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建瓯县东峰镇裴桥村林垅山的半山坡上有一石岩,岩上石刻记载了宋朝北苑茶事,是讫今在建瓯发现的关于北苑茶的唯一古迹。当地群众称该岩石为“凿字岩”,岩高约3米,宽约4米,厚2.5米。岩正面有楷书石刻八行,每行十个字,每字长×宽为20×30厘米;岩左侧面有隶书石刻七十余字,每字长×宽为10×15厘米。因受自然剥蚀,石刻大多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刻迹无存,仅石岩  相似文献   

2.
1986年第二期《农业考古》刊登郑立盛《北苑茶的历史见证》一文,报道福建省建瓯县裴桥村发现记载北苑茶事的摩崖石刻,全文约二百余字。系嘉定(公元1208年)年间所刻,由于年代久远,岩面剥蚀,字迹已多模  相似文献   

3.
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东,众山连绵,广三十多里,有内茶园三十六所,外茶园三十八所。内园中有山一座,宛如翔凤俯饮之状,因名凤凰山。山下茶焙面向北方,南唐时,始称为北苑。据丁谓《北苑茶录》载: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独记官焙三十二。计东山十四焙,南溪十二焙,西溪四焙。北山二焙中,北苑茶推居首位。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石刻的发现为有关北苑茶事的考证提供了物证,特别是澄清了九百多年来北苑在南京,抑在建瓯(沈括《梦溪笔谈》云:北苑乃江南禁苑,在皇陵,非建安也。)的公案。据石刻确定的北苑地理位置,即今之建瓯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茶诗中,提及茶叶产地经常会遇到"武夷"二字,其在多数情况下是指武夷山,但并非绝对如此。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和苏轼《荔枝叹》《叶嘉传》茶诗中多次出现的"武夷"地名,经考证指的应该是建安凤凰山北苑官私诸焙。  相似文献   

6.
6月2日国务院公务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建瓯“北苑御茶遗址”列入其中。“北苑御茶遗址”位于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的林垅山,属北宋遗迹。1985年以来,福建省文物专家曾两次来北苑御焙考古,发掘了50多个遗迹单位。北苑御茶起源于933年,持续上贡时间长达458  相似文献   

7.
1茶业的概况建瓯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800mm,日照时数约1600h,无霜期280d,土地面积4233km2,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80%。自然条件优越,为茶树种植最适宜区。产茶历史悠久,在五代闽国时东峰镇凤凰山一带方圆三十里的茶园,就列为皇家御茶园,制作北苑贡茶,东峰裴桥村林垅山上至今保留着记载北苑贡茶的凿字岩。北苑贡茶代表了我国唐宋团茶制造最精湛工艺,上贡时间经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建瓯现有茶园面积6000hm2,年产茶叶7000多t,生产乌龙茶,主要品种有水仙、梅占、矮脚乌龙、肉桂、毛蟹、奇兰等,以水仙品种…  相似文献   

8.
北苑茶产于建安(令福建建瓯县),为宋、元两朝的贡茶,曾极盛于北宋。由于“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制茶和茶学的中心,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历代学者对建安北苑茶研究颇多,但对北苑的称指则有异同,本文就这些方面作初步考证。 一、史料中的“北苑” 1.北苑茶焙。《福建通志》四十五卷“古迹”中载:“五代北苑茶焙在凤凰山麓”。《元丰九域志》在  相似文献   

9.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至建安,设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文化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梓金 《福建茶叶》2000,(Z1):12-13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 ,最早见诸南安县莲花峰石刻“莲花茶襟” (公元 376年 )。陆羽《茶经》对福建建州等地产茶有“往往得之 ,其味极佳”之誉。八世纪福建列入全国主要茶区 ,为茶税主要来源之一。宋代采造茶叶供皇室饮用的贡焙 ,由江苏阳羡改设在福建建安 (今建瓯市 )的北苑。北苑贡茶经蔡襄等人的倡导 ,茶叶采制技艺的精湛 ,品饮的考究 ,“莫不胜造其极” (《大观茶论》)。与此同时 ,品尝 ,评比茶叶的“斗茶之风”更风靡全国。这时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论述北苑茶采制技艺、品饮艺术的著作与诗文空前繁盛。以著名的蔡襄《茶录》 ,范仲…  相似文献   

12.
<正>《嘉靖建宁府志》载,南朝萧齐年间,建州已广泛人工种茶,而且还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建瓯茶叶真正兴盛并登上辉煌的巅峰是从唐末开始的。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建州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从此建茶由贡茶升为御茶,从五代至明代,北苑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闽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458年。北苑御焙名倾天下45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时而变,  相似文献   

13.
茶史探究     
北宋建阳学者熊蕃所著,其子熊克增补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以下简称熊氏茶录),迄今近900年,世事沧桑,读者无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该书中"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之后小字夹注的"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笔者联想起有不少人提出不同看法,陈述于后,请多指正.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之春 ,3月 10日。北苑之春茶会于福州凯闽茶艺苑举行。茶会以北苑茶为主题 ,回顾北苑千年茶都发展简况 ,探讨当今北苑茶发展方向。还品尝了荣获金奖的“水仙王”、“乌龙王”。茶会主办单位有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福州凯闽茶艺苑。省茶文化研究会林心炯会长谈茶会的收获 :发扬北苑茶成就 ,建茶为贡 ,见于五代闽 ,盛产于唐、宋、元、明 ,是历史辉煌壮丽的一页。古代茶叶技术进步 ,较大体现制茶技术的进步 ,贡茶采制技术又是集中表现。会上 ,省博物馆介绍“宋元建安北苑茶焙遗迹考” ,这七处…  相似文献   

15.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为闽国,建瓯为建州,霞镇村一带为北苑里(明代初年东吉里划入,改为吉苑里)。其时这里有位茶园业主,姓张名廷晖(字仲光,号三公)。他于闽龙启元年(933)将其住地凤凰山及其周边三十里茶园敬奉给闽国设为北苑御茶园,闽王因此封他为“阁门使”。自有了御茶园的献立及其以后的繁衍,中国茶业便开始走向高峰。首先是自闽国开始,历代朝廷都在建州(后又称建宁府)建“龙焙”(即御焙)、设茶衙,置官督制,并在全国产茶区施行茶政及其榷茶制度,由此促进了国内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青采摘、茶品研…  相似文献   

16.
福建发展茶业的九大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是红茶与特种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自茶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早在东晋(公元376年)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峰就有“莲花荼襟太元丙子”摩崖石刻,是福建茶事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比睦羽《茶经》(公元780年)问世要早404年,距今已有1632年的历史。从唐代开始,福建就是贡茶的产地——福州长乐郡(福建福州),福州的方山露芽、“蜡面茶”,“福州柏岩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与世。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生她的山,是中国最绿的地方。身披龙凤,是她倾国倾城的衣裳。多少诗人,把她深深吟唱……"为弘扬北苑御茶文化,打造北苑御茶品牌,推进北苑御茶产业的发展,建瓯市北苑御茶文化研究所委托建瓯市方志委主任、《建瓯市志》主编赖少波等创作的《北苑御茶》荣获福建省十佳文明金曲奖,日前在福建大剧院举办的福建省"谱文明  相似文献   

18.
毛文锡《茶谱》载:"福州柏岩极佳。"民国出版的《闽侯县志》(1930年)也载:"茶……《茶谱通考》云:建州之北苑先春、龙焙,福州之柏岩。"说明福州柏岩是一种好茶,它产于福州的什么地方?毛文锡,字平珪,五代十国高阳(今河南高阳)人,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十四岁便得中进士,仕途上更是平步青云,后任后蜀翰林学士,升为内枢密...  相似文献   

19.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2):60-60
<正>"北苑御茶园"位于建州,即今福建建瓯市东16公里的凤凰山下。我因于1996年与詹梓金合写一篇题为《蔡襄与北苑》的论文,被邀参加在建瓯举办的"‘北苑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大会组织参观并考察了北苑御茶园及其相关的古迹。虽然已过去了10多年,但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柯述,字仲常,北宋温陵(今泉州)人,龙图閣直学士(三品),嘉佑四年(1959)进士,历赣县县尉、归安知县、福建提刑,湖南转运使、漳州施赈副使、左朝散大夫,元祐、元符中两知福州府期间,创新和发展了福州茉莉花茶,为茉莉花茶在宋代成型并大量发展做出贡献,为明代定型、清代鼎盛奠定了基础。本文对柯述保留在福州乌山的"天香台"等一批摩崖石刻史迹和史籍记载进行挖掘,分析和阐述了福州茉莉花茶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