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香椿成为一种木本蔬菜后 ,很少结种 ,从而限制了香椿苗的实生繁育 ,况且实生苗分化严重 ,不利于名优品种的推广发展 ,所以 ,无性繁育是香椿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近年来对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省 8个种源 ,79个无性系的研究发现 ,越是名优品种 ,无性繁殖越困难 ,因此 ,育苗系数低是限制名优品种推广的主要障碍。另外 ,随着大棚香椿的产业化发展 ,对棚栽香椿的苗木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度0 .6~ 1.0 m的为 级苗 ,高度 0 .6 m以下的为 级苗 ,高度 1.1~ 1.3m的为 级苗 ,所以 ,培育矮干壮苗是大棚香椿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以上的Ⅰ、Ⅱ级优质苗造林,残次阔叶树要求林冠透光率在55%左右.林冠下栽植和山垅旱地造林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m×0.3 m和0.3 m×0.3 m;若利用农田庇荫设施栽培,应选用苗高15~20 am,地径0.30 cm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栽植密度为0.3 m×0.3 m,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肥、P肥或K肥等.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三尖杉药用林,可分别于栽植后第3~4年和第4~6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截干采收时截干高度以10 cm最佳.  相似文献   

3.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菏1号、中菏2号是菏泽市杨树造林主要推广品种,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我们进行了不同苗木规格及截梢试验,并总结出培育胶合板材,最好选用2年根2年干大苗造林,少用1年生小苗弱苗和2年根1年干苗;2年根2年干苗的高度是在5m以上,米径3cm以上;2年根1年干苗的高度在4.5m以上,米径2.5cm以上。  相似文献   

5.
柿树是一种很好的多用途树种。在我省豫东地区,土地干旱,植苗造林容易失败,而截干造林成功率较高。 柿树截干造林的具体方法是: 一、起苗: 将苗圃中的大苗起出,尽量不损伤须根。并将苗木及时运到已挖好的树坑旁。 二、随截,随埋苗,随套袋  相似文献   

6.
为了论证杨树1年生整株苗造林树体控制技术中最适宜的截干高度以及后期采用何种主干控制技术能使苗木获得较好的生长,本研究采取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截干高度和不同主干控制方式两个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整株苗造林树体控制技术的苗木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7.4%以上,显著高于常规整株苗造林的平均成活率;合理截干高度...  相似文献   

7.
1984年于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采用不同造林密度、施用不同种类有机肥、不同直径截干促萌等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台湾相思截干促萌短轮伐期的育林,以造林密度1.5 m×1.5 m,施用垃圾土及林木地径为12~16 cm截干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新恩陶铁路沙柳沙障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新恩陶铁路不同规格沙柳沙障(1.0 m×1.0m、1.5m×1.5m和2.0m×2.0m)的植被恢复状况及防护效果。结果表明:1.0m×1.0m沙柳沙障的枝条生长状况较好,2.0m×2.0m沙柳沙障内的植被恢复情况较好。沙柳沙障能够降低地表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少近地表输沙率。其中,1.0m×1.0m沙柳沙障在地表10cm处对风速的降低效果最好,对地表粗糙度的影响最大,输沙范围最小。  相似文献   

9.
在渭南市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了侧柏不同苗木类型、不同苗龄的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干旱沟壑区造林宜选用定植培育1a、苗高0.8~1.0m的侧柏容器苗,较裸根苗可提高成活率37.3个百分点;选用定植培育2a、苗高1.8~2.0m的侧柏苗,要带直径和高度不小于20cm的土球,较不带土球苗提高成活率40个百分点;栽后截除苗木顶梢和茎干枝叶的一部分,较不截可提高栽植成活率26.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抚顺矿务局搞落叶松造林,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到一九七九年末统计落叶松人工林面积达二十八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一百二十六万立米,已成为重要的坑木林基地。关于落叶松造林密度,解放前多采用1.75m×1.75m的株行距,每公顷3265株。抚顺矿务局在解放初期仍然沿用上述的造林密度。五十代受苏联密植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改用1.5m×1.5m的株行距,每公顷4400株,少数采用1.6m×1.6m或2.0m×1.5m株行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文摘     
<正> 木本蔬菜香椿的栽培技术1.栽植方法:在山地及丘陵区,可在梯田堰边搞林粮间作,株距0.7—1.5m;在平原农区,行距8—15m,株距1—1.5m。在城镇附近建密植园,采用单株密植式墩状密植,每亩1000—2000株。2.管理技术:当年定植成活后,当新稍长到20cm 时掐去顶稍的一部分,促下部萌发侧芽。第二年采第一茬椿芽后截干,田边的千高1m,密植的干高60cm,选下部萌发的2—3个新枝作侧枝,其余除掉。侧枝新稍长到20cm 时去顶梢,留5  相似文献   

12.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对4种不同整地规格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整地成本、土壤平均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为指标,综合分析不同整地规格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整地规格中,2 m×1 m×0.5 m(G2)规格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整地成本最高。由于太行山北段土壤干旱瘠薄,造林困难,整地时优先选取0.8 m×0.6 m×0.4 m(G0.8),0.6 m×0.5 m×0.4 m(G0.6)这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3.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14.
尾巨桉萌芽林定株高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尾巨桉4种萌芽高度(0.5 m、1.0m、1.5 m和2.0 m)进行定株除萌,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树高、胸径生长差异均显著;以萌芽高度为1.5~2.0 m时定株除萌林木生长较好,8个月生2m定株除萌的萌芽林平均树高、平均胸径达5.30m、4.12 cm。考虑生产成本,定株除萌高度以1.5 m为佳。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景观型木麻黄优良品种要建立采穗圃,为生产单位提供更多优良苗木,开展了木麻黄采穗圃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圆头木麻黄为1.2m×1.2m,千头和垂柳木麻黄为1.0m×1.0m,龙柏和如意木麻黄为0.8m×0.8m较为适宜,得到的单位面积合格穗条数量及采穗可及度为最佳;圆头木麻黄截干促萌的高度为80cm,其他木麻黄高度为40cm。共培育景观型优质苗木5万株,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水培苗穗条采集可持续使用5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号桉(Eucalyptus leizhou No.1)是雷州林业局在生产中选育成功的天然杂交种,已在华南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地区大面积发展,造林面积已达20余万hm~2。作为用材林经营已有成套经营技术,然而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薪材林、木片或浆粕林等)经营,则缺乏经验和技术。为此,1984年在海南省滨海台地区开展了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经9年观测研究,结果分薪材林和用材林两部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3,(5):108-112
北京市大兴区于2006年从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地区引进2.5~3m樟子松大苗,在五福林苗圃进行栽培试验;2010年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引进3~3.5m樟子松大苗,在滨河森林公园进行造林绿化实践。五福林苗圃栽培试验7年、滨河森林公园造林实践3年,其结果表明樟子松对北京市大兴区的气候、土壤等适应能力较强,生长状况良好,是适合本地区生长的绿化美化常绿树种。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的和林格尔沟壑区造林示范基地,以樟子松苗木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栽植密度下,对比测定施用和未施用菌根生物制剂的樟子松苗木的苗高、基径和冠幅。得到如下结果:(1)随着栽植密度由0.5 m×0.5 m增加到0.8 m×0.8 m到1.0 m×1.0 m,菌根苗与普通苗的苗高、基径和冠幅都在不断增大。(2)在3种密度下菌根苗与普通苗的苗高及基径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基径上尤为显著,菌根苗最大是普通苗的1.6倍,苗木冠幅在栽植密度为0.8 m×0.8 m时较为显著,可以看,出菌根苗在3种密度中的长势均优于普通苗,这也说明了施用菌根生物制剂对樟子松苗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Ⅰ—69、Ⅰ—72杨进行造林试验,采用0.5米×0.5米的株行距,3年可生产纸板材;生产造纸材以1.0米×1.5米或1.0米×2.0米株行距为宜.0.306公顷的高密度短周期试验林,3年共投资4321.32元,获纯利6202.67元,是投资的1.44倍。其中株行距0.5米×0.5米,1.0米×1.5米和1.0米×2.0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9、1∶4.7和1∶5.1。  相似文献   

20.
荒漠草原地带牧防林营造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草原干旱缺水,提高造林成活率是关系牧防林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为了探索牧防林营造技术,从种苗、季节和造林技术措施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得出荒漠草原地带造林采用容器苗、1年生苗,秋季造林,同时采用座水造林、高分子吸水剂蘸根、4年生大苗造林后截干等措施是造林取得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