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均具防治作用的杀虫(螨)剂,通过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摸索联苯肼酯和氟啶虫胺腈的增效配比,发现两者以有效成分质量比5.25∶330和4.5∶440混配对朱砂叶螨的增效作用最大,LC50分别为53.35、52.86 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20.41、120.61.通过田间药效试验也验证了这两...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甲维盐、虫螨腈对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甲维盐、虫螨腈混合后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甲维盐∶虫螨腈1∶10比例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53.60,LC50值为0.69mg/L。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杀螨剂混配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防控作用,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球孢白僵菌ZJU435与联苯肼酯、乙唑螨腈按照不同有效成分比混配后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及其增效作用,并测定不同药剂组合对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大小排序为乙唑螨腈>联苯肼酯>球孢白僵菌ZJU435,LC50分别为2.68、9.31和29.37 mg/L;球孢白僵菌ZJU435与联苯肼酯、乙唑螨腈分别以1∶9、3∶7、5∶5、7∶3、9∶1的有效成分比混配后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球孢白僵菌ZJU435与联苯肼酯、乙唑螨腈均以9∶1有效成分比混配时的共毒系数最高,分别为324.61和391.80,增效作用最显著。以9∶1有效成分比混配时,12.50、9.50和8.00 mg/L球孢白僵菌+联苯肼酯混配处理后第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3%、81.94%和77.96%,8.60、3.60和2.40 mg/L球孢白僵菌+乙唑螨腈混配处理后第10天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38%...  相似文献   

4.
采用点滴法测定毒死蜱、氟虫腈及其混剂对二化螟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与氟虫腈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6︰1和24︰1(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83-1.80和191.03-189.30。田间试验表明,毒死蜱与氟虫腈以16︰1和24︰1的混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虫螨腈胁迫对甜菜夜蛾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明虫螨腈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生化代谢的影响及酶抑制剂对虫螨腈的增效潜力,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虫螨腈对甜菜夜蛾3、4、5龄幼虫的毒力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对虫螨腈的增效作用,并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LD25和LD50剂量虫螨腈对甜菜夜蛾体内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虫螨腈对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差异不大,处理后24h和48h的LD50基本相同。PBO对虫螨腈有拮抗作用,增效比为0.21,而DEM和TPP对虫螨腈无增效作用。虫螨腈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激活作用,对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及羧酸酯酶具有先抑制后诱导的作用;虫螨腈处理后6~24h,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最高为对照的1.85倍;处理6h后,甜菜夜蛾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明显下降,而12~24h后,又明显上升,最高时为对照的1.86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Potter喷雾塔喷雾法测定丙溴磷与高效氯氰菊酯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2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丙溴磷与高效氯氰菊酯制成的含量为42%丙溴磷·2%高氯(混配1)与40%丙溴磷·4%高氯(混配2)混剂在处理后24h和48h,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点滴法比较了甲维盆、虫螨腈.茚虫威、虫酰肼、毒死蟀、灭多威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以及酶抑制剂与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杀虫剂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甲维盐、虫螨腈、茚虫威对2种试虫毒力较高,LC50值介于0.69~16.32μg/g之间;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毒力较高,LC50值为37.66μg/g毒死蜱对斜纹夜蛾毒力较高,LC50值为20.71μg/g.酶抑制剂PBO,TPP,DEM,SV1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上对虫螨腈和茚虫威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增效比在0.25~0.96之间;而这4种酶抑制剂在甜菜夜蛾上对甲维盐和虫酰肼以及在斜纹夜蛾上对甲维盐和毒死蟀表现为增效作用,除SV1在斜纹夜蛾上对毒死蜱增效倍数高达16.20外,其它组合增效倍数均介于1.22~4.20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将氧化锌、氧化铜纳米粉混入杀虫剂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中,测定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毒杀增效作用。同时也采用普通粒子氧化锌、氧化铜做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纳米材料与氯氰菊酯杀虫剂混配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普通粒子氧化锌、氧化铜与其混配并没有增效作用。纳米氧化锌与氯氰菊酯按1∶4混配,其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6;纳米氧化铜与氯氰菊酯按1∶4混配,其24 h的共毒系数为116;纳米氧化锌、氧化铜与辛硫磷按1∶4混配,其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28和116,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锌、氧化铜纳米材料与杀虫剂混配对斜纹夜蛾毒杀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件妹  肖文兵 《江西植保》2007,30(4):181-184
采有点滴法测定丙溴磷、辛硫磷及其混剂对二化螟的毒力,结果表明,丙溴磷与辛硫磷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6:19(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71和177.16。田间试验表明,丙溴磷与辛硫磷以6:19的混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采有点滴法测定灭多威、辛硫磷及其混剂对棉铃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灭多威与辛硫磷混配,各个配比均行增效作用,其中以1:2.6(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58和151.41。田间试验表明,灭多威与辛硫磷的混剂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增效剂对防治小菜蛾的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茎叶喷雾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 3种供试杀虫剂中, 虫螨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毒力较强, 其LC50分别为6.303 mg/L和10.479 mg/L; 3种杀虫剂分别与不同增效剂混配后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增效比介于1.6~5.1, 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橙皮精油?虫螨腈+激健和乙基多杀菌素+有机硅的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表明, 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 通过添加激健可使10%虫螨腈SC使用量减少20%, 添加有机硅可使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使用量减少50%?因此, 激健?有机硅可作为防治蔬菜小菜蛾杀虫剂的理想增效剂产品, 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夜蛾敏感品系的获得及其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高效氯氰菊酯为筛选药剂,通过室内单对汰选获得了甜菜夜蛾敏感品系,并采用浸叶法和点滴法测定该敏感品系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12种常用药剂的敏感基线。浸叶法测得该品系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为0.0340 mg/L)、茚虫威、氟啶脲、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多杀菌素、毒死蜱、虫螨腈、灭多威(124.0482mg/L)。点滴法测得12种杀虫剂LD50由小到大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甲氧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毒死蜱、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氟虫双酰胺、灭多威、氟啶脲。结果表明,该敏感基线可用于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2%虫螨腈·甲维盐悬浮剂对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0.024、0.92、5.08、6.06 mg/L,对甘蓝蚜毒力较差,LC50为95.54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2%虫螨腈·甲维盐悬浮剂有效成分18.0 g/hm2 对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具有优异防效,药后3 d防效在80%以上,药后9 d仍在90%左右,持效期10~15 d.  相似文献   

14.
恶霉灵与溴菌腈混配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分别以孢子萌发法与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噁霉灵与溴菌腈5种不同配比混配制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噁霉灵与溴菌腈的混配制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噁霉灵∶溴菌腈=2∶1的混配制剂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20和262.按噁霉灵∶溴菌腈=2∶1制成的45%噁霉灵*溴菌腈WP处理蕉园土中的孢子和菌丝,300~225 mg/L药液对孢子和菌丝的抑制率均达95%以上;处理香蕉枯萎病菌接种过10天的盆栽香蕉组培苗,20天后的防效达80%,比25%溴菌腈WP 625 mg/L和90%噁霉灵SP 300 mg/L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53%和14%.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5%氟啶脲乳油(抑太保)、4.5%高效氯氰菊酯单剂以及不同配比混配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氟啶脲乳油(抑太保)与4.5%高效氯氰菊酯5种混配物对小菜蛾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混配物(10:1)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78.78。  相似文献   

16.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 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 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 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 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 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 2时, 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 最高防效近80%, 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7.
龙友华  赵红梅 《植物保护》2009,35(4):164-167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2%虫螨腈&;#8226;甲维盐悬浮剂对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0.024、0.92、5.08、6.06 mg/L,对甘蓝蚜毒力较差,LC50为95.54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2%虫螨腈&;#8226;甲维盐悬浮剂有效成分18.0 g/hm2对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具有优异防效,药后3 d防效在80%以上,药后9 d仍在90%左右,持效期10~15 d。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测定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混剂对菜蚜的毒力,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LC50剂量1∶8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82和194.20。阿维菌素与吡虫啉的混剂对菜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幼虫饲料混毒法测定了8种内吸性杀虫剂对橘小实蝇幼虫的毒力,以及噻虫嗪与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混配对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橘小实蝇幼虫的毒力较高,其中噻虫胺、噻虫嗪处理24 h后的LC50分别为0.116、0.308 mg/L。利用共毒因子法筛选出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后,进一步利用共毒系数法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混配组合。当噻虫嗪与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以3∶11、15∶11混配以及噻虫嗪与虫螨腈以1∶140、1∶14混配时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31.3、157.9、138.7和131.1。试验结果可为确定防治橘小实蝇幼虫的药剂组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类型单一、药剂敏感性下降等问题,采用浸叶法开展几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并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联合毒力评价。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在8∶1~1∶8、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1∶1、氟啶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4∶1~1∶4配比范围对苹果黄蚜有增效作用,3种组合最佳增效比均为1∶1。田间应用结果显示,药后3~21 d,22%氟啶虫胺腈SC单剂对苹果黄蚜防效达94.77%~99.40%;22%氟啶虫胺腈SC分别与5%阿维菌素EC、70%吡虫啉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按有效成分1∶1混配后对苹果黄蚜防效达86.43%~97.00%,均显著高于相应单剂对照,持效期可达21 d。推荐采用氟啶虫胺腈单剂及氟啶虫胺腈与阿维菌素、吡虫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作为替代药剂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