粒,千粒重增加1.67~2.98g,每公顷增产684.15~1249kg,增产百分率为8.63~15.76%。从本试验的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综合来看,青霉素在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较佳的使用浓  相似文献   

17.
高效花生增产剂(A型)对花生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效花生增产剂兼有调控营养和免疫促进等功能。每公顷产4500kg中高产田,在花生荚果膨大初期,每次用药3kg,兑水450kg,叶面喷施,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效率明显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产量提高,增产效果可稳定在17.6%以上,增收2028.75元/hm2。  相似文献   

18.
麦套花生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麦套花生N、P、K施肥与花生产量间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1)N、P、K三种肥料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互作间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因此,N、P、K需配合使用。(2)公顷产量4500~5250kg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09.5~147kg,P2O5133.5~186kg,K2O243~348kg;最优组合为:每公顷施N139.6kg,P2O5174.3kg和K2O323.3kg,最高产量可达5260kg/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我所研配、岳阳化肥厂和浏阳永和磷肥厂生产的两种茶树专用肥对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专用肥同尿素比,1993~1995年平均增产率盆栽试验达56.8%以上,田间试验达13.2%以上,大面积推广增产率在12%~25%左右;施用茶树专用肥正常芽叶比例增加7.7~13.9个百分点,茶叶中水制出物含量提高3.2%~3.8%,荣多酚含量提高1.7%~2.6%;提高了土壤的磷、钾含量,但碱解氮有所降低。在全省累计应用面积3万hm2,平均每公顷茶园增产鲜叶900kg、增值1800元,共计增加产量6750t,新增产值54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花生覆膜引升子叶节出膜栽培法,可以使子叶节距膜面上移1.2—5.0cm,膜内横生茎枝穴百分率减少9.1—21.4个百分点,有些则完全消除;每穴花生果数增加1.4—5.0个,亩增产25.2—51.1kg.增产率达9.4%-15.4%,发芽果率和烂果率分别为1.3%和2.0%,较花生覆膜现行栽培法低10.6和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