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4年7月4日发生在湖州德清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尺度天气背景下,辅以精细化的数值预报产品,降水云团的移动发展可通过外推预报技术进行预报,预报员可提前1~2 h对此次短时暴雨过程作出预警,提高这类局地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27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王丽 《吉林农业》2012,(3):156-157
2005年8月27日傍晚受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铁岭市的昌图部分乡镇遭受了龙卷风和强雷雨的袭击,开原的部分乡镇发生短时局地暴雨,这次强对流天气使当地的农业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对当日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短时强对流天气形势的特点,找出预报线索和着眼点,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8月7日葫芦岛地区局地大暴雨漏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04-14507
暴雨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长久以来区域性暴雨被广泛关注和研究,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对天气尺度下突发中小尺度的短时强降水来说,虽然有预报理论基础,但由于观测网点(特别是高空观测网点)和观测时间的稀疏,预报难度较大。2007年8月7日早晨到夜间,葫芦岛地区普降中到大雨,部分地区过程累计雨量超过50mm,少数乡镇雨量超过100mm。这次降水过程是在天气尺度降水的前提下,出现了中小尺度的短时强降水,通过乡镇自动站降水记录分析,这次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出现时间不一致等特点,预报难度大,因此造成这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漏报。  相似文献   

4.
2014年5月22日赣州市出现了1次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赣州市出现了雷暴、大部分地方出现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本文通过对常规资料、数值预报等分析检验,以及本地一些预报方法探索,力求找出此次预报失误的原因,并寻找新的暴雨预报着眼点,争取今后对暴雨过程的预报更加准确和精细。  相似文献   

5.
针对1995年7月到2009年6月每年出现的暴雨和大暴雨的天气,对每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都充分利用卫星云图及暴雨预报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利用卫星云图、云系特征及雷达回波与天气形势相结合预报强降水的做法,归纳出了特大暴雨前的云场模式,提高了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学特征、动量条件等方面对2003年7月27日扎旗音德尔镇出现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着眼于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结合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的配合使用,从而积累经验,提高相关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左翼后旗2010年7月20日暴雨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日本传真图、T213数值预报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科尔沁左翼后旗2010年7月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副热带高压北上、850hPa低空急流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数值预报产品,结合预报经验综合分析,逐步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日本传真图相互配合的使用方法,从而积累经验,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8.
受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本溪地区2010年7月19~22日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以期积累经验,提高此类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形势的加剧,气象条件变化也变得愈加复杂。气象服务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繁荣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作为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多发国家,强化气象服务能力有助于降低极端气象环境下的影响和危害。本文就短时强降水和暴雨气象条件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希望为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的预警和防范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虽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但容易引起洪涝灾害。2018年8月1日至3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出现了极端强降雨天气,乐都中坝乡中坝水库两日极端强降雨破历史极值,形成累积效应,致使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大影响。青海省气象部门凭借丰富的预报经验和敏感的服务意识,进行了多元化、无缝隙的气象服务,为政府部门指挥抗灾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从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服务等诸方面,对此案例气象预报和服务进行深度剖析,提炼出决策气象服务的亮点,总结出强降雨气象服务的不足,提出预报服务改进思路和措施,积累极端强降雨气象服务经验,为今后极端事件的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焕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12-2014
应用常规资料、数值产品,对2010年8月8日桓仁地区出现的中尺度系统产生的区域性暴雨的漏报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通过天气过程分析,为今后的类似天气系统预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选择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8月6日包头市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局地性、突发性强,对流云团发展迅速,导致预报对降水极端性估计不足,强降水落区与量级把握不够准确,暴雨预警提前量十分有限,预报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汛期强对流天气过程往往具有发展迅速、局地性强、极端性强等特点,导致在此类过程中缺乏对多种实况资料的综合分析;各家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预报的差异较大,且不断调整,对降水量级预报明显偏小,为精细精准定量的预报服务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卫星、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22年7月21日8:00至22日8:00甘南州出现的局地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甘南州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副热带高压24 h内东退南压,冷空气迅速自青海东部至甘肃河西北部东移南下,冷暖空气在甘南州上空交绥,使甘南局部地区出现短时暴雨天气。针对本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预报重点是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下滑冷空气强度及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10年以来对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影响较明显的3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找出短时暴雨天气系统、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200 h Pa急流、500 h Pa短波槽、700 h Pa低涡、切变为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同时辐合带积累了水汽,在中卫市上游形成高湿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有中尺度对流单体或多个中尺度对流单体引起合并加强发展,易引发环香山地区的短时暴雨天气;若从雷达图分析发现有>30 d BZ的对流单体回波或混合云降水回波,就可能出现短时暴雨,回波强度越强或有多个对流单体回波,持续时间越长,暴雨强度越强、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卫星雷达资料、加密自动站雨情和实况资料,从环流形势、中尺度分析等方面对2015年8月3~4日辽宁省东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低涡、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及蒙古气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从雷达产品的分析入手可以较早且较准确地发现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和预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从天气形势配置与暴雨落区的关系、数值预报情况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7月12日石岛地区暴雨过程,发现此次过程为典型的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交绥造成的,低空急流的建立、发展和维持为暴雨区提供了强的水汽输送和能量积累;水汽通量的强辐合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切变线与低空急流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号,积极做好气象服务,有效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此次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对于气象部门应对极端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阜新地区2004-2013年29次天气过程中36个时次短时暴雨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天气学和物理量计算等方法,从低空急流的角度对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时间分布规律、天气形势、典型环境场特征和预报指标进行研究,并利用2013年8月12日午后发生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对低空急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月变化特征显著,主要发生在6~8月;日变化规律也非常明显,11:00~18:00时出现的几率最大。(2)阜新地区产生短时暴雨的天气系统按照低空急流和500hPa天气形势分为涡旋式急流型、高空槽前急流型、副高西北部急流型、横槽式无急流型等4种类型;(3)低空急流的气流多来自热带洋面上,因此它往往起着输送低空大量的热量、水汽和动量的作用,当它将暖湿空气输送到较干较冷空气的下方时,就形成了不稳定层结,在低空急流左侧上升运动的触发下,易产生对流性降水;(4)选取中低层比湿、露点、涡度、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θse(850-500)、T(850-500)、V(700-850)、V(850-925)等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本地化短时暴雨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采用了MICAPS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实况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7月27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冰雹天气过程主要由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充沛的水汽输送、较大的K指数、较大的比湿条件、较强的垂直运动、地面辐合等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实况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5年6月28日绥化北部地区产生的暴雨天气过程,通过本次典型的短时强对流过程的研究有利于今后同类灾害性天气的识别并做好预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及数值模式产品,分析了巴中市2021年7月15—16日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和预报技术失败原因。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副高西进过程中,由低层切变线及弱冷空气侵入触发的暴雨天气过程;(2)本地短时强降水预报物理量和雷达特征指标在此次过程中可信度较高;(3)对地面场演变和水汽条件分析不全、数值模式预报产品误差较大是造成此次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