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肥力是土壤与植物进行生理谐调的过程中,土壤不断调节供应水、肥、气、热,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能力。研究土壤肥力就是研究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性。杉木是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其根系穿插能力弱,根际微生物多为好气性真菌,它要求土壤疏松,适水透气、排水良好且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因此,从土壤物理性入手,包括土壤透水性、容重、总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土壤温度及土壤中气体成份等方面,研究杉木丰产土壤肥力条件。本文根据屏边杉木林地土壤野外调查材料及不同地区主要土壤剖面理化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地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为4.20~5.50;有机质为1.20%~4.00%;速效N为3.79~22.50mg/kg;速效P为0.24~1.01mg/kg;速效K为4.7~21.95mg/kg。根据广西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划分标准,认为该地区土壤中的大量元素(N、P、K),特别是大量元素(P、K)缺乏最为严重。对马尾松、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的土壤水稳性、自然含水量及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略大于杉木林;而杉木林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3.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杉木林地土壤肥力观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土壤肥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高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9%;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干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树干距离80cm的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大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  相似文献   

6.
土壤酶活性作为杉木林地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成分分析表明,用土壤酶活性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类,其结果与杉木生长状况相吻合,说明用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指标是可靠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对照)、马尾松林皆伐后的一代杉木林、杉木林迹地自然更新二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0~20 cm, 20~40 cm)的土壤pH、束缚水含量、有机碳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比较分析土壤肥力水平,同时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优势酸杆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1)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后土壤酸化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地肥力水平大致规律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一代林>杉木连栽林。2) 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细菌中酸杆菌门均占明显优势(32.68%~49.17%),且连栽后的杉木连栽林0~20 cm土层酸杆菌占比显著高于马尾松林0~20 cm土层(P<0.05)。3)共检测出18个酸杆菌类群,其中Gp2在各个样地中均为绝对优势菌群,占酸杆菌群的47.74%~68.80%,Gp1占21.69%~29.72%,其次是Gp3占13.30%~22.41%。酸杆菌类群中Gp2优势加强,同时Gp3具有由优势菌属转变为次优势菌属的趋势。Gp1和Gp10相对丰度分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35)和显著正相关(P=0.035),Gp2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10)。【结论】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及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而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相对丰度提高,酸杆菌群落作为土壤优势菌群随土壤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预示着酸杆菌在杉木人工林土壤物质循环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4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不同层次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明显;土壤pH、有机质及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樟树林较差;不同林分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变化规律,杉木林酶活性最高,枫香林酶活性最低;各林分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与土壤容重、含水率没有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5种酶的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杉木造林地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定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促进了杉木幼林的生长;随着杉木林龄的增长,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枯枝落叶的腐烂和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相似文献   

11.
易晓冬 《绿色科技》2019,(17):101-103
对通过杉木与乳源木莲分别进行了1∶1行状混交和5∶5块状混交开展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造林试验,21年生的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提高了林分中杉木的生长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土壤肥力。杉木与乳源木莲单行混交对促进杉木生长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好于杉木与乳源木莲块状混交;该试验中杉木与乳源木莲采取单行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代、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的变化过程,揭示了杉木人工林随着栽植代数增加(2~3代),土壤物理性质变劣,pH值下降,养分含量降低,速效P和水解N的下降尤为明显,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也朝着生物活性下降的方向变化,也反映出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差别。一般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到了成熟林阶段土壤肥力稍有上升,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现行栽培制度下,杉木人工林连作能导致土壤功能衰退,这是杉木人工林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密度管理和不同轮伐期4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指出:立地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立地条件越好,土壤养分含量越高;林分发育阶段不同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幼龄林阶段,养分含量越高,中龄林时最低,成熟林时又有所回升;杉木林通过合理间伐,适当降低林分密度,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适当延长轮伐期有利于杉木林的养分归还。在对各种研究结果与结论作简要概括的同时,对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阶梯,以有助于各项研究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1、2、3代)、不同发育阶段(5、10、15、20a)及不同立地(14、16、18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了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明显下降,随栽植物代数增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容重却呈增加趋势,林地肥力朝不利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8年3月,对屏边县滴水乡、玉屏镇、白合乡的人工杉木林,随机抽取15块样地,实测树高、胸径以进行生长量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证明Ⅰ、Ⅱ、Ⅲ级林分在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原因为土壤因素和管理水平.并对今后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枫树山林场4个分场不同林分类型下森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枫树山林场森林土壤的pH值偏低,除毛竹林外,一般都在3.7以下,这很可能是由于市区工业污染所致;②大部分土壤供P水平较低,供N水平中等,供K水平稍高,土壤一般不缺K;③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在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天然阔叶林中,以天然阔叶林林下土壤肥力最高,20年生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林下土壤肥力高于30年生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其它林分则未表现出规律性;④在所研究的4个分场中,土壤肥力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月,对屏边县滴水乡、玉屏镇、白合乡的人工杉木林,随机抽取15块样地,实测树高、胸径以进行生长量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证明Ⅰ、Ⅱ、Ⅲ级林分在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原因为土壤因素和管理水平。并对今后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揭示杉木地力衰退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南方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利用数学模糊评价和主成分分析2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对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发育阶段中,杉木人工林表层土与底层土之间存在差异(p0.001);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指示作用,有机质、p H值与土壤养分指标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均得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肥力呈现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的规律。[结论]随着杉木栽植时间的增长,需要采取施肥、间伐等人工干预恢复地力,进而满足杉木速生需求。  相似文献   

19.
屏边苗族自治县栽培杉木历史悠久,种源来自文山等地。解放前,多为农户零星栽培自用。建国后,国营迷拉地林场于1958年开始营造大面积人工杉木林。在国营林场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杉木成了屏边主要用材林造林树种。并表现出独特的优良特性。杉木是我国南方的速生树种,栽培较为广泛,由于长期的人工栽培形成了各种环境型的地理种源,为选择当地适宜种源,屏边县于1977年先后3次引种了  相似文献   

20.
杉木林地力退化及持续经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本文对引起杉木人工林地力退化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保持和发展杉木林土壤肥力,实现持续经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