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博克图地区1981-2010年气温资料,对博克图地区气温变化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博克图地区从1981年起每10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14℃。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博克图地区1997~2010年蒸发气象要素的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蒸发逐年和逐月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最高和最低蒸发量分别处于什么月份和季节。根据降水和蒸发计算出相对湿润度指数,表示本地区的干旱程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 a(1981-2010年)风向风速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风向风速及大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30 a博克图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80 m/s,且以0.02(m/s)/10a的增幅上升;2)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季节,且4月、5月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各月;3)本地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方向,但夏季东风盛行。8月-次年5月均已西西北风为主,6月主风向为西方向,7月主风向为南东南风和东南风;4)本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风日数偏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9 d,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31 d/10a;5)春季为大风现象频发季节,4月、5月为大风现象频发月份。  相似文献   

4.
利用博克图地区1971 ~2010年的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博克图近40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1 ~2010年博克图地区降水量是持续减少的,递减率为16.5 mm/10a,夏季、秋季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为26.2、9.3 mm/10a,与年降水量递减趋势相同,春季和冬季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2.8、1.6 mm/10a;博克图地区40年来轻旱出现在1974、1979、1992、1995、2000~2001年,中旱出现在1999、2004年,特旱出现在2007年,其他年无旱灾,1999 ~ 2001年连续3年出现不同程度干旱.  相似文献   

5.
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主要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加快,灾害种类增多,影响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等。掌握和了解博克图地区灾害发生和发展规律对科学指导农业防灾减灾,防止各类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主要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加快,灾害种类增多,影响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等。掌握和了解博克图地区灾害发生和发展规律对科学指导农业防灾减灾,防止各类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吴宏伟  张波  李玲  王涵  张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72-473,505
通过对博克图地区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0.28℃/10年,秋季气温在1980年代末开始上升,夏季和冬季气温到1990年代初开始上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年平均日较差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博克图地区积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博克图地区有效积温呈增加趋势,其中稳定0℃积温平均每10a增加了90℃,10℃平均每10a增加52℃,并且积温、有效积温的初、终日期在逐年推迟,初、终间日数在增加。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9日小二沟地区出现了一次较强的降水天气,6h降水量64.8mm,达到大到暴雨。此次降水天气是在东北冷涡形成的前期过程中,西来槽,低层切变和地面气旋东移共同影响所造成的局地强降水天气。文章利用天气图、物理量场、雷达图、单站气象要素等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辽宁阜新地区春季增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41-2642
[目的]分析阜新地区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天气特征,为当地春季播种人工增雨、抗旱减灾提供气象依据。[方法]对近46 a地面观测资料、春季天气变化系统、以及气要素分析图,欧亚地面图、550 hPa、700 hPa高空图等,做叠加归纳分析。[结果]阜新地区春播期适时透雨年占80%,20%的年份无透雨。影响阜新地区春播期降水天气系统主要有3种,即东北低压、华北低压和冷锋云系。[结论]东北低压和华北低压降水天气系统适合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冷锋云系适合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1.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2.
正1降水实况2015年5月29日08时至20时,新余出现一次局地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过程累计雨量53.7mm。如图1所示,新余市周边大监站雨量均在10mm一下,部分大监站无降水。通过观察新余市内区域自动站,我们发现降水主要集中在新余市中部地区。全市6个站次累计雨量50mm以上,其中以水西93.2mm为最大。从小时降雨量来看,降水主要集中在14时和17~20时。本次降水主要集  相似文献   

13.
1986—2016年辽阳地区夏季极端降水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往往导致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因而研究夏季极端降水趋势对辽阳地区的汛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86—2016年辽阳地区3个站点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分别求得极端降水阈值,同时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对辽阳3个站点以及辽阳地区平均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阳地区3个站点的夏季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由北向南依次增加。辽阳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2011年6月22—24日济宁市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0~700 hPa中低层的西风带急流给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因而中低层西风与暴雨的形成和落区密切相关;此次天气过程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气旋从蒙古地区南下影响济宁市的过程中,弱的风场辐合处在鲁南地区,有利于发生降水;假相当位温高能舌的位置也比较能反映降水大值区;日本传真图预报与实况基本吻合,EC对此次过程形势场的预报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51-252
根据1951-2014年临夏地区的气候资料,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院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显著相关,其置信水平达97.5%。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成负相关。各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研究分析厄尔尼诺的活动规律,为临夏地区下年度的降水趋势预测,提供较为科学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安庆地区1961~201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分别运用旱、涝分级标准和降水集中度、集中期,分析安庆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及旱、涝规律。结果表明,安庆地区夏季旱、涝出现年份表现出连续性和间歇性并存的特点;重涝年与重旱年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均匀;旱涝年份西北部多于东南部。降水集中度年际变化特征明显,东部地区降水集中度大于西部地区;降水集中期主要出现在6月11日~7月5日,年际变率大;降水集中期较大值出现时间西部站点最早、北部站点最晚。  相似文献   

17.
王妍 《农业灾害研究》2022,(3):152-154+15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21年11月4—8日阳泉地区出现的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过程,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阳泉地区达强寒潮级,伴有暴雪、大风灾害性天气。高纬有强冷空气在乌拉尔山高压脊堆积,脊前小槽发展为横槽,旋转转竖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沿西路南下侵袭。在此暴雪过程中对流层低层维持强劲的东北风,高空维持西南风,构成华北地区典型的回流降水形势,锋生与回流“冷垫”是主要动力机制。雷达图表现为层状—积云混合降水回波,雨、雪区的回波强度分界值为30 dBZ。径向速度图呈“S”形,发展为反“S”形时降水减弱结束。出现0°层亮带和对称“牛眼”结构对强降雪的量级预报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辽宁省62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7年辽宁省精细化网格预报24 h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晴雨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西部地区的预报效果较好,东部地区晴雨预报准确率相对较低;对于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好,对辽宁中部辽河平原地区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差,主要体现为辽宁中部地区的降水漏报率较辽宁东、西部地区高,并且对于辽宁大部分地区,降水的空报现象较漏报现象严重;对于强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南部地区的强降水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对辽宁其他地区预报效果整体较差,强降水的漏报、空报现象均较为严重,应用精细化网格预报做强降水预报时需加强订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辽宁省62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7年辽宁省精细化网格预报24小时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初步检验,得到结论如下:对于晴雨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西部地区的预报效果较好,东部地区晴雨预报准确率相对较低;对于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降水预报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辽宁中部辽河平原地区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差,主要体现为辽宁中部地区的降水漏报率较辽宁东、西部地区高,并且对于辽宁大部分地区,降水的空报现象较漏报现象严重;对于强降水预报,精细化网格预报对辽宁东南部地区的强降水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对于其他地区,精细化网格预报的强降水预报效果整体较差,强降水的漏报、空报现象均较为严重,应用精细化网格预报做强降水预报时需加强订正。  相似文献   

20.
黄鹏  谭增朴  廖雪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94-2596,2625
利用我国河套地区北部1960~2004年夏季(6~8月)20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用百分位阈值方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河套地区北部近45年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极端降水的区域性和连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河套地区北部夏季极端降水阈值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夏季极端降水事件45年间呈弱的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极端降水事件存在2.5~3.0和8~10年的周期振荡,80年代~90年代中期以年际变化为主,河套地区北部极端降水的持续性和区域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