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水稻生产状况 朝鲜水稻生产发展很快。1946年全国平均每公顷稻谷产量仅为2.52吨,1949年3.03吨,1974年上升到5.9吨,分别比1946年和1949年增产234%和194%。进入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和良种化的发展,单产飞跃增高。1980年全国平均每公顷7.2吨,1989年竟达7.6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1946年和1949年的3倍和2.5倍。44年来每年每公顷递增118公斤。据IRRI Rice Facts的1988年资料,朝鲜1985—1987年平均每年种植水稻85.8万公顷,总产600万吨,平均每公顷7吨。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1980年,日本水稻生产遭受严重的冷害,全国平均每10公亩糙米产量412公斤,作况指数为87%,是继作况指数83%的1953年以来战后第二个歉收年。全国糙米总产量降到6,962,000万吨(比1979年减少2,206,000万吨),水稻和陆稻的冷害损失达5,069亿日元,包括旱田作物,冷害损失共达6,900亿日元,是历史上损失最大的一年。全国糙米总产量  相似文献   

3.
吕彬 《世界农业》1993,(8):25-25
日本总国土面积的82.5%为山地和丘陵,耕地仅占14.8%,其中一半以上为水田,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不足0.5ha。水稻是日本维持生计的作物,低温冷害严重危胁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从日本稻作历史来看,许多歉收年都是因冷害造成的。据统计,最近20年间(1971—1990)被害率超过5%的冷害年有5年(1971、1976、1980、1981、1988),其中1976、1980及1988年发生冷害面积均超过100万ha。仅1980年,因遭受罕见冷  相似文献   

4.
苏联的水稻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全国水稻播种面积与产量,1949年仅17.4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稻谷产量仅1.73吨,1974年增至49.6万公顷,平均每公顷稻谷产量增至3.67吨,1987年增至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新城子区共有十万亩稻田。1980年以前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于500斤左右。1981年起,在该地最低产的大屯大队建立了防御冷害试验区,开展低洼冷凉型低产稻田技术改造试验,以促进十万亩低产田技术改造和均衡增产。试验在新城子区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由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区水田指挥部、科委、农业局等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经过两年试验和示范,促进了十万亩低产田的大幅度增产。1982年十万亩稻田单产达784斤,比1980年598斤增产31.1%。两年总增产稻谷1750万斤,总收益437万元。大屯大队2100亩稻田1982年单产达1070斤,比1980年561斤增产90.7%。两年总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黑龙江垦区属寒地稻作区,平均每3~4年就会遭遇1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是一种气象灾害,影响垦区水稻生产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垦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影响,造成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生理障碍,低温冷害是寒地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印度尼西亚的农业有一定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增长较快,从1969年开始的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水稻产量平均每年增长4.2%,1979年为1,750万吨;近三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4%,1981年达2,230万吨。 随着水稻的增产,大米进口大大减少。1979年印尼进口大米260万吨,是世界大米  相似文献   

8.
日本北海道和东北地区的作物冷害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突出表现在现在冷害年的作物产量高于1955年以前的高温丰收年的作物产量。说明通过长期研究抗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但是作物冷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日本北方1980、1981、1983年三个冷害年,都使农作物遭受重大减产,作物冷害问题尚是日本北方许多农业科研机构的重大课题。多年来,日本对水稻冷害研究较多,通过培育耐冷品种,保护栽培早育壮秧,孕穗期灌深水防御障碍型冷害和采用防风网等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受低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1996—2000年期间水稻年均插种面积3112.9万公顷,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20%,稻谷年均总产19619万吨,占世界稻谷总产33%,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较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长期以来水稻生产一直以高产为目标,无论是品种选育,还是栽培技术研究,都以高产为主攻方向。2001年全国水稻平均单产6350公斤/公顷,比同期世界稻谷平均单产高64.85%。  相似文献   

10.
赵镛洛 《世界农业》1989,(2):44-45,47
一、日本现行水稻品种耐寒性鉴定方法 所谓耐寒性在日本主要指障碍型冷害抗性而言,日本水稻耐寒性鉴定方法,按其试验手段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短期低温处理 利用人工气候室或深水冷水槽,在水稻障碍性冷害最危险期,即止叶与倒数第2叶叶耳间距达-2—1厘米时,设置低温。人工气候室以12℃处理4昼夜,冷水槽以13℃、30  相似文献   

11.
日本稻种在山东水稻生产和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至今,山东引进国外稻种资源689个,其中日本稻种329个,直接用于生产11个,具有日本稻种血缘的改良品种30个,累计种植面积3500万亩,增产稻谷17.5亿公斤左右。农垦57、京引119、中国91、鲁粳1号、临稻3号等对提高山东水稻产量、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江苏省14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江苏省近30年单季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近30年来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的总冷害次数达155次,其中轻度冷害109次,中度冷害28次,重度冷害18次,以轻度冷害为主;在时间尺度上,以20世纪80年代冷害频次最多,之后20年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除轻度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呈"北少南多"的特征外,中等冷害及重度冷害在30年里多呈"北多南少"的特征;江苏省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累计低温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危险性较小,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苏省14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江苏省近30年单季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近30年来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的总冷害次数达155次,其中轻度冷害109次,中度冷害28次,重度冷害18次,以轻度冷害为主;在时间尺度上,以20世纪80年代冷害频次最多,之后20年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除轻度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呈"北少南多"的特征外,中等冷害及重度冷害在30年里多呈"北多南少"的特征;江苏省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累计低温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危险性较小,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冷害是日本农业生产上的一种主要气象灾害。历史上3次大的饥荒和明治年间的多灾时期都是冷害造成的。 日本对冷害的研究开始于明治时代,三十年代初期连续发生严重冷害,政府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系统的研究,近50年来,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在生产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冷害的时空分布 日本有较长期的气象观测和较准确的产量资料。他们用各种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从1600—1959年的360年中,灾年96次,其中约有2/3是由于冷害引起的,平均5.6年一遇。冷害的发生还具有准周期的特点,即频繁发生时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1999,(1)
亚洲是水稻主产地区,播种面积约占世界水稻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年产稻谷5.2亿吨左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50%。近年来,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开发开始为亚洲产稻国所重视。1.生产概况越南:目前越南杂交水稻发展较快,1994年收获面积达10万公顷,早季产量每公顷6.8吨,一般比常规稻增产30%,最高达50%,到本世纪末计划推广13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质资源耐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属喜温性作物,低温冷害造成水稻减产是显著的。目前,水稻冷害已成为国际上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我国严重冷害的机率一般为三至四年一次,根据各地低温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的相关分析,我国每年因冷害损失稻谷约30~50亿公斤。世界各国对水稻冷害的研究十分重视,而选用耐冷品种是防御冷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之目的在于通过对江苏省水稻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的耐冷性鉴定,筛选出耐低温的种质资源,提供育种作亲本或生产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喜温作物,起源于热带,对冷温不能适应,如在孕穗期,开花期遇上冷温或寒露风,便会产生“障碍型冷害”,严重影响水稻开花结实,空壳率增加,产量降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即双季稻种植地区,晚稻生产常遇到冷温危害,致使晚稻生产极不稳产,晚籼稻尤其如此。湖南湘西北地区,近二十多年来,平均每三至四年就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低温冷害,晚稻的空壳率高达20—30%,每亩产量少收稻谷一、二百斤。广东农业科学院调查,一九七八年广东省发生严重的“寒露风”冷风危害,晚稻的结实率比往年低15—20%,千粒重降低2—3克,全省晚稻总产、亩产分别比一九七七年减少14%和13%。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通讯》2005,(5):48-48
香优61是2001年10月四川省审定的软米优质稻,1999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稻香杯”奖,2002年四川省农业厅下达推广计划推广该品种。项目实施2年,累计推广面积60万亩,平均占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的21.3%,平均亩产518.3kg,比项目区前3年(1999~2001)平均亩产508.2kg(对照品种为高产杂交稻)增产10.1kg,增幅1.99%,超过了计划指标,累计生产软米优质稻谷31.1万吨,新增稻谷0.61万吨,新增总产值1.329亿元,  相似文献   

19.
正1水稻生产现状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水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2900万公顷左右,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7.2%;稻谷总产量达到1.8亿吨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39.2%,平均667㎡产量为410㎏左右,比世界平均产量高38.3%,在主要产稻国家中名列前茅,稻谷总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2.25%,为世界第一。水稻是中国的第一大作物,各级政府对水稻生产一直很重视。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低温是水稻的重要气象灾害。建国以来,辽宁地区先后发生了七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四年发生一次,冷害频数达27%。一般冷害年水稻减产15—20%;重度冷害年减产40%左右。我们从1978年开始,研究温度条件与水稻生态特性的数量关系、冷害指标及品种分区等,现报告如下。一、水稻一生的基本热量条件1.水稻各品种总生育日数、积温和产量的关系水稻生育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不同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