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耐冷氮高效水稻材料内源激素代谢特点,以阐明氮营养对提高水稻耐冷性的调节机理。【方法】以水稻近等基因系耐冷氮高效I16和冷敏氮低效I67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与4个氮肥水平(10,20,40和60 mg/L)耦合对水稻根、叶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随水稻生育进程,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在成熟期达峰值。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升高,ABA则相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低温抑制IAA、CTK、GA合成,促进ABA升高,4种激素含量呈现I16高于I67,叶高于根。低温与中氮耦合对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的调控为正效应,低温与高氮耦合调控ABA为负效应,中氮可使水稻维持较高内源激素含量,这是增强水稻耐冷性的内在机理之一。【结论】在低温和氮肥耦合下,维持根叶中较高的IAA、CTK、GA、ABA含量,以及施氮对根、叶激素耦合效应的差异,是引起水稻耐冷性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生理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2.
苹果大小年树生育规律与优质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1972~2000年对苹果生育规律之探索和对国光苹果大小年树连续5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苹果树根系和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小年树年周期内根系与新梢各有3次生长高峰,二者呈交互生长;大年树有2次根生长高峰和1~2次新梢生长高峰,根系与春梢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衰弱树有2次新梢生长高峰和1次根生长高峰,春季和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消失。大年树和小年树春季根系生长高峰期与盛花期和营养枝全枝叶面积的生长高峰期一致。小年树树体贮藏营养不足,在新梢生长高峰前出现养分亏缺,新梢生长高峰期新根日生长量降至低谷,同时新梢第8,9节出现小叶,是营养转换期开始的标志。大年树贮藏营养充足,春季新根生长旺盛,在新梢生长高峰期第7~10节出现最大叶片,明显地促进了枝叶生长和幼果细胞分裂。在新梢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阶段,根系进入第二次生长高潮时花芽开始分化,10d左右达花芽分化高峰。大年树结果期明显地抑制了根系和新梢生长及花芽分化,使翌年成为小年。早秋施基肥对促进第三次根系生长高潮及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至关重要。早期疏花疏果,调节果实适宜负载量是苹果优质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盆栽3年生新红星/海棠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苹果不同类型根(生长根、吸收根)细胞分裂素(CTK)的周年动态,以及产生CTK量、种类的差异。苹果新根1年中有3次CTK含量形成高峰,其中,以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而且吸收根产生的量大。生长根和吸收根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有明显差异。春季吸收根中ZR呈波动式变化,而生长根中有一明显高峰;夏季生长根中ZR高峰以吸收根中的提早出现。除春季吸收根中Z含量低于生长根外,其它时期吸收相中Z.ZR的含量均高于生长根。  相似文献   

4.
硝态氮影响菊花根系形态结构变化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硝态氮处理下菊花根系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根系和叶片中硝态氮含量、内源激素水平以及根系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和侧根发育特异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揭示硝态氮对菊花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为氮素高效利用的菊花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菊花扦插生根苗的水培试验,用10 mmol·L~(-1) KNO_3处理(对照为不含N元素的Hogland营养液)后,分别在第0、1、3、7、14、21和28天观察菊花根系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测定根系和叶片硝态氮(NO3-)、吲哚-3-乙酸(IA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克隆菊花根系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CmNRT1.1、CmNRT2.1、CmNAR2.1和侧根发育特异转录因子基因CmANR1的c DNA保守序列片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它们在根系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相比,处理的根系总根长、平均直径、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尖数至处理第3天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第7天时均显著增加,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增加的幅度增大。显微观察第28天时的根横切面表明,与对照相比,1级根、2级根和3级根的维管束直径和维管束占根横切面的比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的根系和叶片的NO_3~-含量分别在处理第7天和第14天时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0.45和0.35 mg·g~(-1) FW),之后虽有所回落,但与对照相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对照的根系和叶片硝态氮含量分别保持在0.17—0.27 mg·g~(-1) FW和0.16—0.22 mg·g~(-1) FW)。处理的根系、叶片的IAA和CTK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根系IAA和CTK含量高峰在第7天出现,叶片的在第14天出现,而对照的IAA和CTK含量无明显变化。处理的根系硝态氮信号感应和低亲和型转运蛋白基因CmNRT1.1的相对表达量高峰出现在第1天(对照也为第1天);高亲和型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CmNRT2.1和二者的互作蛋白基因CmNAR2.1的相对表达量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对照在第3天稍微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菊花侧根发育基因CmANR1的相对表达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对照为第14天)。硝态氮处理后这4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表达趋势也相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再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它们均受硝态氮信号诱导。【结论】菊花根系能通过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和侧根发育基因的表达来响应生长介质中的硝态氮信号,进而调控根系构型的改变,来提高菊花根系对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1984年对以“新世纪”和“八云”品科授粉的黄花梨果实分别测定内源赤霉素(GAs)和细胞分裂素类(CTK)物质的含量。在授粉后25天,CTK的含量达到高值,而GAs则在授粉后70天左右达到高峰。而且由不同品种授粉的果实在发育进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当GAs和CTK含量达到高峰或大值时,新世纪授粉的果实所含之GAs和CTK量比八云授粉的约高一倍,作者认为这种结果可能是引起果实大小差异的内在原因,本文还对果实发育与激素的关系及果实直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苹果幼树内源生长素,脱落酸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三年生新红星苹果树梢尖年生长周期中内源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苹果梢内IAA含量在一年中相应于春、秋梢旺长有两次高峰,峰值春季高于秋季。AB含量在新梢旺长时最低,随新梢生长减缓呈上升趋势,于新梢停长时达一高峰。秋季落叶,伴随以ABA含量的剧烈增加,IAA/ABA比值于新梢旺长时最高,冬季休眠时最低。  相似文献   

7.
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多酚类物质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升高,且各个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打顶后20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PAL活性均从打顶开始逐渐升高,并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降低;氮用量对总酚、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氮用量高的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芳香值以施氮量45.0kg/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辽西地区国光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施氮量对辽西国光苹果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苹果单个果实和株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施用氮量增加,单个果实和株产量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品质方面,施氮量对着色率变化有影响但无明显的规律,果实酸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果实的硬度和各种糖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除了果实硬度以N10处理最高,其他各处理都以N20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的烤烟烟叶大田生长期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简称“HD”)和K326的3个施氮量大田生长期烟叶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个品种移栽后不同施氮量、不同部位的烟叶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移栽后72 d含量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82 d以后到成熟其含量趋于稳定。2个品种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可溶性总糖的变化规律一致。移栽后两个品种各施氮量处理中部、上部烟叶的淀粉含量在42 d(下部叶在32 d) 出现一个高峰,移栽后60 d淀粉含量有所下降,以后迅速上升,72 d以后上升趋势趋于平缓。下部叶淀粉含量移栽后82 d达到高峰,以后随烟叶衰老淀粉含量下降。不同施氮量对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苏香粳3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栽插密度、施氮水平对苏香粳3号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黏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对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的影响,其趋势表现一致,在N10处理下最高,其次是N0、N15处理,N20处理最低,消减值表现为相反的趋势;(2)种植密度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相反;(3)从对施氮量、种植密度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消减值的回归分析看出,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消减值的主导因子均为施氮量,其次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以盆栽一年生新红星/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幼树梢尖内源3-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脱落酸(ABA)和根系中新根内玉米素(Zeatin)的周年发生动态。苹果幼树梢尖中内源IAA、GA3含量一年中有两次高峰,与春梢和秋梢旺长相对应。ABA的周年变化是在萌芽后含量开始下降,春梢旺长时,ABA含量最低,ABA含量高峰与春梢停长相对应,落叶时有所增加。苹果幼树生长根中Zeatin含量一年中有3次高峰,与一年中3次发根期基本对应。一年中地下部根系Zeatin的3次高峰与地上部梢尖中IAA、GA3两次高峰基本呈交替现象,并与一年中根系生长和枝条生长出现的交替现象呈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茶树的碳氮代谢与施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十年来对茶树碳氮代谢及茶园施肥的研究,表明茶树碳氮量的年变化为秋后逐步在根部积累至翌年春季茶芽萌动前达到高峰;春季开始后由于大量再利用而下降至春茶将结束时达最低水平。深秋施肥可显著地促进冬季和早春的光合作用,加速冬季光合产物向根部转运,保持越冬叶较高的光合产物水平,供翌年春芽萌发所需。深秋施肥,不但提高了产量,也改善了春茶的品质。不同氮素化肥对茶叶产量的效益依次为碳铵>硫铵≈尿素>氨水>氯铵。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研究还对茶园的合理用肥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积累及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季节马铃薯氮素高效利用的相关机理,指导不同季节马铃薯的氮肥运筹,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通过春、秋季盆栽试验,比较6个施氮水平下春、秋马铃薯氮素积累及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的增加,春马铃薯硝态氮含量增加,秋马铃薯则先增后减;春、秋马铃薯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同等肥力下,块茎形成期与块茎成熟期春马铃薯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峰值比秋马铃薯分别高出35.3%、74.0%。(2)春、秋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生育时期同等肥力下,春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均高于秋马铃薯。(3)生理指标中叶片硝态氮与植株氮含量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覆膜、灌水、氮肥对春玉米根部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施用不同氮肥量的灌水和不灌水、露地与覆膜春玉米根部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得知覆膜能显著地增加玉米根部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增长率为7.4%-39.7%,苗期的微生物数量增加幅度大;增施氮肥可明显地促进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增长率分别为50.7%和22.8%;灌水可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数量增加显著.灌水、增施氮肥、覆膜三者配合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是玉米丰产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富硒茶产区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施肥措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配施磷、钾肥(O1-O6),单施有机肥(O7、O8),尿素配施磷、钾肥(U1-U6),单施尿素(U7、U8)对富硒茶园茶叶硒含量、养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春、夏季茶叶中有机硒的含量,且春茶有机硒含量高于夏茶,有机肥配施处理茶叶中有机硒含量高,两季茶叶均为O6处理提高最明显,含量分别为0.158 mg/kg和0.116 mg/kg,比常规施肥处理提升了62.12%和67.32%。氮、磷、钾含量总体表现为春茶>夏茶,O6处理春茶氮、磷、钾含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22.34%、59.18%和17.36%。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富硒茶园春茶品质、不同施肥处理对夏茶品质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茶叶酚氨比整体表现为春茶低,夏茶高,O6处理春茶酚氨比最小,较常规施肥处理降低了15.60%。回归分析表明,春季磷肥施用量对春茶有机硒含量有显著影响,春、夏季氮肥施用量对夏茶有机硒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掖单13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使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平均高出无氮区0.16g/穗@d,最大积累速率高出5.95g/穗@d,是籽粒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施氮后具有增加籽粒中脂肪、蛋白质及还原糖的作用,授粉后42d分别比无氮区高出21.0%、4.5%和70.5%;施氮对籽粒中水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影响并不明显.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淀粉与水溶性糖含量、淀粉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986和-0.987.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光谱特征及其与典型植被光谱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竹光谱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光谱曲线和一阶导数曲线进行分析,探明了不同季节毛竹林的光谱特征及其与典型树种的光谱差异,为毛竹林的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光谱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出现1个反射峰和1个吸收谷,这2个峰的对应波长分别为556和680 nm, 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明显增大。2)大年毛竹林春季和夏季的一阶导数曲线的红边波段呈“双峰”,秋季和冬季呈“单峰”,夏季的红边位于700 nm,其他季节红边位于718 nm;小年毛竹林秋季的一阶导数曲线的红边波段呈“双峰”,冬季呈“单峰”,红边均位于718 nm;不同季节毛竹林红边振幅大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3)毛竹林与其他典型植被在500~600、660~680、700~900 nm 等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明显,可作为遥感监测的最佳波段,并且“绿峰”、“红谷”、红边位置、红边振幅以及红边波段的“峰型”等特征可作为毛竹林遥感识别的主要参数,监测最佳季节是春季,其次为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