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皮石斛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近3年的连续跟踪调查,基本掌握了设施栽培铁皮石斛()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铁皮石斛生产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铁皮石斛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铁皮石斛的主要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常见的害虫有蜗牛、蛞蝓、斜纹夜蛾、红蜘蛛、蚜虫、粉虱、小地老虎等,并对以上害虫的发生、为害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防控铁皮石斛的虫害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铁皮石斛黑斑病初发期,用450g/L咪鲜胺水乳剂推荐剂量有效成分150~225g/hm~2,连续用2次,间隔7~10d,施药后14d防效可达87%以上,并对铁皮石斛和其它非靶标生物安全。450g/L咪鲜胺水乳剂可以用于防治和控制铁皮石斛黑斑病。  相似文献   

4.
梢枯病是浙江省武义县寿仙谷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与品质,而鉴定枯梢病的病原菌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铁皮石斛染病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柯赫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与基因序列比对分析(Alta1、EF-1α、RPB2、ATP、His 3)等,明确了引起浙产铁皮石斛梢枯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461%(体积浓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7和14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8.35%和65.97%,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50%多菌灵。本研究明确了铁皮石斛梢枯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获得能够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微生物抑菌物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代谢产物,为后续浙产铁皮石斛梢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其原球茎悬浮液培养能很好地解决铁皮石斛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及其有效成分多糖提取原材料不足的问题。为提高铁皮石斛原球茎悬浮液培养技术,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铁皮石斛原球茎悬浮液培养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异噻唑啉酮对铁皮石斛组培生产中细菌污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植物.近年来从事铁皮石斛组培生产的企业日趋增多,为实现盈利,生产中污染率的控制是关键技术之一.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控制细菌污染的有效方法,找到一种既能达到防治污染,又能促进试管苗生长发育的杀菌剂--异噻唑啉酮(isothiazolone).  相似文献   

7.
金钗石斛原生态集约化栽培种植区病害重于虫害;习水河流域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重于赤水流域种植区域,病害发生普遍,虫害为局部或零星发生。介绍金钗石斛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普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铁皮石斛圆斑病发病率为30%左右.为探明引起铁皮石斛圆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对该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感病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型检测,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此外,采用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圆斑病菌(编号YPE-SH9)的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相符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菌株YPESH9的rDNA-ITS与露湿漆斑菌(AJ301995,AJ302001)在同一个分支上,同源性达100%;铁皮石斛接种露湿漆斑菌后均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说明铁皮石斛圆斑病是由露湿漆斑菌引起.对峙培养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自铁皮石斛的内生真菌YPESH-1,对露湿漆斑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明确YPESH-1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9.
容县铁皮石斛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沛恩 《广西植保》2012,25(2):20-23
铁皮石斛(Denelrobium candidum Lindl)是珍稀名贵中草药材之一。近几年来,容县正在兴起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且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2007年的100多平方米,猛增到2011年的5600多平方米,全年总产量达6200多公斤,产值达900多万元。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有效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皮石斛炭疽病是近年来发生在浙江铁皮石斛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危害石斛的叶片,形成圆形或近圆形并有凹陷的黄褐色或黑色叶斑,严重时叶片枯死,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对铁皮石斛炭疽病典型症状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选择11种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病菌抑菌效果接近100%。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茎基部2种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皮石斛茎基部病害是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明确引起浙江铁皮石斛茎基部主要病害的病原菌,采集具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结合田间症状,明确浙江铁皮石斛茎基部主要病害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引起的白绢病和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枯萎病。两种病害都侵染茎基部和茎,并最终导致整株死亡,区别是白绢病发病初期病部通常呈水渍状、褪绿、略肿大、有时伴有黄色液体渗出,后腐烂枯死;枯萎病初期茎秆褪绿、萎蔫,后缢缩干枯而死。湿度大时,前者病部遍布白色绢状菌丝体;后者病部出现白色及粉红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12.
石斛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张明娟 《植物医生》2005,18(1):25-25
石斛别名吊兰花,是传统的名贵中药,也是当今制药行业用于生产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料.1998年经国家中药管理局批准,在赤水市建立石斛生产基地,2003年全市种植石斛面积200hm2,种植石斛已成为发展赤水市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但有许多准备种植石斛的农民朋友对其栽培管理不了解.现将石斛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大田条件下20%噻森铜悬浮剂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为合理使用农药和制定最终残留提供参考。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铁皮石斛中噻森铜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硫代硫酸钠溶液衍生化,离心,盐酸净化,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检测。当噻森铜在铁皮石斛中的添加浓度为1.0、5.0、10.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1.4%~1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8.0%,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噻森铜在铁皮石斛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5.7~10.0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0%噻森铜悬浮剂按有效成分400和600mg/kg施药3次和4次,末次施药后14、21、28d,铁皮石斛样品中噻森铜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0~8.28mg/kg、1.0~3.867mg/kg、1.0~2.727mg/kg。建议在铁皮石斛上使用20%噻森铜悬浮剂时,有效成分用药量280~400mg/kg,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28d。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MS) 同时测定铁皮石斛茎和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这2种农药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 (PSA)、C18和石墨化碳 (PC) 净化。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10~60 mg/kg添加水平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90%,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3.2%~4.1%;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4%, RSD为1.7%~4.4%。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 (LOQ) 均为 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消解较慢,12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40%和72%,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80%和94%。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8.1 d。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37.5 g/hm2施药1~2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3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3 mg/kg。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187.5 g/hm2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90 d时,吡唑醚菌酯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8 mg/kg。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和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铁皮石斛(Denderobium andidium Wall. exLindl.)是名贵的中药材。随着大面积的人工栽培,石斛黑斑病在移植苗上普遍发生,已是石斛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病害。石斛黑斑病在义乌地区开始发生于4月下旬或5月初,主要为害移植苗的叶片,引起黑褐色病斑(图F)。  相似文献   

16.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量检测铁皮石斛中的咪鲜胺残留,用乙腈提取铁皮石斛植株中的残留咪鲜胺,分析色谱柱为C_(18)(100mm×2.1mm×2.6μm),以甲醇和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保留时间和质荷比对咪鲜胺予以定性确认,以m/z=308.07为检测定量离子。咪鲜胺出峰时间在3.87min左右,方法检出限为0.52μg/kg,平均回收率在89.2%~114.7%之间。该方法灵敏、准确、定量范围宽、耐用性强,可作为铁皮石斛中咪鲜胺残留的可靠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17.
<正>铁皮石斛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等药用价值,而病害的危害是影响铁皮石斛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疫病、黑斑病、煤污病、黑腐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软腐病、叶锈病、根腐病。1炭疽病1.1发生症状叶片上出现褪绿小点并逐渐扩大,形成深褐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轮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叶片及茎秆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轮纹病的病原菌及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11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铁皮石斛病样中分离到的菌株TPLW01在致病性试验中表现出的症状与其田间自然感病症状一致,证明菌株TPLW01为铁皮石斛轮纹病的致病菌。该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初期为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上长出同心环状排列的暗绿色至黑色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形,有3~5轮分枝;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5.0~7.5μm×1.5~2.5μm;形态特征与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一致。该菌rDNA-ITS序列的Gen Bank登录号为MF939638,与露湿漆斑菌(登录号KX421205.1)同源性为100.0%,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 500倍液、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达到100.0%,表明这4种药剂可用于铁皮石斛轮纹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9.
在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研究中,获得了对组培苗的生长呈现不同影响的两株内生真菌DCN-1和DCN-3,为探究其对组培苗和原球茎生长的影响,首先对已分离纯化的菌株DCN-1和菌株DCN-3进行菌株形态和ITS1-5.8S-ITS2区段序列鉴定;采用孢子悬浮液注射和菌丝体附着伤口的方法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和原球茎进行接种,观察组培苗的生长情况;参照柯赫氏法则对菌株进行重新分离,并结合切片观察结果验证侵染情况。结果显示:菌株DCN-1和菌株DCN-3分别与Myceliophthora verrucosa、G ibberella moniliformis的相似度最高,其中菌株DCN-1对组培阶段和移栽后的组培苗和原球茎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菌株DCN-3会导致组培阶段的植株苗枯萎甚至死亡而对移栽后的组培苗影响不大,但抑制原球茎的生长。徒手组织切片观察及二次分离结果分析显示:两株内生真菌均成功侵染植株体内,并确定相应植株的生长状况与该两株内生真菌的侵染相关。两株内生真菌在在营养较丰富的组织培养条件下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和原球茎造成不同的影响,为探究其与铁皮石斛的相互作用和促进铁皮石斛植株生长及有效活性物质产生的复合型菌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腐病是危害浙江省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之一,鉴定根腐病的病原菌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明确前期经柯赫法则验证为病原菌的镰刀菌(编号为GF-14)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内源转录间隔区(rDNA-ITS)、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和RNA聚合酶基因(RPB1和RPB2)等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