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从农产品中各种物质成分含量预测、分类鉴别、腐烂鉴别、实时监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并对其在仪器硬件的研究和开发、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快速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茶叶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立苹  须海荣  倪君 《茶叶》2007,33(1):4-7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应用研究现状,并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的理化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成分定量分析,茶叶种类、产地及品种的判别以及茶叶等级判别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对该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晓军 《中国茶叶》1999,21(6):13-15
  相似文献   

5.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不同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标准法),对茶叶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从而判定类别。结果表明,基于提取的茶叶近红外  相似文献   

6.
传统茶叶品质判定主要是以人工评审为主,这种方法不仅无法避免误差,而且评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图像处理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将其运用到茶叶品质检测中,通过图像分割、标记以及HSI颜色模型等,能够对茶叶品质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经大量实践证明,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茶叶品质检测中,能够成功检测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7.
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由化学指纹图谱收集和化学计量分析两个部分组成。化学指纹图谱收集技术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化学计量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目前已在茶叶溯源地区分、不同茶类和等级区分、茶树品种区分、茶叶陈新区分、数字化感官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有了良好研究进展,但相关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信息处理技术之一,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特点和BP神经网络基本结构,对人工神经网络在茶叶品质评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用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茶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Van soest法及NIRS(NEOTEC 6350)法检测了31个中国红、绿、乌龙茶标准茶样及Assame和Siensis变种新梢(芽,第一叶至第五叶)的NDF、ADF和ADL含量,用多元回归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分析的结果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绿茶为0.968—0.972,红茶为0.927—0.966,乌龙茶为0.880—0.947,新梢为0.894—0.971,经过λ_2、λ_3校正,相关系数接近0.99,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准确性,而NIRS法准确、快速和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293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多项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生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44%,蛋白质含量为25.73%,总氨基酸含量为27.01%,油亚比(O/L)变幅在0.56~5.26之间.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将21项品质性状综合成5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蛋白质和氨基酸因子、饱和脂肪酸负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饱和脂肪酸正因子及粗脂肪因子,这5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87.34%,可用于花生品质的综合评价.不同地理来源花生资源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南方花生区资源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北方花生区资源具有较高的粗脂肪含量,而江苏资源与南北方区资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306份甘蓝型油菜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筛选出最能反映油菜籽粒色变化的RGB色彩空间参数,并随机选择246份材料对粒色信息中的R(红色)值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在油菜粒色数字信息中,R值最能体现油菜籽粒色性状的变化情况,不同粒色等级对应样品的R值为:0级小于55、1级在55~100之间、2级在100~125之间、3级在125~140之间、4级在140~150之间、5级大于150。对R值构建NIRS分析模型,12种数学及光谱处理组合中最优模型的内部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00;外部检验相关系数为0.831,检验偏差为2.147。说明利用RGB色彩空间下的R值构建粒色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油菜种子粒色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建立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的必要性;结合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其在茶叶品质鉴定与调控上的应用,以期获取茶叶品质的综合信息——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茶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孙会萍 《中国茶叶》2007,29(6):23-23
云南大叶茶由于芽体肥硕,茎长梗粗,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远高于中小叶种,酚氨比高,向来被认为最适合制作滇红茶和普洱茶。制绿茶,条索粗大、色泽绿褐、滋味苦涩、香气欠爽,与我国传统绿茶风格相距甚远。为了适应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化,将云南的茶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种植者效益,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叶茶品种加工名优绿茶的技术。如用本场选育的新品种雪芽100号加工的“思茅雪兰”,外形似兰,色泽银绿,满披白毫,汤色浅绿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醇厚,获1994年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01年第三届“云茶杯”评比中被评为云南名茶;用云抗10号制作的“卷云”分别获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名优茶金奖、2000-2002年连续3届“云茶杯”金奖。  相似文献   

14.
无效变量消除法在油菜籽芥酸近红外无损速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改善油菜籽芥酸近红外预测模型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方法,利用无效变量消除法(UVE),对135个油菜籽样品近红外光谱信号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后的光谱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结果表明,UVE法筛选变量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速度显著优于全波长参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散射校正加一阶导数对光谱预处理,UVE法筛选变量,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建立的校正模型效果最好,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2,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2.2。因此,用UVE进行波长选择后建立的近红外模型,能准确快速地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朱继军 《中国茶叶》2010,32(4):14-15
我国是世界绿茶的主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绿茶是我国的优势产品。近三十年来,我国大力恢复了大量的传统历史名茶,也创新发展了一批新的名优绿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襄樊市地处鄂北,属我国秦巴高香优质绿茶生产区,也是湖北省名优绿茶生产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名优绿茶的的深入推广,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因素对凤凰单枞茶品质影响的研究,从环境、采摘季节、加工工艺三个方面对凤凰单枞的品质影响作了梳理,最后就如何提高凤凰单枞的品质进行了展望。期待有更多的设施园艺技术以及精准化加工技术能结合到凤凰单枞茶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特有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17.
绿色农药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茶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生产过程必须截断外来污染源和自身对环境的污染,笔者选用三种绿色农药在有机茶园中试验应用,分析其对茶小绿叶蝉、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等的影响,旨在为云南有机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香普洱茶品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通过对不同陈香普洱茶的外形,内质审评及其主要成份的化学分析测定,探讨不同陈香普洱茶所具有的品质特点及其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新玲 《中国茶叶》2007,29(1):26-27
“水西翠柏”、“南山寿眉”是江苏溧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制的风格各异的地方名茶,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产量占全市名特茶产量的2/3左右,成为溧阳市名特茶的支柱产品。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往茶叶评定专家系统不足之处,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的茶叶鉴定专家系统,并获得良好的分析结果,为茶叶理化分析的智能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