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具备碳源和碳汇的双重功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具有代表性、连续性、稳定性、数据丰富等特点,不仅有助于探索土壤质量演变规律,而且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文献分析,论述了我国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发展、重要作用以及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本质关系,发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存在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足、试验设置落后、数据资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并在建立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网络、加强跨学科间的交叉、深入分析土壤固碳效应的内在机制、强化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中,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一般采取既"长期",又"定位"的方法,它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等特性,并且该方法信息量丰富,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能为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它具有常规试验不可比拟的优点.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生产实践,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特点以及长期定位田间试验,谈谈在土壤中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化肥试验网肥料定位试验总结 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历经15年,先后进行有机无机氮肥定位试验(1977~1991年),有机无机配合三要素定位试验(1979~1991年),硼肥定位试验(1985~1991年),化肥品种及含氯化肥定位试验(1987~1991年)。通过定位研究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相互关系,对全省主要各大土壤类型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的土壤肥力和肥料增产效果进行监测,包括有机肥、化肥用量和配比、化肥品种、轮作制中施肥技术,摸清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的变化和土壤养分盈亏情况,配合含氯化肥和微量元素试验,对全省化肥需求和施用进行预测预报,为化肥的生产、进口、  相似文献   

4.
国外近百年来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一、国外长期肥料试验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中叶,欧洲农业处于大变革前夕,轮荒农业逐步为休耕轮作和四区轮作代替,对植物营养的研究兴盛起来,植物营养和土壤施肥的学说和著作相继出现,英国学者遂于1843年在英国洛桑(Rothomsted)试验站Broadbalk试验地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肥料长期定位研究。随后,美国、芬兰、挪威、丹麦、东德、西德、法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奥地利、比利时、苏联、日本等国相继设置了50年以上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这些试验研究,不仅为欧洲农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甘肃省化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近10年甘肃省在化肥施用,植物营养及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水稻不同施肥处理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水稻谷物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用含氯和含硫肥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湖南祁阳的红壤稻田进行了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多年连续施用含氯和含硫肥料尤其是含硫肥料会造成土壤酸化。Cl^-1易随水流失,长期连续施用不会在土壤中大量残留;而长期施用含硫肥料,SO4^2-在表土层和底土层中有明显的累积,累积的SO4^2-因改变了土壤的化学性质而对水稻生长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稻田地力贡献与合理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具有各异性、持续性、相关性和稳定性四个特点。在水稻生产中,应充分重视土壤肥力的培育和提高,才能提高肥料施用效益。根据作物肥料效应大小,水稻施肥应氮钾肥配合施用,旱作则要氮磷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9.
稻草还田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肥料结构的变化,稻草还田越来越被农业生产单位所重视。因为稻草还田是提高地力、增加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但稻草还田效应受气候条件和作物养分供给状况的影响,它不象单纯施用化学肥料的效应那么明显。因此只有多年定位试验才能对稻草的效应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探讨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我所自1983~1988年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现将6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肥料联网试验总结会于 2 0 0 2年 1 1月 5~ 8日在哈尔滨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总局农业局有关领导、参加肥料联网试验的各肥料生产厂家代表、各肥料试验点有关人员等。本年有肥料生产厂家1 5家的 1 9个产品参加了联网试验 ,会议进行了肥料试验材料汇总 ,对试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果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蔗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传统果品。为了使果蔗施肥更加合理化,方便培育“健康、肥沃、安全”的果蔗土壤,确保果蔗的可持续发展,对果蔗测土配方的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要保证果蔗产量与品质,必须做到建立长期定位地力监测网点;实行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环境;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料。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1年(1981~2002)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条件下,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和水稻干物质生产均有显著影响。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水稻产量增加2.69%~11.16%,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明显提高(主要在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5):44-44
4月25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山东金正大集团联合组织的“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协调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研究制定了缓控释肥料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方案,为加速缓控释肥料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有机肥的后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残留养分对粮豆作物的增产效果至少在3年以上,长期施入的有机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施有机肥在增加磷养分的同时,还通过有机质的调节作用促进了土壤磷有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棒棒”氨基酸液体肥料是山东省青岛优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主要成分为动物性复合氨基酸(NPK≥10%)。该产品能促进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增强,实现早熟高产。2006年春季,东港市草莓研究所的试验示范表明,“棒棒”肥具有促早熟、高产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苏北水网地区发展“三水”(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增加肥料饲料来源与解决农村沼气原料不足的问题,近两年我们对“三水”的生长习性、放养技术进行了定位观察与综合试验.1983年利用农家沼气池进行了以“三水”为原料的发酵产气试验,并结合进行室内辅助试验.现将部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付胜昔 《河南农业》2018,(34):15-15
一、试验目的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农技土肥水便函〔2017〕73号《关于开展2017年“金正大”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在商丘市安排了“金正大”硝基复合肥肥效田间示范.目的是通过田间示范,了解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硝基复合肥(15-5-25)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优化用法用量,评价产品的增产增收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我们按照《2017年“金正大”新型肥料试验示范方案》的要求,安排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肥料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质量,保持土壤肥力。增施肥料,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0%~50%,产量的1/3~1/2是肥料的作用或贡献,其余是土壤肥力的作用。由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多年多点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的养分比例约为3∶2。水稻是凌海市主要的粮食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原创性的理论依据,刘更另院士于1975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布置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即:处理一:SO42-,采用舍SO42-化肥:(NH4)2SO4+K2SO4+过磷酸钙.处理二:Cl-,采用含Cl-化肥:NH4Cl+KCl+KH2PO4;处理三:隔离区(CK),施用化肥NPK.即: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3个处理NPK用量相同.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对水稻产量没有多大影响;(2)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能够提高水稻生物产量.据1982-2007年26年的总产量(生物产量)统计,SO42-处理(484 952.9kg/hm2),比CK处理(478408.9kg/hm2)高6544.0kg/hm2,比Cl-处理(482 157.3 kg/hm2)高2 795.6kg/hm2.(3)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20.
<正>2月26日,“2019镁肥应用国际峰会”在广西桂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合作时报社、国际镁营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资传媒、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议以“镁肥创造农业新价值”为定位,洞悉肥料转型新形势,发力镁肥应用与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际镁营养研究所所长张福锁,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肥料与节水处主任科员陈明全,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