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增强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为余姚市区域品牌"余姚瀑布仙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质量安全保障,近日,余姚市举办了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特别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肖强研究员,对余姚市相关部门的茶叶业务管理者、病虫害技术指导员、乡镇干部和茶农及有关茶叶企业80余人进行了提问式培训,茶叶分管领导余姚市农林局纪检组长张焕钦委员主持培训。培训班上,肖强研究员用深厚的专业知识结合茶叶生产实际,从茶树病虫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10月16日,由云南省永德县茶办、大雪山乡人民政府和永德紫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标准茶园建设培训会在蚂蝗箐村大麦地茶园举行,该村30多名茶农代表参加了培训会。培训会上,茶办技术员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业术语与农俗俚语相并用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茶农讲解了标准茶园建设的相关知识,让当地茶农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标准茶园建设培训,大力提高了茶农对标准茶园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12月5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及其天敌资源调查"2017年度工作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办。张朝贤研究员主持了本次会议,来自项目8个课题的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交流会旨在梳理过去几年项目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交流项目研究进展,进一步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在会议上作题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叶》2009,32(1):55-55
2008年底,漳平市南洋乡北寮村成立水仙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里的茶农成员提高了品质意识。截至今年4月上旬,漳平市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18家,有效提高了该市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云南省那勒山区孟连县那勒茶厂。1986年孟连县委,政府作出了以县办乡镇企业的形式,开发那勒千亩茶园的决定。一次性从邻近发达县引进了82户,417名茶农,作为先驱开垦者。后来又陆续招进邻近乡、村、社农户参与开发,使茶农总户数增至153户、810人开辟新茶园。为了便于管理,把茶农分成5个专业合作社,定点搞技术承包。通过几年艰苦创业,到1990年建立高标准新茶园近200公顷,目前大部份进入投产期。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近日,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的茶园出现了大面积枯枝落叶现象,疑似茶园发生严重病害。宣恩县作为中国茶叶学会的服务点,在了解到情况后,学会迅速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中心肖强研究员等科技人员赴宣恩进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要创新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必须要有创新动力机制.顺民意,尊重茶农主体的"话语权";办民事,打开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动力通道;助民富,催化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物质动力;解民难,注入制度创新动力;强民身,培育新型茶农.  相似文献   

8.
12月12日上午,缙云县召开浙江省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签约会议。全县茶叶干部和企业代表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缙云县科技局副局长李俏对确保项目实施,发挥示范效益作了要求。 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白堑元研究员对项目作了全面分析。最后,缙云县科技局与8家项目实施单位签订了二级项目实施任务书。  相似文献   

9.
<正>近十年来,四川青川县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上,积极转变思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重点加强对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11家。笔者调查了甬川、金川、楠木、清香4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增收情况。甬川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金良介绍:今年社员增收最多的是夏茶,过去茶农到了10月份就全部修剪了,每年只采一季春茶,我们也痛心没办法,一是过去夏秋茶基本无人收购,茶农对茶园基本没有投入,  相似文献   

10.
<正>为纪念信阳毛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4月29日下午,河南信阳市召开了以"百年名茶百年名牌"为主题的座谈会。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亢崇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市长乔新江、副市长郑志强等领导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郭桂义教授等专家学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茶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出有特色的、适合于市场需求的茶叶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特色茶树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往往会给茶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为满足茶产业发展对特异新品种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缙云县经济特产站、缙云县上湖茶叶专业合作社,从缙云县当地群体种的自然突变体中采用单株选育法选育出了优质、适制名优绿茶的叶色黄化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11,(4):24-24
3月17日,湘西综合试验站技术人员一行3人受邀对龙鼻乡茶叶合作社茶农进行幼龄茶园春季管理培训。该合作社大部分茶农以前从未从事过茶叶生产,茶园为2010年新植,茶农们急需幼龄茶园培管方面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茶树特异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日前,浙江省农业厅发布公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缙云县农业局、缙云县上湖茶叶合作社联合选育的特异茶树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非)审茶2015001。"中黄2号"来源于浙江省缙云县当地茶树群体种的自然黄化突变体,经过单株鉴定、扩繁、品系比较试验等育种程序,历时10余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中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9月,在浙江省农业厅组织的全省珍稀白叶品种茶品质评鉴活动中,以"中黄2号"为原料制作的轩黄牌缙云黄茶荣获"珍稀白叶品种茶"称号。"中黄2号"(原名缙云黄)来源于缙云县当地群体品种的自然叶色黄化突变株,后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缙云县农业局、缙云县上湖茶业专业合作社联合选育出"中黄2号"珍稀黄化茶树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生种,产量较高,品种优,适制名优绿茶,耐寒性及耐旱性强,适应性强,适宜在全省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16个茶叶主产省2 210份茶农调查数据,借助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茶园经营特征和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因素的影响最大。具体来看,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和茶园规模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残限量标准认知、家庭年收入、组织化程度、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了解农残限量标准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约是不了解的2倍;家庭收入每增加1万元,技术采用发生比相对增加2%;加入合作社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是未加入的1.73倍;茶农参加病虫害防治培训次数每增加1次,技术采用发生比提升为原来的150%。受教育程度、打工收入占比、农药价格敏感性等因素在本研究中对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增强茶农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病虫害防治培训,降低技术使用成本等手段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以便实现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16.
<正>春茶时节,茶农炒茶正忙。在浙江松阳县上演了一幕环保、智能的炒茶"好戏"——用废弃的茶树枝条制成燃料颗粒,放人新型茶叶杀青燃烧机内,作为炒茶机的新燃料。这也是松阳县古玉竹子专业合作社带给茶农的便利。每年夏季,松阳有11万亩茶田需要修剪枝条,产生废弃枝条约27万吨。将它们直接焚烧或丢人河道都会污染环境,茶农一般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处理。古玉竹子专业合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课题组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了来自日本、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茶园的小绿叶蝉标本,鉴定认为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种名应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1952,同时也统一了在东亚茶叶主产区分布的茶园小绿叶蝉种的归属,相关论文先后发表在《PLoS ONE》、《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和《茶叶科学》上。小绿叶蝉是我国大陆最主要的茶树害虫,同时也作为  相似文献   

18.
缙云"仙都笋峰"茶产于"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丽水。缙云县现有茶园面积55102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8556亩,年产"仙都笋峰"名茶1206吨,总产值达18845万元,缙云县目前拥有名茶加工机械6790台,全县机械加工名茶产量在98%以上,但是由于茶农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不一,所生产的"仙都笋峰"茶品质难以统一,针对该现状,笔者参照DB331122/20.3-2009缙云县农业地方标  相似文献   

19.
4月24日,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主持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茶叶质量安全与茶园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2011BAD01802)通过了科技部委托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29-31日,我院水稻所黄庭旭副所长带领团队蒋家焕博士、周鹏助理研究员一行3人参加由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华南稻区2015年晚季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11个省市农科院(所)、高校的51名水稻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观摩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处副处长赵炳然研究员、Monsanto公司科学院吴坤生博士全程参加了此次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