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早熟和中熟2种类型早籼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式,研究了4个晚季播期对翻秋早籼稻产量、生育期和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晚季播期推迟,2种类型早籼稻的生育进程延迟,全生育期延长;早熟早籼在生育期间的光能利用率和积温均随晚季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光照时数和光合有效辐射均以Ⅱ期最高,Ⅳ期最低;中熟早籼在生育期间的光照时数、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均随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光能利用率表现为Ⅱ期>Ⅲ期>Ⅰ期>Ⅳ期;早熟早籼的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中熟早籼的产量表现为Ⅱ期>Ⅲ期>Ⅰ期>Ⅳ期;与早季比较,2种类型早籼稻在晚季的产量、全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及光能利用率均有所下降,但光照时数有所增加。总之,早熟早籼在翻秋种植时应尽早播种,中熟早籼可适当推迟播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利于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播期,通过对比不同播期对早晚稻产量和光热资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熟型双季稻对播期响应的敏感性。【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通过审定的主推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至2019年早晚稻各设置3个播期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分析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的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早晚稻通过缩短播种—始穗阶段的天数使生育期缩短,早稻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中熟早稻和迟熟早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晚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迟熟晚稻对播期推迟的响应比中熟晚稻快;2018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73%、4.4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28%、-1.77%,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64%、8.1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14%、13.25%;2019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增加0.36%、10.36%,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1.53%、12.52%,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72%、6.09%,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58%、6.21%。【结论】播期对双季稻光...  相似文献   

3.
播期、密度对红豇豆的产量及部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豇豆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小区产量及其他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播期对红豇豆的小区产量和单株结荚数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其中第1播期的产量最高,播期越迟小区产量和单株结荚数越低;3个播期对红豇豆的荚长、荚宽、荚粒数和单荚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3种密度对红豇豆的小区产量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株距越小,小区产量越高;3种密度对单株结荚数和荚长、荚宽、荚粒数及单荚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红豇豆在江苏沿海地区播期不能太迟,太迟会影响它的产量,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大豆生育期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靖远河靖坪试验场进行了不同播期处理下对大豆新品系生长发育、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银地区大豆生产4月21日—5月1日为适宜播期,在此期间播种,有利于大豆出苗和营养阶段的生长发育,协调大豆生育进程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使大豆在整个生长季节里充分利用温度、光照、降水等资源,为大豆生长发育创建最优的气候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扬麦11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晚播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穗粒数的降低是小麦产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集成苏玉29的适期晚播技术,明确苏玉29的适宜播期,本研究分别在沭阳设置7个播期、在盱眙设置3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苏玉29产量、穗部性状、光合能力、生育进程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梅雨和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地区,通过适期晚播将播种期推迟到6月底至7月5日,可避开不良天气对玉米苗期和灌浆结实期的影响;播种晚于7月5日,玉米的生长期短、积温不足,难以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春播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播期是影响春播绿豆产量和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绿豆品种冀绿7号和冀绿9号为试材,均设4月9日、14日、19日、24日、29日和5月4日6个播期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的方式,研究了播期对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春播绿豆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单株荚数和产量影响较大,对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影响很小。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春播绿豆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9~29日。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型粳稻随着播期推迟,其生育期缩短,各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3个粳麦生产区温光资源条件和小麦腾茬时间,初步确定了3个粳麦区适宜粳稻品种类型和播种期,襄阳适宜选用的粳稻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孝昌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江陵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播期对"四特"晚籼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确定"四特"晚籼稻的适宜直播日期,设置5个播期,以4个"四特"晚籼稻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四特"晚籼稻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随播期的推迟显著降低;除7月10日播种外,其他播期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全生育期积温和日照时数及利用率均以6月20日播种最高,6月30日或7月5日播种最低。综合考虑播期对产量、温光资源利用、安全齐穗成熟等因素的影响,6月20日是"四特"晚籼稻直播的最佳播期,但考虑到腾茬、农事操作等因素,最迟直播播期为7月5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直播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直播稻播期与生育期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17日(与当地生产上播期相近)播种,早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早熟品种在让茬时间短的情况下有一定产量优势;在产量最低的最迟播期(7月1日)播种,杂交迟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反应出杂交组合具有高产潜力。综合表明,水稻直播播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水稻播期推迟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直播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有一定影响,生产上应根据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相似文献   

12.
在成都地区进行了彩色大白菜最适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彩色大白菜的生育期延长,开展度减小,株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软腐病的发生率呈升→降→升的趋势。在不同的播期下,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当地品种黄心白。成都地区彩色大白菜适播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佳播种时间为8月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极端天气频发的问题,通过试验确定品种合适的播期,筛选较早熟的品种,可以避开自然灾害,保障水稻的产量,并为下茬作物栽种提供弹性时间。本研究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研究各品种水稻生育期、经济性状、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的全生育期均缩短;在不同播种期处理下,浙粳优6153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最早,其次为浙粳优17113、浙粳优1758,甬优1540最迟,说明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在水稻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播种期推迟,供试品种的穗长、有效粒数均下降,其穗形变小;不同的播期处理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各供试品种的理论产量呈下降的趋势。浙粳优6153即使在最迟的播种期下,也具备一定的产量,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基本苗数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说明浙粳优6153具备作为救灾储备品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夏玉米生育期、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玉米的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差异显著,晚期播种的玉米LAI峰值推后。随着播期延迟,收获期相对延迟、生育期缩短,穗长、穗粒数减少,百粒质量下降,产量降低25.4%~30.3%。"郑单958"夏玉米在豫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5日-6月24日。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扬两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两优6号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平均产量比汕优63增产19.5%;其齐穗期干重、成熟期干重和籽粒干重高20.2%、29.0%和17.5%;扬两优6号具有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适宜的物质运转率,同时在适当推迟播期条件下,能安全抽穗,这是其高产稳产的基础.并讨论了扬两优6号高产稳产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6.
播期与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秋玉米产量和品质,将播期和密度分别设3个水平组成9组试验,播期设置:2015年8月5日、8月15日以及25日;密度设置为种植52 500、60 000和67 500株·hm-2。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5-15日播种的可以在11月中下旬正常收获,8月25日播种的12月初期才成熟,其与8月5-15日播种的相比,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秃尖长、千粒重等指标方面均表现较差。播种周期在8月5-15日的秋玉米产量明显比8月25日的高。在不同的播种密度和播种时期的条件下,秋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播种的日期越早收获的产量就越大;而就密度来看,在同一播种周期下的密度越小产量越高。在同一播种时间下脂肪含量均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而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赵炜  陆秀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12-5812,5890
研究了小麦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25日左右为小麦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大面积播种的春性品种豫麦18、兰考矮早8,半冬性品种周麦18、豫麦49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上述两类小麦群体发育、灌浆速率、光合性能、光能利用率、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春性品种豫麦18、兰考矮早8这两个品种在10月23日播种群体发育较好,数量较大,CAP、FV/Fo、Fv/Fm等光合参数等各项群体指标较优,光能利用率及产量最高。而周麦18、豫麦49这两个半冬性品种在10月15日播种上述各项群体指标较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垦啤麦2号大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垦啤麦2号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确定晚播下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6个播期中,4月25日播期最好,实际产量、幼苗的长势长相及各项产量指标均达最优.垦啤麦2号播期在本地区最迟不能超过5月5日,否则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