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应变片测试技术,对自然吸气和增压中冷柴油机湿式缸套在外特性工况下工作时的周向应变进行了动态测试,拟合出缸套工作时的周向变形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机型湿式气缸套工作变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转速的提高,自然吸气柴油机缸套主推力面应变随之增加,逐渐呈现一种振动特性;而转速提高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缸套周向应变影响不明显,缸套主推力面应变最大值出现在各作用力对缸套壁面作功最多的额定扭矩工况。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增压中冷小型直列4缸直喷式柴油机,引入电控高压共轨和冷却EGR系统,试验研究了不同EGR开度对柴油机的CO、HC和NOx排放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共轨压力和喷油提前角条件分析了冷却EGR对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为联合采用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和EGR技术降低柴油机排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及对排放控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涡轮增压技术由涡轮和压气机两个主要部件组成的增压器来进行增压工作.对于增压压力较高的中、高增压发动机,一般需装置中间冷却器,以提高进气密度.涡轮增压主要作用是提高柴油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同时分析表明涡轮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对降低柴油机排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模拟计算软件建立了4105ZLQ增压中冷柴油机工作过程的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进气管直径及进气迟闭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径为45 mm左右时有较大的进气量,同时可发出较大功率值;对于同一进气迟闭角,充气效率在转速为1 400~1 600 r/m in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正>增压器可分为两种形式,既定截面增压器和可变截面增压器。定截面增压器一般多用于对转速和扭矩变化要求不高的柴油机,因为存在柴油机响应性较差的问题,因此低增压度柴油机多采用此种方式。农业机械上常用的是机械式联动放气阀型涡轮增压器。1.工作原理柴油机在设计时预先确定进气管的空气压力,当进气管中的空气压力过高时,将影响到气缸中燃烧时的空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燃烧噪声增压影响机理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增压对燃烧噪声的影响机理.通过测量稳态和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增压前后影响燃烧噪声的参数,得出增压前后柴油机燃烧噪声的变化规律.从燃烧室壁面温度、气体动力载荷和压力高频振荡等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压后燃烧噪声降低,增压对稳态工况燃烧噪声的降低比对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更明显,增压在中速中负荷工况下,对燃烧噪声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B10,B20和B30等3种掺混比例的黄连木籽生物柴油与纯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试验。试验发现,在相同转速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2000 r/min时,生物柴油在中小负荷的燃油消耗率略低于柴油;大负荷时,4种燃料的燃油消耗率相当;随着负荷的增大,柴油机的CO和THC排放降低,NOx升高;相同工况下,生物柴油的NOx排放与生物柴油相当,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黄连木籽生物柴油可以在NOx排放基本不升高的前提下降低CO和THC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管压力波动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进气管波动效应、增压柴油机排气管压力波动和废气能量利用的因素,通过对缸内工作过程的计算,编制了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管内气体压力波动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对增压柴油机的进、排气管内气体压力波动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4102BZLQ柴油机在额定转速下,不同的进、排气管长度对进、排气管内气体流动状态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与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噪声及强度等直接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柴油机的综合性能。本文根据实测小缸径直喷增压柴油机不同负荷及转速时的气缸压力,分析其燃烧过程特性及放热规律。结果表明,为降低最大燃烧压力及NOx排放,小缸径直喷增压柴油机采用的喷油提前角较小,柴油机在大部分工况下,燃烧始点较迟,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燃烧压力较低,其对应相位较迟,放热规律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
变海拔柴油机可变喷嘴增压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柴油机的变海拔性能恢复目标,通过热力学分析,对某V型6缸柴油机增压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估算,确定了可变喷嘴式的增压系统方案,并选择了合适的匹配点,完成了涡轮增压器的选配。基于原机结构参数,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性能仿真模型并完成了校核,分别计算了匹配可变喷嘴增压系统的柴油机外特性和部分负荷的变海拔性能,最终确定了增压系统的全工况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特性工况下,基于高海拔匹配的增压系统通过采用较小的喷嘴环开度可以满足增压系统的功耗需求,实现柴油机的变海拔功率恢复目标;随着海拔的降低,增压系统可以根据进气功耗的变化适当增大喷嘴环开度来实现增压系统变海拔控制目标,同时,保证柴油机的正常运行;在全工况范围内,随着海拔的上升,柴油机对应工况点的喷嘴环开度逐渐减小,在3 000 m以上海拔的高负荷工况采用最小喷嘴环开度。随着负荷的降低,最低燃油消耗运行点从低海拔低转速区偏移至高海拔低转速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强化后增压中冷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增压压比、外特性及负荷特性等各项性能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气缸内的燃烧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这一系列的测试分析有利于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的燃烧组织和结构优化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增压中冷柴油机与增压器匹配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台6缸、直列、水冷、增压中冷、四冲程车用直喷式柴油机与两种带放气阀的增压器进行匹配试验,测量分析了柴油机经济性、动力性、排放及空燃比、进排气压力、温度等。增压器放气阀较早打开,其低速供气较好,高速供气较差,柴油机中低转速经济性较好,低速时动力性较好,高速时动力性及经济性基本不变,可满足车用柴油机的匹配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进排气压力的瞬态特性对泵气损失、充气效率以及涡轮增压器废气能量利用有重要影响。为研究进排气压力波动的变化规律,以增压中冷4缸柴油机为对象,利用进排气以及缸内瞬态压力传感器和燃烧分析仪,对不同工况下进排气管处的瞬态压力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的增加,排气压力曲线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波峰峰值增加,但波峰峰值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不变,在进气门开启前270~°附近的位置,排气压力的波动强度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在外特性下,随着转速的增加,排气压力波峰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位置后移,同时波峰峰值明显升高,从2 200 r/min到4 000 r/min,4个波峰峰值平均增加15.7%。在相同转速不同负荷下,进气压力波动的规律相近,进气压力的平均值和波动均方根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波动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小型柴油机增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压技术可以提高内燃机性能,但针对小型柴油机增压技术的研究较少.为此,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临时增压对小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机在小负荷工作时,增压对其性能提升效果不明显.柴油机在超负荷工作时,增压可明显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适当提高增压器的转速,可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台架试验的方法,对LR4A柴油机润滑系统进行了整体性能试验与各测点油道压力特性测试,研究不同因素对润滑系统机油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机油压力的主要因素为柴油机转速、机油温度、机油泵流量、活塞冷却喷嘴流量等。随着柴油机转速的增加,润滑系统各处的机油压力逐渐增加,但在高速段,随着转速的升高,机油压力增长速度变缓。相同转速下,润滑系统各处的机油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增大机油泵流量对机油压力提升效果显著,小孔径活塞冷却喷嘴对低转速时机油压力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柴油机进气系统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提出了对多气门设计、涡轮增压中冷和电控技术,以及可变涡流等进气系统的改进与措施研究。可以有效的改善柴油机性能,进一步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进气门晚关机构与增压系统在中等负荷的优化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潍柴蓝擎WP12型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各转速中等负荷工况,通过对比进气门晚关机构(IVCA)开闭两种状态对两级增压系统匹配关系的影响,分析其对关键气路参数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喷油定时向上止点后推迟,IVCA机构对NOx和碳烟折中排放的降低作用越发明显.同时,使用IVCA机构后,减少了进气流量,降低了柴油机涡前压力,这将有利于改善高涡前压力工况的有效热效率.结合IVCA机构开闭状态对增压系统运行规律的影响,协同控制油路策略和气路状态参数,可实现IVCA机构与增压系统在柴油机中等负荷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8.
文丘利管在增压中冷柴油机EGR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增压中冷柴油机EGR系统,设计了3组不同的文丘利管,试验研究了不同文丘利管产生的效果及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经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文丘利管的进口截面、喉部截面以及出口截面之比不同,所产生的压降和扩压效果不同,而且对柴油机经济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同时还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激波现象和倒灌现象以及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增压中冷柴油机EGR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增压中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点设计了废气再循环装置,试验研究了不同EGR率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NOx微粒、烟度、HC、CO等排放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压柴油机借助EGR,可大大降低发动机的NOx排放,但随着EGR率的增加,柴油机的微粒、烟度、HC、CO排放也相应增加,同时对柴油机的扭矩和油耗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设计增压柴油机EGR系统时,要综合考虑EGR率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为各个工况确定最佳EGR率,并采用电控系统保证各个工况的最佳EGR率。  相似文献   

20.
EGR对柴油机工作过程影响的一维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利用BOOST软件建立带有EGR系统增压直喷柴油机一维工作模型.将柴油机台架试验获得的最佳EGR率MAP图作为一维模型中EGR控制单元的控制MAP图,建立了模拟形式下EGR系统控制单元,实现了柴油机在使用EGR后.不同工况EGR率在柴油机转速和负荷连续变化形式下,EGR对柴油机工作全过程影响的一维模拟.以柴油机转速1 900 r/min、10%负荷工况点为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柴油机在使用EGR后空燃比、缸压、缸内温度和排气温度都有所下降,缸内气体质量有所增加,与柴油机台架试验获得的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