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清蛋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试验组羊按10g·kg^-1·d^-1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草粉,在试验的第0,7,14,21,28,35,42,49天,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球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而γ球蛋白从试验的第14天起持续下降,白蛋白在试验初期降低,而在试验后期无明显变化;白蛋白/球蛋白值(A/G 相似文献
2.
将10 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 只,试验组羊按10 g·kg- 1·d- 1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草粉,在试验的第0,7,14,21,28,35,42,49 天,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球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而γ球蛋白从试验的第14 天起持续下降,白蛋白在试验初期降低,而在试验后期无明显变化;白蛋白/球蛋白值(A/G)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或P < 0.01),说明中毒羊肝、肾等器官受损,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羊按 10 g/ ( kg· d)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干粉 ,定期采血 ,进行血液 RBC、Hb、PCV、WBC、白细胞分类记数和全血淋巴细胞空泡变性的测定 ,并计算 MCH、MCV、MCHC。结果表明 ,RBC、Hb、PCV、MCH、MCV、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变性 ,中毒羊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抵抗力降低 ,贫血属小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5.
奶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n=5)和对照组(n=5),分圈饲养,试验组羊按10 g/kg.d剂量饲喂冰川棘豆粉.试验前及试验后的第7、14、21、28、35、42 和4 9天各采血一次,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试验的第7天起持续升高;从试验的第14天起, 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尿素氮(BU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第35~49 d,血清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从试验的第7天起,血清α-甘露糖苷糖(AMA)活性迅速降低,整个试验期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无明显变化.说明冰川棘豆对心、肝、肾、脑等器官有一定毒害作用, 冰川棘豆中含有吲哚兹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6.
西藏阿里地区牲畜冰川棘豆中毒灾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阿里地区冰川棘豆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生态分布、危害状况、牲畜中毒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阿里地区毒草主要为冰川棘豆,其分布面积超过209.25万hm2,占阿里地区草场总面积的10.97%;革吉、改则和措勤3县灾害较严重,分布面积达175.46万hm2,占阿里地区冰川棘豆总面积的83.85%;冰川棘豆全草有毒,花果期毒素含量最高,主要危害马属动物,其次为山羊和绵羊,牦牛有一定耐受性,对羊羔危害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生产。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综合利用冰川棘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10.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每天以10g/kg的剂量,经瘤胃瘘管给山羊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粉,20d后受试羊(n=8)陆续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中毒症状,中毒羊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精氨酸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尿低聚糖及其中甘露糖含量明显升高,血清α-甘露糖苷酶活性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下降,脑脊液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明显升高。表明甘肃棘豆对山羊脑、肝、肾、心和其他脏器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并能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其有毒成分属于吲哚兹定生物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对4周龄肉鸡腹水综合症的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病鸡临床上以腹部膨大、呼吸困难、反应迟钝等为特征;病理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淤血,腹腔积水,右心室扩张,肺淤血、水肿,肝肿大;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肺、肾发生充血、淤血、水肿及实质细胞发生损伤性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甘肃农业大学教学农场乳用山羊的副结核病作了系统的报道.首次在国内对山羊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成功的分离,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症状和损害的特点,并讨论了净化病羊群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鼠实验性小花棘豆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千克体重1、5、1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63 d后采集小鼠心、肾、肝、脾、肺、脑等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小鼠肝脏系数、肾脏系数和肺脏系数增大,脑系数、心脏系数和脾脏系数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镜检发现小花棘豆中毒小鼠大脑、小脑、肾脏、肝脏、脾脏等组织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神经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化,且HE染色变淡。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小鼠组织器官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小花棘豆中毒可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广泛性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4.
脱氧鬼臼毒素对粘虫具有一定的拒食、胃毒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不同浓度处理,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症状。高剂量处理(20mg/mL)可使试虫拒食。中等剂量处理(10mg/mL)可致试虫抽搐、皱缩和拉稀,最终死亡。低剂量处理(2mg/mL)可明显抑制试虫的生长发育:可使幼虫虫体变细变短;可引起幼虫蜕皮异常,且5%的中毒幼虫最后因难以蜕掉旧表而死亡;可引起幼虫产生超龄;对幼虫头壳大小有明显的影响;可显著延长幼虫和预蛹历期,而对蛹历期无明显影响;可使幼虫(除超龄)体重明显减少,而使超龄蛹重明显增大;可引致粘虫产生畸形蛹而死,且超龄和正常龄期试虫合计畸蛹率为68%;可引致粘虫产生畸形成虫而死,且超龄和正常龄期试虫合计畸形成虫率为17%。 相似文献
15.
从喜树叶中分离出一种淡黄色针状结晶,含量约为0.01%,熔点为264~267℃。经TLC,IR,NMR,MS分析证实为喜树碱(camptothecin),毒性试验证明是喜树叶的主要有毒成分。给奶山羊灌服喜树叶(干粉)10g/kg或喜树叶粗提物0.16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3d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的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出血性腹泻、脱水、肌肉震颤、昏迷和死亡;主要病理学变化为WBC减少,PCV升高,出现血尿、蛋白尿、糖尿和尿pH降低。浓缩尿中可检出喜树碱。病理学变化有胃、肠、肝、肾、淋巴结、脊髓充血、出血、变性和坏死。 相似文献
16.
17.
麻城黑山羊选育效果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四川简阳大耳黑山羊公羊和麻城黑山羊母羊进行1次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自群繁育时,建立1个育种核心场与几个育种场,形成育种繁育体系,2006年对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观测。[结果]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公、母羊初生、3月龄、12月龄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6.29%、7.78%、9.57%和5.71%、9.23%、8.97%,体尺指标也有提高;产羔性能十分突出,产双羔以上母羊比例高达82.30%,平均年产羔率达到346%;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12月龄屠宰率为51.4%、净肉率为34.8%、肉骨比为3.88,与选育前相比,屠宰率有明显提高(P<0.05);繁殖性能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各项生产性能均得到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个小花棘豆中毒组、4个解毒组(小花棘豆添加量分别为日粮的5%,10%,15%,20%)和一个间期对照组,进行为期30d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束,取其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毒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随小花棘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肝肾系数增大,睾九、脾脏系数缩小,且损伤程度均随小花棘豆剂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病理学检查表明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肾脏基底膜脱落;而解毒组的睾丸系数、脾脏系数、肾脏系数与中毒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说明棘毒净对小花棘豆引起的大鼠中毒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12只西农莎能奶山羊泌乳羊一些行为进行了昼夜24小时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昼夜采食时间为245.67±56.81分钟,食后反刍来临时间为76.42±22.47分钟,反刍时间为534.83±79.30分钟,反刍周期数为19.25±2.38次,昼夜共反刍551.42±87.19个食团,咀嚼速度为1.23次/秒,咀嚼次数为32681.95次,反刍多在夜间卧地进行。昼夜采食与反刍时间的比值为1:2.29。昼夜游走和站立的时间为400.53±166.25分钟,昼夜卧息时间为583.92±145.76分钟,昼夜差异极显著(P<0.01)。昼夜睡眠时间为145.33±62.80分钟。昼夜排粪、尿的次数分别为45.67±15.26、10.92±3.03次。昼夜躺卧比站立、游走时间稍长。争斗之间个体差异很大,变异系数为130.67%。以上结果可为西农莎能奶山羊的推广、疾病诊断及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引进陕北的辽宁绒山羊是否含有安哥拉山羊血液,对随机选择的30只绒山羊血样的线粒体DNA(mtDNA)基因中的D-loop区进行测序并与安哥拉山羊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品种与安哥拉山羊的mtDNA D-loop全序列长度为1 212~1 213 bp,变异碱基位点共63个,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5.20%。辽宁绒山羊品种内核苷酸差异变异范围较大,为1.0~3.5,而安哥拉山羊品种内核苷酸变异范围为0.9~1.2。辽宁绒山羊与安哥拉山羊品种间的核苷酸变异范围为0.8~4.4。辽宁绒山羊品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63~0.02616,差异较大;而安哥拉山羊品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80~0.00287,且差异较小。辽宁绒山羊与安哥拉山羊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81~0.02165,其中14号羊与所有安哥拉山羊的遗传距离都较近,最小的距离为0.00081,甚至小于安哥拉山羊品种内个体差异。由此可见,引进陕北的辽宁绒山羊中某些个体可能含有安哥拉山羊血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