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遗传基因的品种进行杂交,并培育杂交后代,杂交育种对牡丹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牡丹开花授粉习性和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将杂交育种应用在培育牡丹新品种,皆在完善培育牡丹新品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同种源及不同种源间的凤丹优株人工杂交,种源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不大;不同种源的凤丹人工杂交比自然杂交单果种子数多,但种子均重和种子大小较自然杂交略小;不同种源凤丹与7个中原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香玉杂交、邵阳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菏泽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邵阳凤丹与霓虹焕彩杂交,单株种子重均超过12 g;不同种源凤丹与3个日本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太阳杂交单株种子产量最高(92.64 g)。该研究为利用传统育种手段进行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的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工杂交是花卉新品种繁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丰富菊花品种,利用我国菊花资源进行杂交繁育,选用墨丝和白鹭横江互为杂交后,培育出了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牡丹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文报道了兰州和平牡丹园培育紫斑牡丹新品种的方法和过程,讨论和分析了新品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主要结果有:①20年从32万多株实生苗中选育出9种花色、7种花型、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②甘肃紫斑牡丹品种(群)与中原普通牡丹品种(群)大规模反复杂交,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大量选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③按色、类、型、组和品种五个等级组成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色型兼备、科学实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牡丹是异花传粉植物,为了克服现有牡丹品种的不足,培育花色奇异、花型丰富并具有各种用途的优良品种,采用人工授粉法对牡丹进行杂交,既而从中培育出新品种,从套袋、母本人工去雄、晾花粉、筛花粉、杂交授粉、杂交后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牡丹人工授粉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洛阳市牡丹研究院获悉:该院培育的"紫蝶群舞"等12个牡丹新品种正式通过有关专家鉴定。绝了解,目前洛阳牡丹品种已达1200多个。据了解,牡丹大多采用杂交授粉方式,种子从发芽到开花至少需要3年时间,其性状的一致性、稳定性需经多年观察,因此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至少需要10年时间。经过10多年的培育,市牡丹研究院工作人员从数千株杂交实生苗中筛选  相似文献   

7.
通过西北品种群牡丹与其他品种群牡丹种群间杂交试验,以单花结种量作为衡量亲和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牡丹种群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以西北品种群牡丹为母本,与中原品种群牡丹、日本品种群牡丹的近缘杂交不存在不亲和现象,有较高的结实率,分别为14.6朵/粒,9.8朵/粒;与欧美品种群亚组间杂种远缘杂交,有一定结实性,但结实率很低,平均结实率为0.4朵/粒;以伊藤杂种为父本时,则表现不亲和.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品种群牡丹和其他品种群牡丹亲缘关系鉴定及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牡丹品种特性,选择培育出5个牡丹春节促成栽培新品种。从父母本选择、杂交方式、杂交工作准备、杂交工作实施、优良单株及初繁后的选择等方面介绍其培育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倩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42-43,47
综述了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牡丹繁育、品种间亲缘关系、花期控制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牡丹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杂交授粉的方法对日本牡丹“芳纪”的杂交亲和性进行探索,“芳纪”同时作为父母本分别与中原牡丹、西北牡丹、芍药进行杂交,共配置了24个组合,以单花结种量作为亲和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芳纪”作为母本时,组合间结种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芳纪×黑花魁”、“芳纪×墨楼双辉”、“芳纪×夜光杯”组合杂交不亲和,以“芳纪×紫楼镶金”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高.以“芳纪”作为父本时,除与芍药的杂交不亲和外,其余均表现为亲和,而这正是牡丹组和芍药组之间远缘杂交结实率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一、项目简介 (1)项目技术来源:本项目技术成果来源于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主持完成的国家"948"项目"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引进",该项目2004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项目验收,认定成果一项:"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杏李杂交新品种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4个品种,2003年11月通过由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新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2.
《三系杂交洋葱制种技术规程》(DB 1301/T 301—2018)规定了三系杂交洋葱的产地环境,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繁育,父本系的繁育,杂交种(F1)的繁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该标准为石家庄市三系杂交洋葱制种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洋葱三系杂交制种程序化、简单化、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提高洋葱的制种产量及质量,对杂交洋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洋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为了改变棉花种性,选出具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必须通过种间杂交,引入新的种质。因此,棉花的育种方法,也由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转向以种间杂交为主的综合育种。所以棉花的远缘杂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并已取得成效。从1927年Zaiger首次报道得到非洲棉(G.herbaceum)和陆地棉(G.hirsutum)种间杂交种以来,棉花育种工作者应用种间杂交方法,培育出一些新品种(类型)。如我国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牡丹的油脂价值及氮素吸收积累效应,选取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特性、氮素吸收积累量、油脂含量、籽粒产量等,以期为我国油用牡丹的丰产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成活率、开花率和结实率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株高、花干质量和冠幅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对于叶片和籽粒而言,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籽粒蛋白氮含量高于叶片,而籽粒非蛋白氮含量低于叶片。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向籽粒氮转运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表明紫斑牡丹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强。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大致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而不同品种油用牡丹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脂肪酸总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产量和百粒质量分别在153.28~172.06 g/株和29.13~33.26 g,并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武合讲 《北京农业》2010,(10):19-21
植物新品种的种子生产,包括常规种的良种繁育和杂交种的杂交制种,都属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常规种的良种繁育就是用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常规品种,良种繁育能否成功受常规品种的适用性和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影响。经审定通过的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早熟杏李新品种——味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是用李和杏通过多代杂交获得的果树新种类,是新兴的水果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SRAP标记对牡丹杂交亲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与亲本亲缘关系之间的联系,了解牡丹杂交亲和性的影响因素,以16个牡丹品种为试材,进行杂交试验。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亲本的相似系数在0.31~0.35时结实率较高。针对实际育种目标,提出了牡丹亲本搭配策略,在保证满足育种要求的前提下,为获得更多的杂交种子。应尽量选择亲缘关系稍远的品种形成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体系具有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的功能,配合该体系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年度新品种研发进展,鉴定杂交油菜新组合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在玉龙县进行杂交油菜新品种展示试验,以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部分牡丹花粉粒超微结构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电镜扫描观测了2个西藏野生牡丹种及10个中原栽培牡丹种花粉粒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14个供试材料中,大部分材料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其中滇牡丹的花粉粒为近圆形、大花黄牡丹花粉粒为超长球形。不同居群的滇牡丹、大花黄牡丹超微结构有一定差异。各材料在花粉壁表面纹饰上差异明显。通过研究牡丹花粉的超显微结构,可为牡丹园艺品种的起源、演化以及种类间亲缘关系等提供孢粉学证据,为西藏牡丹的新品种选育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扬州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禽种业》2008,4(4):25-25
新扬州鸡是江苏农学院1960年开始在扬州地方鸡种的基础上.经本品种选育、杂交改良和品种、品系繁育等途径.多年选育而成的“三黄鸡”类型的新品种,1983年底,经江苏省级鉴定正式定名为新品种,并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