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总结了湖羊养殖场菜—草—羊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示范模式实施概况及取得的成效,并概述了菜—草—羊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要点,以期为绍兴地区湖羊养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福建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出一条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潜江市生态能源局以沼气建设项目为契机,在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该模式的优点及技术规程,为现代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发展生态果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果业未来的主要方向;[方法]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国实情开展了果树是生态栽培与循环体系的建立与链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提出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市场)为纽带,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将加工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利用纳入果树产业的循环系统的模式构建,分析了应用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循环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这一模式揉合了多数生态果树生产的经验,从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是追求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和生态栽培技术集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生态种养是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蛙类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更充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更合理。介绍了稻—蛙种养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技术要点,以及稻—蛙种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稻—蛙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今后应推进稻—蛙生态种养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6.
猪-草-鱼生态种养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技术的原理是将猪粪尿经过发酵处理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再用牧草养鱼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陈玲  吕广动  王忍  陈灿  黄璜  张印 《现代农业科技》2023,(19):165-167+172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稻—小龙虾模式的种类和田间种养技术流程,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农业监测系统在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嘉兴市秀洲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新模式,包括:果园生态养鸡;"猪—沼—作物"立体循环种养结合模式;湿地种养结合新模式,并分析了各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促进种养结合新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该模式下水稻、鱼的种养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发展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果树生态栽培技术及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果树生态栽培的模式及其技术,讨论生态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土保持的作用,改良果园环境的效应,以及对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生态栽培经济效益,提出推广果树生态栽培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作制度创新就是要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多的农产品,目前在宁波市鄞州新城区,小麦-杂交稻水旱轮作、西瓜或晚稻与蔬菜轮作周年栽培、畜禽与蔬菜(牧草)种养结合等3种农作制度创新模式的推广效果显著。现对3种创新模式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效益及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促进这3种农作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荷兰豆—豇豆—青花菜/鲜食玉米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总结了该模式的茬口安排和荷兰豆、豇豆、青花菜、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及产量效益,以期为荷兰豆—豇豆—青花菜/鲜食玉米一年三茬栽培模式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解决山区耕地面积少等问题,采用"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玉米产量、烤烟产量和质量、牧草产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粮—草—烟"套轮作栽培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在高原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单位水面的综合经济效益,推行立体种养模式。本文从芡实栽培和芡实田小龙虾养殖2个方面介绍了芡实—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技术,以期为里下河地区芡实生态立体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内间作黑木耳—灵芝—平菇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莒县林内间作黑木耳—灵芝—平菇周年栽培生态技术模式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松溪县马铃薯—西瓜—玉米—水稻一年三熟四收,可增加经济效益。介绍了该栽培模式下的技术要点,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虾稻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绿色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该文对虾稻生态种养殖模式的探索背景、关键环节、技术要点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利于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南方“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沼肥施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开辟了农村能源利用、农民增收和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在回顾总结这一模式推广成效的基础上,围绕沼肥(沼渣、沼液)施用技术,重点介绍沼渣用于果树底肥和冬季基肥、沼液用作果树根外追肥和叶面追肥施用的技术要领,以期在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的是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登于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等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中联系贵州具体情况,详细分析生态种养模式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20,(10)
正"畜—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是根据农牧结合和生态循环原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集中处理家畜粪便为着力点,以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处理利用为核心,将家畜养殖与蔬菜生产、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一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