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分析了202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及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态势,2022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2%,同比增长3.3%,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增至29个,批准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1个。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来看,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迭代升级,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必将持续提高,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将成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其争议性也随之浮现,本文作者针对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常用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性状改良和生物安全性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7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2011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的作者Clive James透露: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5年持续增长。2011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2010年1.48亿公顷的基础上新增1 200万公顷,达到1.6亿公顷,较2010年再增长8%。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以来的15年间,已有29个国家成千上万的农民决定种植以及重新种植转基因作物,全球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2.5亿公顷。2011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29个国家中,19个为发展中国家,10个为发达国家。排名前10位的国家种植面积均超过  相似文献   

4.
正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到2015年已满20周年,在此期间,转基因作物全球商业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种植面积大幅增加。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70万公顷,2015年种植面积为1.8亿公顷,增长100余倍。截至201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0亿公顷。二是种植国家有所增多。2015年,全球有28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有20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在全球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90%以上的面积。尽管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发展中国家增速加快,但转基因作物种子市场价值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格局依旧存在。具有复合性状的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和改善产品营养与品质的第三代转基因作物的增长呈主要特性。受转基因作物市场需求、政府审批与监管等因素的影响,种植国家可能出现种植、退出和再种植的现象,从而导致种植国家数量的波动变化。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应加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的研发,特别是第二代转基因作物与第三代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制定合理的转基因农作物审批政策和严格的安全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发展网络”近日发文称,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肯尼亚正成为领先者。1非洲各国跃跃欲试在2008年之前,南非是非洲大陆唯一一个种植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大豆的国家。此后,埃及开始种植转基因玉米,布基纳法索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但是现在,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马拉维、马里、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和加纳都在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田间试验(这通常是允许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第一步),试验的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棉花。  相似文献   

7.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艳艳 《浙江农业科学》2010,1(6):1177-1181
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面积、国家、品种、特性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总结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基因植物的普遍种植对土壤安全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外源基因在土壤中的残留途径及行为、转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转基因作物土壤生态安全性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转基因作物的市场价值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转基因方面,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对转基因问题的政策和实践,为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成功种植,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从抗咀嚼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和抗刺吸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两方面,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在关注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科学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社会公众也日益关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2个方面。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保障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最大的成果就是转基因作物,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几个问题出发,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利用价值及其安全性的分析,认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可持续发展及其食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杜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324-8326
回顾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历程,分析了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特性和潜在的风险,并对未来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与商品化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是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推广的前提,全面了解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对于指导当前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实施以来的数据为依据,全面分析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中使用的基因、改变的性状、转化方法和推广的面积等参数标准,试图阐明当前转基因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当前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成果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两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转基因植物产业化以及规范政策和管理现状,包括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具有传统农作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人类未来生活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风险。在此背景下,论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优越性、安全性问题、管理和发展策略,旨在说明转基因作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其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帮助公众识别和自觉抵制反转谣言,促进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和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流传较广的反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谣言进行了剖析,并根据科学实验结果和真实情况对事实加以澄清。本文还进一步揭露了反转谣言的谬误和危害所在,证明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环境都是安全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成就,进一步阐述了在中国实现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广阔的前景,并指出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为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颖  王颖  韩成贵 《农学学报》2022,12(10):44-50
针对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改良中的应用,笔者简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回顾了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品种改良中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及品质改良中的主要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转基因植物,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人们对转基因作物释放后潜在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转Bt基因作物可以通过根系分泌或植株残体的形式将Bt蛋白释放到土壤中,残留的Bt蛋白在富集的过程中有可能对土壤生态环境中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等造成影响,但这些影响作用因不同的Bt作物和不同的土壤环境而不尽相同。商业化转Bt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环境释放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可能影响仍需要在不同生态区开展长期定位检测和评价。本文对转Bt基因作物的发展及其种植和秸秆降解过程中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为转Bt基因作物对土壤环境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转基因大豆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中转基因大豆占有47%。基因转化技术迅速发展为大豆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论述了基因枪法、农杆菌转化法以及花粉管通道法的利弊,并分析了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现状,以期为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