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对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落叶松一般用材林和阔叶杂木林,从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落叶松大径木林中,由于抚育强度的增大使林分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向着更稳定的林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6):89-91
根据林龄和已经采取的抚育间伐次数,选择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中龄林小班2个,通过布设样地来调查树高、胸径、林木数量等林分因子,分析间伐次数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以及对蓄积量和径阶的影响。随着间伐次数的增加,林分密度减小,同时林分的平均径、平均高和单株蓄积量增加,且随间伐次数的增多,增加量越大;其中单株蓄积量的变化最为明显,间伐增加1次可提高37.95%,增加2次可提高76.35%。基于抚育间伐而实施的密度控制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日本落叶松的生长、提高了单株蓄积量和林分中大径木的数量,是培育日本落叶松大径木林最为核心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间伐时间和强度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实验种植基地的杉木1200株,在不同的始伐时间和不同间伐强度下进行了培育,研究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中幼林生长与间伐强度和始伐时间之间呈相关性.即始伐时间越早、间伐强度越大,杉木中幼林抚育效果就更好,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最大.所以,要想培育中大径杉木,应该在始伐期和强度间伐期进行研究,以取得最佳的种植效果.结合福建省邵武故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探索适合本地环境、气候、经营条件的抚育间伐方案,为实现杉木速丰林的经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按照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模式,针对孟家岗林场68林班13小班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根据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算出间伐时林分的直径分布,按照下层抚育间伐的方法确定间伐强度,科学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分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来确定抚育间伐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结束期和抚育间伐强度以及采伐木的确定.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的首次问伐在15 a时最佳;经初次间伐后.再次间伐的间隔期适宜时间为5 a;树龄达到35 a时应停止抚育间伐;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阃伐强度;利用三角形选树法可使林木对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辽宁东部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林分分析,提出了伐前更新红松的造林模式、异砧嫁接、病虫害防治和上层木采伐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辽宁东部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林分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抚育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施不同强度抚育伐的日本落叶松林分的调查表明:初植密度为1500~1800株/hm^2的林分,首次抚育伐的林龄应为12~13年,抚育方式为中、强度。与第2次抚育伐的间隔期为5~6年。第2次抚育伐宜采用小强度抚育伐,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不同抚育强度对落叶松林冠下红松和刺龙牙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抚育强度落叶松人工生态公益林林冠下栽植红松、刺龙牙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强度抚育冠下栽植红松、刺龙牙的高生长、地径、保存率及保留林木的生长状况都强于中、小强度抚育林分,40多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采取大强度抚育(蓄积强度50%),林分密度控制在150株·hm-2左右,郁闭度保持在0.5左右时,对落叶松林分及冠下红松、刺龙牙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试验四年的结果,就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随问伐强度增大,胸径提高量也增大,大径木比重增加,离散度低;冠幅也有随之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华北落叶松生产实际,将改培型大径级华北落叶松用材林林木分为大径材目标树、培育辅助木和一般利用木三类,依据不同选择要求,相对应地适时适地优化作业设计、抚育间伐、施肥作业等,通过采取不断调整林分密度,改良树木生长环境,加速立木的胸径生长,缩短成材期,提高材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用材林改良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管理》2015,(1):54-59
根据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不同抚育采伐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活立木分布格局、兴安落叶松树种及其不同龄级活立木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抚育采伐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活立木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影响。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活立木在0~2m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状态,超过2m则呈现显著性聚集分布,渐伐林内,活立木在2~9m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皆伐林内,活立木在0~19m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r>19m时呈现随机分布。2)抚育采伐方式渐伐对兴安落叶松树种分布格局影响较小,而皆伐对兴安落叶松树种分布格局影响较显著。3)不同抚育采伐方式对龄级1活立木分布格局影响显著,渐伐对龄级2活立木分布格局影响较小,而皆伐对龄级2活立木分布格局影响显著,抚育渐伐对龄级3活立木分布格局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疏伐,林冠下栽植4年生红松,2012年秋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生长伐,设计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采伐强度,并设置一组对照。分析5 a后不同采伐强度对上层木长白落叶松及冠下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长白落叶松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中度采伐和强度采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生长率差异不显著;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冠下红松的地径、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逐渐变大,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对于45年生长白落叶松林,冠下更新红松,红松更新7 a后,再次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中度采伐,林分保留株数200株·hm~(-2),目标树保留株数120株·hm~(-2),郁闭度0.5较为适宜。为了培育落叶松大径材,可将培育年限延长1个龄级,即51 a以上。  相似文献   

14.
8年生火炬松试验林不同间伐强度分析表明:不同间伐强度的处理对胸径和单株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的丰产。但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和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作用,且强度过大的间伐导致单位蓄积量有减少的趋势。在火炬松人工林生产中.应根据培育目标而选择不同的间伐强度.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年在落叶松人工林培育方面的试验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了落叶松-红松复层林培育技术,主要包括上层林木抚育、冠下栽植以及调控技术。上层保留林木的郁闭度应控制在0.5~0.6,冠下栽植红松后12年内适时伐除上层落叶松,为冠下幼树的生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立地条件选择,不同保留密度和冠下更新试验,培育落叶松大径木林,应选择水肥条件好的阴坡,半阴坡的粉沙壤土或壤土的厚层土壤,当林木平均胸径达16 ̄18cm时,即应加大抚育强度,其幅度在12% ̄30%,当平均胸径为18、20、22cm时,每公顷保留分别以760 ̄840,660 ̄760,540 ̄660株为宜,平均胸径在24cm以上时,每公顷保留密度应在540株以下;抚育后应进行人工促进冠下天然更新或人  相似文献   

17.
李凤山 《林业研究》2001,12(3):179-182
根据长白落叶松纸浆林的培育实践,以经济指标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为基础,分析了培育措施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伐期越短,经济效益越高,立地级越高,经济效益亦越高。造林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也较明显。在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基础上,用于整地和幼林抚育方面的经费越少,经济效益则越高。选定的6项措施对财务指标的影响顺序为:轮伐期→立地条件→造林密度→管理费水平→幼林抚育强度→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抚育采伐作业在实际操作中的程序与做法,分析了采伐强度控制、采伐木选择和结束期确定等方面存在的影响抚育采伐成效和降低森林培育效率等有关问题,提出了采伐强度要因地因林制宜、适度放宽,采伐木选择要边选边伐、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结束期要根据经营目标由经营主体自主确定等几项改进措施,以期为不断提高抚育采伐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兴安岭西坡北部林区生长的兴安落叶松“低价林”的分布、形成原因的分析,阐述了该类林分的分布规律和生长环境。并对该种林分标准地及计算木进行调查和计算木的年龄与胸径、年龄与材积的回归计算,模拟出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绘出回归曲线,以分析兴安落叶松“低价林”年龄大、径阶小、蓄积量低等林分特点及其林分生长规律。经过更新样地调查,分析该种林分天然更新情况,阐述了天然更新不良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经营利用兴安落叶松“低价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东部山区高龄日本落叶松林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