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两朝茶道不管是从技的层面还是道的层面,其美学内涵都有明显不同,从茶叶的制造、品茶的一系列流程的不同,到大批茶道高手兼书画家的出现;茶画、茶书法、茶专著的大量涌现;独特的茶百戏、斗茶等艺术形式与书画的结合和互相影响以及宋代茶诗几倍于唐代茶诗的盛况等等都在向我们提示:这些不同现象的呈现背后是宋代士人开始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将茶性之美与宋人的审美意趣、艺术化生活的主张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殷娜 《茶叶通讯》2015,(3):34-39
唐宋两朝茶道不管是从技的层面还是道的层面,其美学内涵都有明显不同.从茶叶的制造、品茶流程的变化到大批茶道高手兼书画家的出现,茶画、茶书法、茶专著的大量涌现,独特的茶百戏、斗茶等艺术形式与书画的结合和互相影响,以及宋代茶诗几倍于唐代茶诗的盛况都显示:宋代士人已开始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将茶性之美与宋人的审美意趣、艺术化生活的主张相结合,促进了宋代茶道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鑫  许唱 《福建茶叶》2016,(7):290-291
台湾刘汉介说:"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和意境。"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以平和之心境达到天人合一之境。中国的绘画艺术"以气韵求其画",讲究"物我浑一",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历代士大夫、文人书画家以茶会友,借茶陶冶情操,并将这种艺术修养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文章主要从茶道对书画创作主体、书画作品的影响和其共同的精神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究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道的基础,是茶事活动中物质与精神的中介,是表现茶道的外在形式。茶艺与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在我国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茶艺概念被中国台湾地区的茶人们明确提出之后,茶艺在茶文化的带领下不断发展。而茶艺表演其主要就是将茶文化当中的精神和特征利用主观表演进行传递,通常情况下,一套完整的茶艺表演主要就是展现行茶的过程,以泡茶基本技法与茶叶冲泡技艺当做基础,结合人、茶叶、器具、肢体语言、音乐、背景和氛围等来为观看者提供美的感受。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研究茶艺表演的演变历程和概念,来探索茶艺表演当中所具有的创新元素。  相似文献   

5.
季毅 《福建茶叶》2016,(6):126-127
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茶艺"的前身是"茶道"——一种以烹茶、煎茶、煮茶、品茶为主要内涵的茶文化仪式。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茶艺"的概念,成为新时代创新茶文化的一种新趋向,并且获得了中华文化圈的价值认同。茶艺指的是一种以生活化导向为发展方向的制茶之技、泡茶之术、品茶之能、享受茶和对茶审美的茶文化艺术。在茶艺文化的视野中,我国民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审美。茶艺文化的核心是尚德中和,道德文章;茶艺文化的行为取向带有明确的生活幸福取向;茶艺文化的外显内涵则指向情感体验式的生活。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与茶艺文化并存于现实感强烈的生活形态中;音乐调式多属于"五声调式"及其变种;注重对受众的"通感"调动,讲究"情景交融";民乐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6.
茶道思想,通俗地说,就是蕴藏于茶艺、茶学、茶诗词、茶乐、茶礼仪、茶画等一系列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中的哲理。用茶道思想的视角来探析青年教师道德思想培育的思路有助于强化"育人"的教学宗旨,从而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茶道思想的内涵和对教育的意义,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青年教师道德思想素质的普遍问题,最后第三部分结合茶道思想针对出现的问题深入探讨了青年教师道德思想培育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大炎 《福建茶叶》2000,(Z1):30-31
茶 ,通过品饮 (所谓三分解渴 ,七分品 ) ,从疗疾健身、解渴提神的自然物质功能 ,走向社会精神功能 ,上升到哲学高度 ,人生处世所追求的高尚的思想境界。因此 ,便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文化从广义来说 ,包含整个茶叶发展历史中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主要从狭义茶文化精神方面来阐述。武夷山独树一帜的茶道、茶艺 ,是构成这一茶文化的基础。所谓茶道茶艺 ,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 ,既互相联系 ,但又不能等同。道中有艺 ,艺中有道 ,一是无形的 ,一是有形的。茶道通过茶艺而体现 ,没有茶艺的茶道 ,是空洞的理论 ;茶艺不以茶…  相似文献   

8.
茶道,是茶文化之内核. 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 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体现规范之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数字文化博大精深。本文主要从与茶有关的茶艺、茶道、茶文学、茶民俗等方面来谈谈茶文化中的数字"三",旨让人们了解茶文化中的数字"三"这一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囊括了茶叶的全部,但从狭义方面来说,其主要是指茶文学、茶人茶亭、茶艺茶道、茶风俗、茶传说及茶艺表演等方面。其中茶艺是茶文化最重要也是最丰富的部份,目前,其基本精神有多种提法,中国茶礼的检、清、和、静;中华茶艺的情、敬、怕、真;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新加坡茶艺的和、爱、臼、静;台湾茶艺的和、敬、抬、真;简单地说,茶尚俭是节俭朴素,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洁,茶导和就是和睦处世,条致苗就是恬谈致静。但是以上这些均没有一种勇于竞争、敢于超越别人的精神倡导。随着时代的步伐,现在已是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1.
刘林 《茶叶通讯》2003,(3):42-43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 ,茶与茶文化不但推动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 ,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茶道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 ,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1] 。弘扬茶文化 ,倡导茶道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 ,就这一论题 ,谈几点看法。1 中国茶道的内涵中国茶道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1] 。其内容包括茶艺、茶礼、茶境和修道。茶艺就是备茶选茶、烹茶、品茶等技艺 ;茶礼…  相似文献   

12.
杨冯圆 《福建茶叶》2016,(3):127-128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唐代茶学家陆羽所作《茶经》中曾记载:"茶道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表明自原始社会开始,我国人民就开始对于茶道的专研。唐宋时期,随着各种文化信仰的繁荣,包容万象同时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茶道越来越兴盛。茶道讲求"心物合一",需要有茶艺工具、背景音乐等配合才能够展现耐人寻味的茶艺艺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都市人群生活压力大,重新开始在茶艺中寻求内心的宁静,由此茶艺作品呈现出古典与现代融合的特征。本文主要阐述背景音乐对茶艺作品的重要性,茶艺作品中的音乐创作需要遵循的规律和理念,以期能够为传统茶艺作品增添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史小建 《福建茶叶》2016,(6):385-386
我国茶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划分为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茶文化价值观(如修身养性、和谐、仁等)、行为层面的茶礼仪茶道茶语等以及物质器物层面的茶文化符号载体。处于行为层面的"茶语"是一种将茶文化价值观表达出来的话语系统。所谓的"茶语"指的是一种茶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茶文化信息传递的基本载体。我国茶语的主要表现样式有茶语的"成语语汇"、茶语的"谚语语汇"、茶语的"歇后语语汇"等三种。我国茶语的主要文化修辞方式则包括茶语的"对偶"文化修辞方式、茶语的"顶针"文化修辞方式、茶语的"谐音"文化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日本茶道的发展演变先后经历了"模仿和复制"、"消化和吸收"和"变革和创新"的过程,借助于日语文化中的"借茶寓意"这种惯用表达体系,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这种发展过程。日本茶文化范畴下的"寓意"的基本指向包括:寓意核心层面的和、敬、清、寂;寓意中观行为实践方面的茶禅一味;寓意表层器物方面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日语借茶寓意惯用表达视角中茶道发展和创新的几个典型过程主要包括:一是自上而下:茶道传播与认可的社会化过程;二是由内而外:茶道寓意从一种精神艺术发展到生活习惯的过程;三是从生活哲学到纯粹的艺术形式:茶道寓意从神圣化到世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侯志琨 《福建茶叶》2017,(11):169-170
茶文化是我国特点鲜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茶艺和茶道精神。茶道不仅是茶事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礼仪道德,也是中国古典文明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茶道精神融合了儒家理论体系中"中和"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和精神在我国的田径训练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和体现。本文阐述了中国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和深刻意义,分析了我国田径训练的发展历史与形成特点,并探讨了茶道精神与田径训练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茶道,我们很自然会想到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高度仪式化的饮茶生活,其目的是在饮茶中体味人生。它是在清幽而素雅的茶室中进行的。茶室一般是由竹木或芦草编成,侧有水屋,室内有插花。进室前要净手脱鞋,膝行弓腰入室以表示洁净与谦逊。茶道由主人主持,恭谨地跪在榻榻米上,一一向来客敬茶(其仪式十分繁缛)。其饮茶方式基本是宋代上层社会流行的"点茶"(将茶饼碾成茶末,注入茶碗,用沸水高冲,激起泡沫,用茶筅击打)。茶具包括茶碾、煮水的茶釜、贮茶的茶罐、  相似文献   

17.
创新茶艺"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展开,虚构了作为诗人的苏轼与一建州茶乡女子喝茶品茗,以茗传情的故事。该茶艺融入建盏、建茶,在展示宋代文人生活世相与生活哲学的同时重点展示了建阳白茶文化。通过对该作品设计思路、创作背景、主题演绎、意境表达以及解说词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对创新茶艺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茶是我国国饮,茶文化融合佛、道、儒等思想,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茶艺表演是体现茶道的重要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表演艺术和茶文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高雅艺术。茶艺表演过程中,根据民族风俗、品茶环境、表演形式和茶叶品种等因素,选择古典乐曲、近代作品、自然界声音等背景乐曲,既能够为品茶者营造出融洽的品茶氛围和品茶环境,也能够增强茶艺表演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郭峥嵘 《福建茶叶》2016,(1):210-211
饮茶是中国人共同的习惯,基于茶文化基础上的饮茶行为可以被理解为广义上的"茶艺",茶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同时也与艺术文化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唐宋两代,尤其是唐朝的文人,对于"饮茶"的推崇,简直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文人陆羽提出了最早的"茶学",他从寺院学习了茶艺,并编写成书,从而推动了茶艺的发展,因此最初茶艺的兴起就是在文人中间,它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活动。在唐朝,饮茶之风极为盛行,诗人之间以茶会友、饮茶对诗,十分常见。因此茶艺对于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从唐代的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茶艺之美也非常浓厚,本文将针对这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俭朴清雅的茶宴台湾在弘扬中华茶道、倡导茶艺中,推展出了茶宴,在茶宴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茶宴,就是以茶宴客。它不但是社交的礼仪,而且是即席艺术表演,雅而不俗,俭而不吝,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俭朴的美德,又具有待客交谊之功,确是值得提倡之事。据台湾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茶艺月刊》社长兼主笔蔡荣章1985年报道,茶宴已在台湾倡行,受到茶艺、文化界和社会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