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职教育地方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服务的关键。高职院校按照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特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文章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休闲农业专业建设为例,分析专业设置的产业背景及服务区域内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特色化专业建设,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对接小镇建设、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区域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BSC模式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导入该模式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评价专业教学质量,对不断调整专业教学、对接特色小镇建设、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涉农高职院校对“三农”的服务缺乏精准度,面临若干现实困境,诸如涉农高职院校的培训服务和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未形成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整体机制、涉农专业设置不合理等。技能形成能有效应对经济转型和技术革新引发的变化,找寻应对现实困境的道路,因此,从技能形成视角出发,探讨涉农高职院校涉农学生和农民的涉农技能形成,提出增强对接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涉农专业和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区域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等行动路向,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机构设置和建设上,提升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与适应性。文章运用统计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优化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助力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方芳 《农业网络信息》2014,(2):123-124,127
本文阐述了徐州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存在问题,以徐州区域经济为大环境,讨论了目前在该区域下,徐州本地的高职院校的现状、专业的设置情况,从服务的角度分析了徐州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问题,期望能够为徐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在协同学视野下,这是由于供应端的教育系统和需求端的经济系统没有进行充分协同运动、但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将使对接系统出现宏观有序结构,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使对接系统由非平衡状态进入到平衡状态,由不稳定结构变为稳定结构。论文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对常州高职园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协同运动能够乐观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吉首大学通过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群众脱贫致富需要,精准设置专业群,以此来支持国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落实;通过着力突破现行的学院行政框架与管理体系,以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为抓手,创新专业群协同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体制机制,使特色专业群服务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各特色专业群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建设性方案和切实可行措施的同时,也注重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强化专业群内涵,培育和打造专业群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学校专业群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力以及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经济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更需要以突出社会适应能力为主,所设置的课程以及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操作机会,都需要与专业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并有效对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为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附加行业的有效升级提供坚实的保障。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产业经济发展下高职专业布局现状以及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吴业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49-16951,16954
分析了浙江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以及农业产业与职业教育对接的机理,进而提出对接路径,强调涉农院校应立足于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在农业产业链提升的过程中进行专业建设、中高职的合理衔接,加快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进行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