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甘薯一段苗(带顶尖的0~25 cm)及二段苗(25~50 cm)试验结果表明:一段苗的薯干粗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二段苗,一段苗有利于提高迷你薯比率,而二段苗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在3个甘薯品种中,广薯87一段苗的单株结薯数、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分别比二段苗提高51.7%、38.7%、41.9%和20.2%,前三者达显著差异;广薯79一段苗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比二段苗提高15.3%、11.9%和20.0%;相反,普薯24二段苗的单株鲜薯重、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比一段苗提高12.0%、12.0%、15.7和11.8%。因此,应针对不同甘薯品种一段苗和二段苗的生长特性以及市场目标来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浙薯75甘薯作为早收栽培的生长动态,并为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早收栽培下浙薯75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5结薯比较早,单株结薯数多,前期薯块膨大较快,鲜薯蒸煮食用口感比较粉,可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4.
对甘薯‘桂粉3号’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甘薯农艺性状以及鲜薯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大中薯鲜重影响较大,对分枝数、干物率和淀粉率影响较小。在各施肥处理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2.44%,处理8的产投比最高,为127.48。在试验地力条件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1.21 kg/hm2、P(P2O5) 67.22 kg/hm2、K(K2O) 213.09 kg/hm2,可获35 104 kg/hm2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5.
陈碧梅 《园艺与种苗》2019,(5):34-35,45
[目的]研究虾肽海洋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施用鸡屎有机肥、蚯蚓有机肥和虾肽海洋有机肥种植甘薯,比较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虾肽海洋有机肥甘薯的鲜薯产量、商品率均有所提高,且可溶性糖、硒、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不施肥对照。[结论]虾肽海洋有机肥可以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商品性和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6.
早熟甘薯鲜薯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素兰 《杂粮作物》1998,18(4):36-3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早熟甘薯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鲜薯产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早熟品种与其相关因素的的关联度排列顺序依次为:上薯率r5,藤叶重r3,一次分枝数r2,烘干率r6,最长蔓长r1,结薯数r4。明确了各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选育早熟高产甘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引进12个甘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龙薯13、金山679等品种丰产性较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南安栽培,可以进一步试种示范;福薯9号品质特优、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可作优质薯进行栽培;泉薯84薯块后期生长快,适当密植并延长生育期提高鲜薯产量,可作高于、高淀粉类型薯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8.
对紫肉甘薯新品种渝苏紫43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进行介绍。分别于2007—2008年参加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对渝苏紫43鲜薯产量、藤叶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薯块干物率、淀粉含量进行测定;2008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测定鲜薯薯块总花色苷含量,薯块萌芽性好,上薯率85%以上。该品种可作色素、淀粉、保健综合利用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常年甘薯种植面积67万hm2以上,夏薯约占70%~80%.目前鲜薯产量很低,平均产量只有22 500 kg/hm2.其原因:一是重视不够、投入少、良种少且混杂退化严重;二是缺乏技术,栽插密度低,盲目施肥引起旺长,病虫害严重,薯块商品价值低.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施钾量对淀粉型甘薯徐薯26产量形成及钾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型甘薯徐薯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钾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钾可提高块根膨大速率,有利于同化物向地下运输,降低T/R值,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提高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因此,在土壤钾含量为78 mg/kg的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等指标,淀粉型甘薯徐薯26的最佳施钾量为K2O 375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广西合浦县甘薯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引进10个甘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比较各试验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烘干率等性状。[结果]结果表明,广薯87、桂粉3号、桂薯131、外婆藤、桂薯6号5个甘薯新品种丰产性较好,综合性状优良,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鲜重、大中薯率均优于对照,适宜在广西合浦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结论]广薯87、桂粉3号、桂薯131、外婆藤及桂薯6号5个甘薯新品种适宜在广西合浦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泉州市的甘薯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万hm^2左右,在122个乡镇均有种植,各乡镇的生产水平也参差不齐,产量最低的鲜薯平均产量只有960kg/667m^2,为此笔者对造成泉州市甘薯低产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泉州市的甘薯栽培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薯源与库性状的关系及其在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两组甘薯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的源与库性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高产品系的基本特征是基部分枝数较多,分枝蔓长较短,T/R值较小。通径分析表明,基部分枝数、分枝蔓长、T/R值等与鲜薯重相关密切。甘薯源性状基部分枝数、茎叶重、最长蔓长、分枝蔓长与库性状烘干率、结薯数以及代表二者生长状况的T/R值均可作为育种中薯块产量选择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以甘薯品种金山57为对照,共八个甘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普薯30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每666.67m~2产量分别为3897.28 kg、1066.69 kg、599.40 kg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筛选适合于东南沿海沙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引进福薯34、福宁紫4号、龙紫12号、金薯17、莆紫薯18等5个紫肉甘薯品种,在福建长乐滨海沙地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的产量、品质等表现存在差异,其中福宁紫4号鲜薯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达2 901.5 kg,比对照增产30.5%,龙紫12薯干产量最高,达753.5 kg,比对照增产13.98%。福宁紫4号和金薯17两个品种在鲜薯产量、品质、薯形、结薯习性、商品性等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沙地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豫薯868是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农科院繁育的甘薯新品种,1999年引进桃江县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藏、抗性强、加工性状好等特点,深受广大薯农及食品生产厂家的喜爱。1 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1999年在桃花江镇花园洞村、浮邱山乡近仑村、枳木山村等20个村引种示范豫薯868,面积66.7hm2,鲜薯平均产量41.4t/hm2,比南京118增产10.5t/hm2,比南薯88增产5.7t/hm2。浮邱山乡近仑村种植19.8hm2,鲜薯平均产量45.3t/hm2,其中单薯最重5.5kg,单蔸最重7.5kg。2001年豫薯868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2267hm2。豫薯868蔓长中等,蔓粗,蔓尖紫红色;叶片心脏…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甘薯在不同土壤重金属环境下的富集能力的差异,以广87、普薯32、金山57、苏薯16等4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4个甘薯品种在铅(以下简称Pb)含量不同的土壤环境下种植后对Pb的富集能力大小。结果表明:4个甘薯品种在不同Pb含量试验田种植,其生长及产量未受到明显影响。甘薯不同器官对Pb的累积能力为须根鲜样最高,Pb含量为0.178~2.90 mg/kg;块根最低,Pb含量为0.019~0.179 mg/kg。不同甘薯品种对Pb的吸收能力差异较大,广薯87最强(3.298 mg/kg),苏薯16最弱(1.525 mg/kg)。  相似文献   

18.
株行距和施肥量对木薯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株行距和施肥量对华南5号木薯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株行距和施肥量条件下,施肥量对木薯产量和生长的影响比株行距大.密植(0.6~0.8 m)有利于提高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和鲜薯淀粉含量,以0.8m株行距最佳,而疏植(1.2~1.4m)有利于提高单株薯数、单株鲜薯重、单株鲜茎叶重、收获指数和茎径.施肥有利于提高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单株鲜薯重、单株鲜茎叶重、茎径、株高和单株薯数,但降低鲜薯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丰产栽培技术要兼顾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鲜薯重和鲜薯淀粉含量.建议在土壤肥力差和少施肥时,用0.6 m株行距;土壤肥力中等且较高施肥时.采用0.8 m株行距;土壤肥力中上且优越水肥管理,采用1.0 m株行距.  相似文献   

19.
引进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岩薯7-3。在增产的3个甘薯品种中,龙薯1号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赣薯2号增产达显著水平,广薯9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初步表明龙薯1号、赣薯2号适宜在武平红壤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甘薯由于产量高、耐旱、耐瘠和抗逆性强而广为栽培,但长期来国内不太重视甘薯的综合利用。对于薯块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异规律缺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薯的开发利用。本文就国外对甘薯化学组成的一些研究作一概述,以供甘薯的育种、栽培以及加工利用参考。一、碳水化合物薯块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作为制淀粉类产品(如粉丝、粉条、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