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角果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年,以油研7号为材料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油菜群体角果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群体角果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密植增角夺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群体角果数与群体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96**)。每公顷要获得3000kg以上的产量,其群体角果数应在8032.5万个以上,每公顷要获得3750kg以上的产量,群体角果数应在9190.5万个以上。  相似文献   

2.
赵继献  王华  任廷波 《作物研究》2002,16(3):126-129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二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栽培因子与 3个目标性状间不存在多因子的数学关系。分析各单因子对目标性状的影响发现 ,播期和施磷量对二次分枝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密度和施氮量对二次分枝数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各因子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二次分枝角果数与二次分枝数间 ,二次分枝产量与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间 ,群体产量与二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栽培因素对杂交油菜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组成部分角果数的影响,1996 年,以油研7 号为材料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5 个因素对群体中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的影响呈多因素的数学关系,而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变化很小。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4.32% ,63.58% ,22.10% ,85.68% ,77.90% ,且都与群体角果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群体角果数的增加是群体中各组成部分角果数共同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初花期后,叶片仍是主要光合器官,但各类叶对产量的作用不同,无柄叶>短柄叶>分枝叶>长柄叶,对产量的影响分别为7.4%-15.5%、5.1%-14.6%、3.3%-14.6%和0.3%──-5.0%.各类叶对结角数和角粒数的影响与对产量的影响一致,但对千粒重的影响相反.  相似文献   

5.
油菜花角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去叶处理,研究了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油莱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角期叶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是随生育阶段的推进而不断减小的;主茎叶对角果数影响较大,分枝叶对每角粒重影响较大,并且主要是分别影响了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每角粒重;对主茎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主茎叶大于分枝叶,对分枝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而对全株产量的影响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油菜苏优3号为材料,研究去枝、疏花处理对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枝,蔬花后,主轴,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千粒重显著增加,角果宽度和长度亦增加,去枝后单株千粒重增加16.61%,疏花后单株千粒重增加14.05%,均达极显著水平,去枝后单株产量下降,下降幅度最高为9.77%,达极显著水平,每个花序疏花5朵,单株产量增加0.38%,增产不显著,疏花10朵以上则单株产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10个四川盆地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大小顺序为粒重﹥茎秆重﹥枝重﹥壳重;不同参试油菜品种相同器官干物质差异较大,就粒重而言,早杂2号最高;高粒重油菜品种茎秆、枝、荚壳较理想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应为10∶12.2∶9.9,其中枝重与粒重正相关最大,所以生物产量是提高油菜子粒重的首要条件,但生物产量差异不大时,茎秆重比例略小于枝重可能更加有利于粒重增加,同时兼顾荚壳重。  相似文献   

8.
硒、锌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以甘蓝型油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低硒、低锌土壤上,硒、锌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硒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锌或硒锌配施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有增加趋势;施硒促进油菜籽对钾、硒元素的吸收累积,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磷、硫、钙和镁元素的吸收。施锌促进油菜对钾、钙、铁、锰、铜、锌、硼的吸收累积,而对氮、硫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硒锌配合施用有利于促进油菜对硒、锌的吸收累积,而对铁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硒对油菜籽含油量、芥酸有增加趋势,对蛋白质、硫甙含量有降低趋势。施锌对油菜籽含油量有增加趋势,对蛋白质、硫甙、芥酸有降低趋势。硒锌配施,油菜含油量、蛋白质、硫甙无变化,芥酸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1996-199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进行了油菜增产灵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油菜增产灵的处理,每公顷比清水对照增产120-135kg菜籽,增产率为7.0%-7.8%。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稻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悟云 《再生稻》1996,(1):32-35
  相似文献   

11.
施用PL-2对油菜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菜抽薹初期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PL-2 1 500mL/hm2,可使植株矮化25.2cm,各叶节间长度趋于均衡,防倒效果明显.薹茎下部表皮开裂减少,有利于预防菌丝侵染,增强抗病能力,菌核病发病率比对照减少30.3个百分点.PL-2有利于改善油菜植株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菜籽产量比未喷PL-2对照增产9.23%~13.28%,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属间远缘杂交授粉子房离体培养研究中,观察到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对杂交结实率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泳技术分析了2个甘蓝型高产双低杂交油菜F1及三系亲本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杂种与不育系,恢复系的酶谱类型既有相似性又有特异性。F1的酶谱不仅兼有父母的互补酶带,还具有各自的杂种酶带,为双低杂交油菜早期快速筛选优势组合和鉴定杂种真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胞质不育杂交油菜中的不育株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个甘蓝型胞质不育油菜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不育株率有显著差异,而不育系相同恢复系不同的杂交种,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不育株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少、单株角果数少、角果结实性差。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株减产16.2%-42.6%,不育株的产量对照优势率为-8.3%--33.8%,不育株造成杂交种的群体产量下降0.75%-3.61%。7个杂交种的临界不育株率为3.62%-71.05%。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施用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青海省互助县种植的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春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2号)籽粒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钾肥的影响相对较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磷、钾肥的施用可显著促进成熟期春油菜地上部N、P、K素累积量(P<0.05);不同肥料的春油菜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3kg/kg N、5.6kg/kg P2O5和1.7kg/kg K2O;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N 33.6%、P2O5 7.8%和K2O 52.0%, N、P、K肥对油菜籽产量的偏生产力分别为28.0kg/kg N、46.7kg/kg P2O5和26kg/kg K2O。青海省互助县种植条件下,当春油菜产量水平在3 504kg/hm2时,NPK配施条件下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吸收N、P2O5、K2O量分别为4.6kg、2.0kg和5.6kg,氮磷钾比为1:0.43:1.21。油菜生产实践中实现高产目标需同时关注地力培肥和平衡施肥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是头季稻生长的延续,因此再生稻的生长对头季稻有依赖性,头季稻的栽培措施也将会影响到再生稻产量。据头季稻抛秧栽培5因素优化技术组合试验,在再生稻生长期间,各处理保持一致的田管水平,据实收产量,分析这5个因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因素为抛栽密度(X1;)、抛栽叶龄(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见表1。按5因素1/2表1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实施要求,共有36个小区,分3个正交区组,小区面积6.67m2。试验于1995年在富口镇延…  相似文献   

17.
栽培因子对油菜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在长沙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硫、柠檬酸、油菜素内酯对油菜含油量的作用效果。单因素效应分析表明,氮肥施用量与含油量呈线性负相关,磷肥、钾肥施用量与含油量都呈二次曲线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施用磷肥、钾肥有利于油菜含油量的提高,过量则降低含油量;硫肥施用量与含油量相关性随试验地硫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本试验条件下,在低氮、中磷、中钾水平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含油量:2006年试验中当氮、磷、钾、硫的纯用量分别为0,112.5,112.5,60kg/hm^2时获得最高含油量45.87%;2007年试验中当氮、磷、钾的纯用量分别为0,112.5,112.5kg/hm^2时获得最高含油量44.08%。油菜素内酯和柠檬酸的效果不显著,可能与施用时期和施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几个主要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青海省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变异,建立准确高效的种子纯度鉴定方法,本研究选取5个青海省甘蓝型油菜主栽品种,利用140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SSR)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分析,从中筛选出26对能清晰扩增出多态性主带的引物,进一步对包括这5个品种及其中4个杂交品种的7个亲本系进行扩增后,经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和带型分析,成功构建出5个青海省甘蓝型油菜主栽品种及其中4个杂交种亲本系的指纹图谱,并鉴定出了这4个杂交种的共显性标记。这些标记不仅可用于亲本材料和杂交品种真伪的鉴别,还可为杂交种纯度的鉴定提供可靠方法,对亲本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杂交种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影响甘蓝型油菜角果抗裂特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3个抗裂和4个易裂品种(系)分析了品种间、品种内单株间、单株内分枝间、主花序上的着生部位和角果相对含水量与抗裂角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裂角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遗传特性是影响抗裂角性状的主要因素。品种内不同单株间抗裂角指数变异系数在15.81%~73.78%,但变异范围没有超出该品种的抗裂角特性。单株内不同着生部位影响抗裂角指数,不同品种分枝部位间角果抗裂角指数的变异范围在18.67%~93.57%。下部第一分枝的角果抗裂角指数大于其它部位角果,主花序顶部角果的抗裂角指数分别比主花序中部和下部角果小55.04%和60.43%。角果相对含水量对抗裂角指数的影响很大,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指数(y)随角果相对含水量(x)的增加呈直线上升的关系,即y=0.0149x-0.4779,R2为0.4284。上述各因素对抗裂角品种的影响远大于对易裂角品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栽培措施对直播油菜冬前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直播栽培方式下,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与冬前植株各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产量高于3 000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以及冬前各形态、生理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