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瓣胃阻塞是奶牛常见病。实践证明对本病早期确诊,早期采取合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1临床病例近几年共诊治的13例瓣胃阻塞病牛,其中顽固性瓣胃阻塞8例,不全阻塞5例。治愈9例,死亡4例。治愈病例采用中药物疗法5例,手术疗法4例。死亡病例中有2例死亡于保守疗法,2例未来得及治疗而死亡。13例病牛其中偷食谷物引起发病的5例。其中偷食谷子1例,发生顽固性完全阻塞;偷食玉米的3例,发生一般性完全阻塞;偷食黄豆的1  相似文献   

2.
绵羊瓣胃阻塞俗称“百叶干”,是由于瓣胃的收缩能力降低,致使胃内容物不能运送到真胃,水分被吸干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冬末春初.临床见没食欲,反刍停止,排粪于、少、色黑,如骆驼粪,进而不排粪为特征.本病在羊群中多为散发,病程呈慢性经过,早期确诊困难,待症状明显后再行治疗,疗效多不佳.笔者在对本病的诊疗中,探索用剖腹瓣胃注射加捏压的方法治疗29例,除1例治疗过晚死亡外,其余28例全部治愈,治愈率97%,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牛的瓣胃阻塞 ,中兽医又称“百叶干” ,农村一般叫“千层肚不翻” ,是耕牛一种常见难以诊治的疾病。其主要原因 :一是饲养管理不当 ,劳役过度 ,牛体气血亏损 ,津液伤败 ,消化能力减弱 ;二是长期饲喂粗干饲料 ,饮水不足 ,因而引起内容物积滞 ,水分被大量吸收而干涸 ,从而导致瓣胃肌肉麻痹、运动机能障碍 ,引起小叶发生压迫性坏死。本病多发生在高山缺水地区的冬、春季节 ,通常呈慢性经过 ,临床上常易误诊。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 ,应用中西结合治疗瓣胃阻塞病牛 2 3例 ,除 2例因患病时间长而未愈外 ,其余 2 1例均痊愈…  相似文献   

4.
瓣胃阻塞是由于瓣胃收缩力降低 ,内容物停滞、水分被吸收而干涸 ,以致形成阻塞的一种疾病。笔者采用“米曲汤”瓣胃注射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米曲汤”由玉米面 10 0 0g ,陈曲 2 5 0g ,食盐 2 5 0g ,水适量 (3 0 0 0~ 40 0 0mL)配成。用前混合浸泡至起泡 ,取澄清液10 0 0~ 2 0 0 0mL进行瓣胃注射。注射部位在右侧第 8~ 11肋间与肩端水平线的交点处。局部严格消毒 ,剪毛 ,以 16~ 18号长针头垂直刺入 10cm以上。先向瓣胃内注射少量生理盐水 ,立即回抽。如见有草渣的黄色液体 ,则表明针头已进入瓣胃内 ,然后将“米曲汤”…  相似文献   

5.
牛的瓣胃阻塞是指瓣胃里积聚多量干洞的食物发生阻塞不通,波及整个前胃运动机能,特别是瓣胃本身的收缩机能减弱,致使内容物不能后送真胃而较重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初期出现前胃弛缓症状,逐渐食欲减少或废绝,鼻镜干燥,排粪量少而干,色黑。触诊瓣胃区有压痛,听诊瓣胃蠕动减弱或消失。一般早期难以确诊,待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6.
瓣胃阻塞俗称“百叶干”,是指由于瓣胃收缩力减弱.瓣胃内蓄积大量干涸的内容物(食物)而引起的瓣胃麻痹、瓣胃小叶压迫性坏死和食物停止不能排人真胃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常呈慢性,在前胃发病中发病率较低。原发性较少,继发性多见。  相似文献   

7.
瓣胃阻塞是奶牛常见病之一 ,是由于瓣胃收缩机能降低 ,排空缓慢或困难 ,饲料停滞于胃中 ,水分被吸收后 ,引起瓣胃阻塞或不通。另外前胃弛缓、瘤胃积食 ,创伤性网胃炎、真胃阻塞均可导致本病发生。1 症状 :病初该牛反刍减少 ,厌食 ,口腔粘膜鲜红 ,且干燥 ,有轻度胀气 ,继而大便干燥 ,色稍黑。触诊瓣胃区有疼痛表现 ,后来鼻镜干燥 ,无粪便排出。由此诊断该牛已患瓣胃阻塞。2 施治方法 :2 1 常规疗法 :①灌服菜油1 5kg/次 ,每日 1次 ,连用 2日 ;②在前一种疗法无效的情况下 ,又使用硫酸镁 5 0 0g ,甘油 2 0 0mL ,常水 30 0 0mL(…  相似文献   

8.
<正> 牛的瓣胃阻塞是指瓣胃里积聚多量干涸的食物发生阻塞不通,波及整个前胃运动机能,特别是瓣胃本身的收缩技能减弱,致使内容物不能后送真胃而较重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初期出现前胃弛缓症状,逐渐食欲减少或废绝,鼻镜干燥排粪量少而干,色黑。触诊瓣胃区有压痛,听诊瓣胃蠕动减弱或消失。一般早期难以确诊,待症状明显后,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近几年,笔者对7例牛的瓣胃阻塞采取瓣胃内注入青霉素盐水,结合按压法,效果满意。我县杨朋庄村刘某一黄色母牛发病来我中心治疗。1 临床症状患牛病前饲喂麦秸、土豆秧、玉米等。近3天不喝不吃,不反刍,精神沉郁。排粪量少而干,色黑。有时磨牙。体温38.2℃,呼吸及心跳不异常,瘤胃听诊蠕动音弱,触诊  相似文献   

9.
牛的瓣胃阻塞,中兽医又称“百叶干”,农村一般叫“千层肚不翻”,是耕牛的一种常见的难以诊治的疾病。其主要原因: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劳役过度,牛体气血亏损,津液伤败,消化能力减弱;二是长期饲喂粗干饲料,饮水不足,因而引起内容物积滞,水份被大量吸收而干涸,从而导致瓣胃肌肉麻痹、运动机能障碍,引起小叶发生压迫性坏死。本病多发生在高山缺水地区的冬、春季节,通常呈慢性经过,临床上常易误诊。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瓣胃阻塞病牛23例,除2例因患病时间长而未愈外,其余21例均痊愈,疗效91.3%。现引征1…  相似文献   

10.
杨登林  杨颖 《兽医导刊》2016,(23):31-32
正牛瓣胃阻塞病因复杂,多因饲养管理不当,误食难消化的食物及异物所致或其他疾病诱发引起此病。早期确诊困难,临床症状明显后诊断容易,但在兽医临床治疗较困难。采取泻下,同时补液、恢复胃肠机能,标本兼治等综合措施。一般原发性少见,继发性多见,常见于冬末春初和舍饲养殖的牛。  相似文献   

11.
奶牛瓣胃阻塞,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但目前对此病诊断手段,多依靠剖腹探查确诊,因此往往失去治疗时机,给养牛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为此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一、理论根据正常情况下,瓣胃内容  相似文献   

12.
牛瓣胃阻塞病因复杂,病程长,早期确诊困难大,待临床症状明显后诊断虽容易,但治疗效果多不佳.通过采取泻下为主,同时补液、补碱,纠正自体中毒,恢复胃肠机能,标本兼治等综合措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瓣胃阻塞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发生障碍,瓣胃的收缩能力减弱,使胃内容物不能运送到真胃,水分被吸干而引起的。笔者采用“猪膏散”加减治疗该病10例,均痊愈,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瓣胃阻塞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障碍,兴奋性降低,瓣胃收缩力减弱,胃内容物停滞,水分被吸收而干涸,形成阻塞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在临床比较多见,对牛的育肥与养殖都有严重影响,值得重视。1病因1.1长期饲喂粗硬难消化以粗纤维为主的饲草,如玉米秆、稻草、麦秸等,增大了牛胃消化负担,久而久之,瓣胃“积劳成疾”,出现病状。  相似文献   

15.
<正>牛瓣胃阻塞是由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瓣胃收缩能力减弱。导致草料停滞于瓣胃,水分被吸收而干涸,引起瓣胃麻痹,致使瓣胃秘结、扩张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反刍停止,排粪干、少,色黑如骆驼粪样,进而不排粪。瓣胃积聚大量干硬的饲料.各小叶间草料形成干硬的薄片.小叶坏死为特征。此病为牛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确诊困难大,诊疗不及时,造成的经济损失甚为严重。文章在分析病因的基础上,就具体治疗措施进行汇总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第三胃(瓣胃)投服25%硫酸镁500-1000毫升或蓖麻油250-500毫升治疗牛百叶干病(瓣胃阻塞)9例,其中6例一次治疗痊愈,3例两次治痊愈。经临床检查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畜主说此法是“神医妙方”。  相似文献   

17.
奶牛瓣胃阻塞俗称“百叶干”,是指瓣胃内积聚大量干涸的内容物而引起的瓣胃麻痹和食物停滞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以前胃弛缓,瓣胃听诊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触诊疼痛,排粪干少,色暗等特征。现以河北省涿鹿县洪家房奶牛小区发病奶牛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瓣胃阻塞,又称瓣胃秘结,中医称为“百叶干”.是因前胃机能障碍、瓣胃收缩力减弱,内容物在瓣胃内停滞干涸,导致瓣胃扩张、坚硬、疼痛,严重消化不良为主症的疾病.本病多见于耕牛,奶牛也常发生,本文对一起误食而引起的瓣胃阻塞的病牛进行治愈,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9.
瓣胃阻塞是牛瓣胃食物阻塞不能运化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前胃迟缓,瓣胃收缩力减弱,内容物充满而干涸致使瓣胃扩张、坚硬、疼痛,导致严重消化不良所引起,亦称为瓣胃积食,中兽医称为“百叶干”。  相似文献   

20.
黄牛瓣胃阻塞病俗称“百叶干”,也叫重瓣胃阻塞病,在兽医临床上多见。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发生障碍,特别是瓣胃的收缩力减弱,内容物充满而干酷,不能运送到真胃,而引起的瓣胃阻塞病。近年随着“生态养牛”和“草畜产业”项目的确立和实施,肉牛的饲养数量大幅增加,本病在兽医临床上更加多见,笔者1995年迄今共诊治157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愈145例,治愈率92.36%,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