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推广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方法]对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06年该品种通过江西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安徽省及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省种植,均表现突出。[结论]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2.
杂交玉米新品种沈玉2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威  郭志强  陈岩  冯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1-5812
[目的]推广杂交玉米新品种沈玉28号。[方法]对沈玉2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结果]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倒性强、出籽率高、耐瘠薄、耐密性好、适应范围广等特性,已于200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品种适合在春玉米区有效积温≥2 800℃的地区栽培,及在夏玉米郑单958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辣椒不同基因型品种长季节栽培,研究高温胁迫对辣椒产量影响,为辣椒专用育种和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辣椒早、中、晚熟不同基因型4个品种4次重复露地长季节栽培,整个生育期各温度阶段产量研究适温和高温及对辣椒结果和产量影响。[结果]辣椒结果最适宜的时间短,6月16日~7月15日和8月16日~9月15日,适温范围在20.70~30.74℃。日最高平均气温30.74℃以上高温1个月的7月16日至8月15日,辣椒1号和辣椒1-1号产量是日最高平均气温30.74℃以下适温1个月产量最高峰段的38.21%和51.74%,早熟1号和晚熟1号辣椒分别为48.1%和72.38%,产量显著和极显著受到抑制。供试品种夏季高温胁迫后夏秋季产量,辣椒1号、辣椒1-1号和晚熟1号辣椒较早熟1号辣椒增产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辣椒1号和辣椒1-1号7月15日高温前(1个半月)的前期产量与高温至10月15日(3个月)后期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42.34∶57.66和39.50∶60.50,,早熟1号辣椒相应为47.99∶52.21,晚熟1号辣椒相应为20.25∶79.75。[结论]辣椒不同栽培方式适宜选育专用品种。辣椒栽培应提前育苗,带花蕾壮苗定植,早管早发,把辣椒开花结果的盛期安排在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4.
苏北沿海保护地辣椒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宜沿海地区保护地早春栽培的辣椒新品种。[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苏椒5号为对照,对比不同地域来源的辣椒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田间抗病性和产量等基本属性。[结果]苏椒14号、苏椒15号和苏椒17号前期产量均高于对照苏椒5号,呈极显著差异(P0.01),平椒4号前期产量低于对照12.00%,差异不显著,苏椒15号、平椒4号和苏椒17号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苏椒15号和苏椒17号产量高,果实商品性及田间抗病性表现均较好,适宜在当地作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平椒4号可作为备选品种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方法]以棉花品种中棉所35为对照,研究新陆中29、鲁棉28、科1等13个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结果]海陆杂交棉科1前期长势明显优于常规棉和陆陆杂交棉;陆陆杂交棉苗期长势弱于常规棉,但其现蕾、开花的节位较低;杂交棉的现蕾量明显多于常规棉。鲁棉28、科14、038、吉田4号、中40和3号对黄萎病的耐性较强,新陆中29和天杂1号抗病性较差。在供试品种中,吉田4号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9.1%和27.7%;其次是豫杂37号,比对照高11.0%和20.3%。[结论]陆陆杂交棉更适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6.
李海慧  王旺华  庞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93-7093,7212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嘉豆1号的推广及在今后大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介绍嘉豆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适应性及栽培技术,探讨其增产潜力。[结果]嘉豆1号是以东农42为母本,以益嘉97-17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3.9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67.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3%;蛋白质含量43.22%,脂肪含量19.88%,蛋白和脂肪含量之和63.10%。[结论]嘉豆1号是一个适应性广,蛋白、脂肪含量均较高的大豆新品种,生育日数118 d,需活动积温2 400℃。2012年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适合陕西旱地种植的优异小麦品种。[方法]对近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和陕西省旱地审定通过的11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铜麦6号田间表现良好,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品种晋麦47增产16.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铜麦6号各方面比其他审定品种表现优良,适合在陕西省旱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申科爆1号’是以SPL01为母本、SPL02为父本杂交获得的爆裂玉米单交种,分别于2015年6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16年7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申科爆1号’花形为蝶形,爆花率达99%,膨爆倍数31倍。该品种在2013—2014年上海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897.6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19.4%;在2014—2015年国家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5 475.7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7.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广中熟晚粳稻杂交水稻嘉优2号。[方法]经各地试验示范,观测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总结其栽培技术。[结果]该品种表现出熟期早,适应性广,易栽培种植,抽穗期耐高温性能强,穗大粒多,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好等优点,于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辣椒不同基因型品种长季节栽培,研究高温胁迫对辣椒产量影响,为辣椒专用育种和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辣椒早、中、晚熟不同基因型4个品种4次重复露地长季节栽培,整个生育期各温度阶段产量研究适温和高温及对辣椒结果和产量影响.[结果]辣椒结果最适宜的时间短,6月16日~7月15日和8月16日~9月15日,适温范围在20.70~30.74℃.日最高平均气温30.74℃以上高温1个月的7月16日至8月15日,辣椒1号和辣椒1-1号产量是日最高平均气温30.74℃以下适温1个月产量最高峰段的38.21%和51.74%,早熟1号和晚熟1号辣椒分别为48.1%和72.38%,产量显著和极显著受到抑制.供试品种夏季高温胁迫后夏秋季产量,辣椒1号、 辣椒1-1号和晚熟1号辣椒较早熟1号辣椒增产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辣椒1号和辣椒1-1号7月15日高温前(1个半月)的前期产量与高温至10月15日(3个月)后期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42.34:57.66和39.50:60.50,,早熟1号辣椒相应为47.99:52.21,晚熟1号辣椒相应为20.25:79.75.[结论]辣椒不同栽培方式适宜选育专用品种.辣椒栽培应提前育苗,带花蕾壮苗定植,早管早发,把辣椒开花结果的盛期安排在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11.
早籼78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福  夏加发  唐光勇  王元垒  曹苏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83-12984,12987
[目的]介绍早籼78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78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早稻品种早籼14为轮回亲本,Gayabyeo为非轮回亲本,通过1次杂交和2次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7882005~2006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216.50kg/hm2,较对照竹青平均增产6.40%;2007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5.1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3.54%。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作双季早稻种植。[结论]早籼788是1个中熟、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的早籼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庆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87-9187
[目的]探索超甜玉米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前景。[方法]蜜玉1号是以Mo17(sh2/sh2)为母本,金银束二环系(sh2/sh2)为父本连续6代的回交结合自交选育而成。通过品比、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研究了蜜玉1号的植株性状、籽粒性状和品质以及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和制种要点。[结果]蜜玉1号产量高,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区试,平均产量10 574和10 323 kg/hm2,分别比对照蜜玉8号增产6.44%和1.80%,2年平均产量10 449 kg/hm2,比对照增产4.12%。该品种早熟,抗大、小叶斑病和纹枯病,水溶性糖含量为16.92%,还原糖含量为6.98%,品质优,口感好,品质综合评价2级,最适采收期在授粉后的20~22 d,适宜江苏省各地种植。[结论]蜜玉1号高产优质,抗性好,含糖量高,适播期长,适宜种植区域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谷子(Setaria italica L.)新品种朝谷58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朝谷58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应性等。[结果]朝谷58是2007年以高产品种朝谷9号为母本,抗除草剂品种懒谷1号为父本杂交,经6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9 d,株高155.7 cm,叶片数14.6片,幼苗绿色,芽鞘绿色,穗纺锤型,短刺毛、绿色,码中紧,主穗长20.2 cm,单穗穗粒重11.91 g,千粒重2.70 g,出谷率80%~83%,黄谷黄米。连续几年在沈阳、辽北、辽西等地种植,表现突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2012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结论]朝谷5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沈阳、阜新、朝阳、建平、铁岭、锦州等地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4.
张洁夫  戚存扣  浦惠明  陈锋  陈松  陈新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2-14893,14895
[目的]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方法]介绍了宁杂1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宁杂11号具有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3年区试、生产试验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了9.19%,1.04%和12.37%。[结论]宁杂11号适合江苏及邻近省市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湘白鱼腥草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鱼腥草的自然变异株中选育出优质、高产、高抗的鱼腥草栽培品种。[方法]以野生鱼腥草为种源,通过人工栽培和品比试验选育出湘白鱼腥草并初步研究了其栽培和品质特性。[结果]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产量比WYXC02略高,其地下部分产量比HYXC01和HYXC02高20%以上。,在2006—2008年进行的适应性栽培试验中,常规栽培湘白鱼腥草的地下部分平均产量为(330004-3750)ke,/hm2,地上部分平均产量为(30000±3000)kg/hm2。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黄酮和挥发油含量分别为47.3mg/100g、10.6%、12.2%、93.7mg/g、35.6mg/g、0.42ml/kg和16.7mg/100g、9.6%、9.7%、105.5mg/g、4.9mg/g、0.82m1./kg。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性油对供试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分别为0.250和2.000μl/ml。[结论】该研究为湘白鱼腥草的品种选育和人工栽培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鲜食切片黄瓜新品种夏炎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新品种"夏炎"是以高代自交系HA-1-1-6-y为母本、8113-1-1-6-y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抗病、果实商品性好等特点。第一雌花节位4~6节,瓜长35 cm,横径2.8~3.0 cm,果形指数大于12,果实硬度11.4 kg/cm2,腔径14.7 mm,单瓜鲜重226 g,产量约90000 kg/hm2,适宜于鲜食切片。该品种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病害,耐高温,适宜于北方春季、夏茬或南方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抗逆性好、适应性广、高产、优质、适合广西间套种种植的春大豆新品种,为广西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用桂春1号为母本、桂早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逐年参加品比、区试及生产试验,并进行性状观察、品质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育成的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4,表现早熟、高产、优质、适合间套种栽培,区试平均产量为2685.0kg/h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78.8kg/ha,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3.3%和5.7%;粗蛋白平均含量39.25%,粗脂肪平均含量21.23%;抗病性和耐旱性强,适应性广。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春豆104可在广西作春大豆种植,适合间套种。  相似文献   

19.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6.5%,最高单产达3507.0kg/hm^2;风台东风湖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737.5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7.7%,最高单产达3699.0kg/hm^2。皖豆24的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苗期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兑水450~750k喷雾防治蚜虫。鼓粒期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结论]在安徽省皖北地区推广种植皖豆24能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