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梨铁象 Styanax apicatus Heller 属象虫科,是梨树的毁灭性害虫,严重为害15—20年生的优生梨树林。在我县一年半完成一代,以成虫在树枝上和各龄幼虫在树皮下的蛀道内越冬,也发现以蛹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越冬蛹也相继羽化。幼虫在主干及大侧枝表皮下的木质部蛀食为害,幼虫期在8个月以上,老熟后即在蛀道内化蛹。5月中旬蛀入表皮下和木质部做蛹室化蛹,蛹期20天左右。6月上旬羽化成虫,最盛期为6月  相似文献   

2.
双条杉天牛在滕州主要1a发生1代(占75%),少数2a发生1代(占25%)。以当年羽化的成虫在树干木质部边材的蛹室内越冬(两年发生一代的以当年幼虫在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中旬气温达10℃以上时成虫开始在树皮上咬一扁圆形孔钻出;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出孔盛期;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历期14~18d;4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上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内,1a发生1代的幼虫历期150d左右,2a1代的幼虫历期510d。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历期18~20d。9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采取生物、化学、物理、营林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达到长期有虫不成灾,实现森林健康。  相似文献   

3.
芳香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科 ,在河北主要为害柳树、榆树 ,其次为害杨树、国槐等 ,以幼虫钻蛀树木枝干 ,常造成枯梢或整株死亡。1 生活史芳香木蠹蛾 2a发生 1代 ,第 1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 ,第 2年幼虫离开树干在土壤内越冬 ,第 3年春天化蛹 ,4月下旬至 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 ,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将卵产于树干分叉处 ,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伤口及旧蛀孔处。卵单产或堆产 ,卵期 15~ 2 0d。初孵幼虫群集蛀食韧皮部和形成层 ,随后蛀入木质部 ,被害处排出白色或赤色木屑。一直为害到 9月下旬 ,开始在虫道的末端越冬。第 2年 4月上旬幼虫常…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羽化历期和各虫态在被害树上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褐天牛 Monochamusalternatus在浙东沿海地区的羽化始期为 5月上旬 ,盛期为5月中旬至 6月上旬 ,末期为 7月上旬 ;室内羽化的盛期和末期比露天网室滞后 2 0天。卵、幼虫和蛹在被害树体上的数量分布 ,树干中段 >下段 >梢段 >侧枝 ;分布密度 ,树干梢段 >中段 >下段。蛀入木质部幼虫的成虫羽化率室内室外均为 70 %左右  相似文献   

5.
2014-2017年在河北省采用室内饲养结合野外观察的方法总结危害杏树Armeniaca vulgaris Lam.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枝干的天牛科害虫——圆尾弧胫天牛Callimus(Nathriopterus)shensiensis(Gressitt, 195l)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河北承德1 a 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木质部蛀道末端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并据此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松墨天牛在福建闽北1a发生1代,以3~5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极少数以低龄幼虫在树皮下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在木质部内做一椭圆形蛹室化蛹,历时13~15d后成虫羽化。羽化后的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圆形的羽化孔道飞出,6月上中旬是成虫羽化出孔的高峰期。成虫的雌雄性比为1∶1。在林间,成虫寻找松树嫩枝树皮补充营养,5~9d后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前在树皮上咬刻槽,造成泪滴状松脂流下,1刻槽产卵1粒,少数可产2~4粒。卵期6~10d。幼虫孵化后取食松树内皮和韧皮部,在树皮外可见白色纤维状或褐色粉末状木屑与粪便的混合物。3龄幼虫咬一长椭圆形蛀入孔进入木质部,此后树皮外不再出现蛀屑。幼虫在蛀入木质部前死亡率极高,只有31 68%能蛀入树干中,幼虫期易受白僵菌侵染。幼虫期260~310d。  相似文献   

7.
桃蛀螟(Dt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ce)一般为害桃,李、苹果等果树及向日葵,玉米等农作物。近年来邳县板栗受该虫为害也十分严重,虫果率在10~15%左右,使板栗丰产不能丰收。 1 发生及危害 桃蛀螟成虫羽化期与温度有关。一般平均气温20℃,相对湿度75%~80%较适合蛹羽化。5月下旬成虫羽化3~4天左右开始产卵,5~7天卵孵化,其幼虫主要为害桃树果实。6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7月上旬羽化,中旬成虫在板栗球苞上产卵,幼虫一孵化就钻入球苞,为害幼嫩的坚果。当幼虫2~3龄时,球苞很快变色干枯,有的脱落。7月下旬幼虫严重蛀果,蛀果率2.5%~3%,8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下旬成虫大量发生并在球苞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破坏球苞苞针外壳,钻进坚果,蛀食果肉,蛀果率达  相似文献   

8.
白蜡吉丁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虫分布在东北三省,对大叶白蜡树为害最烈。属蛀干害虫类,具有隐蔽性,因此为害初期不易被发现,也很难防治。2001年,在辽宁锦州地区曾大面积发生此虫害,经过几年的观察与防治,现总结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狭长,8毫米-13毫米。体表铜绿色具金属光泽。鞘翅密被点刻和灰绿色短毛,前翅近前缘处小盾板两侧凹陷。幼虫较扁平,老熟时体长26毫米-32毫米,乳白色,前胸膨大,中、后胸较狭,腹部10节。卵米黄色。蛹体长10毫米-14毫米,乳白色。二、生物学特性:此虫在辽宁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边材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  相似文献   

9.
2015—2018年在福建省泉州市的南安罗山林场采用林间养虫笼仿野外饲养方法,系统观察松墨天牛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在泉州地区1 a发生2代,部分1 a发生3代。松墨天牛多以高龄幼虫在蛀道中越冬,4月上旬始见成虫,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孔高峰期。第1代幼虫5月下旬可见,6月中旬开始蛀入木质部,7月中旬成虫羽化出孔,8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出孔高峰期。第2代幼虫最早于8月中旬出现,多数以高龄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有15.2%松墨天牛幼虫可发育为成虫并羽化出孔和交尾产卵,于11月上旬产生第3代越冬幼虫。研究结果可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条杉天牛是我国柏类植物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在树皮下串食危害,造成树势衰弱,针叶渐枯。阜阳市1988年发现该虫危害,并呈蔓延扩散态势。一、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11~17.2毫米,雌成虫体长10.6~18.5毫米,体形扁阔,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头部黑色,口器朝向前下方。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2,雄虫触角略短于体长。前胸黑色,两侧缘呈弧形,具有淡黄色长毛,背板中部有5个光滑的小瘤突,排成梅花状,中后胸腹面均有黄色绒毛。鞘翅上有两条棕黄色或驼色横带,表面较光滑细腻,油浸状,色较暗,中部黑色横带常连成一片。雌虫鞘翅与前胸长度之比为1∶3.11。足黑褐色,被黄色竖毛。腹部棕色,被黄褐色毛。卵长2毫米,白色。幼虫扁圆形,老熟的幼虫体长22毫米,中等粗,初龄淡红色,老熟乳白色。头颅黄褐色,上唇横椭圆形,淡黄褐色,下唇舌小,被细绒毛。无侧单眼,触角3节。前胸扁平,背板有一个“小”字形凹陷及4块黄褐色斑纹,其上密生红褐色刚毛。前胸腹板中腹片分界不明,后方中部有一对圆形的光滑区,足长为光滑区的1.5倍,腿节与胫跗节约等长,前跗节端部尖,褐色。气门宽椭圆形,褐色,位于中胸的一对最大。肛部3裂。蛹长20~25毫米,谈黄色,头部下倾于前胸下...  相似文献   

11.
碎斑簇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碎斑簇天牛Aristobia voeti Thomson是危害柿树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兰溪市3a发生1代?越冬虫态有卵、1龄幼虫、老熟幼虫和蛹?成虫羽化期为7月底-10月上旬;卵期8月上旬-翌年4月上旬;老熟幼虫于第3年9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12.
鞘翅目,小蠹科.又名柏肤小蠹.公园、绿地、风景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侧柏、桧柏等柏树的树皮和木质部表面,破坏输导功能.常和双条杉天牛一起危害,加速柏树的枯死. 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宽1.3毫米左右,长圆形略扁,全体黑色或褐色.每个鞘翅上有9条纵纹.卵圆球形,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8毫米左右,乳白色,稍弯曲,头淡黄褐色.蛹乳白色,长2.5毫米左右,快羽化时灰黑色. 多为1年1代,主要以成虫在树皮内作坑道过冬,也有以幼虫过冬的.次年4月成虫开始陆续飞出,通常在生长势衰弱的柏树上蛀孔侵入皮下,雄虫跟踪进入,同蛀母坑道,交尾后在坑道内产卵.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我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区。危害杨、柳、复叶槭等树种,是我区人工林和行道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为全变态,一生要经历成虫、卵、幼虫和蛹四个虫期。幼虫危害严重,成虫虽也啃食嫩枝进行补充营养,但为害不大。在我区完成一个世代需2~3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5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约10天,6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的表皮,7月上旬产卵,产卵前咬一椭园形凹入的产卵穴,每穴产卵一粒,经半  相似文献   

14.
云斑天牛(Batocera hoisfielde)隶属鞘翅目天牛科,我国黄河流域以南诸多省区有分布,能危害多种阔叶树及果树。该虫在皖浙山核桃产区的危害株率达90%以上,是山核桃主要的蛀干害虫。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山核桃产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内或蛹室中越冬。5月上旬始见越冬成虫咬羽化孔飞出,6月中旬为成虫活动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10月底后幼虫进入越冬期。第二年3月~7月为幼虫危害盛期,7月底8月初幼虫老熟,开始作蛹室化蛹,蛹期约30天,9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中越冬。成虫多在19~23时咬出羽化孔爬出并在次日12时前爬上树冠,啃食嫩梢嫩树皮(补充营养)。成虫补充营养后到死亡前均能进行交尾。交尾相对集中在19~23时并多在树干下部。雌雄成虫均可交尾多次。每雌携卵量约40粒。卵分批成熟,分批生产。卵多产于胸径15cm以下树干4m以下树干上。产卵时头朝下咬近一圆形中央有一小孔的刻槽,将卵产于刻槽上方,每槽产卵1粒,然后用分泌液粘木屑盖住孔口。卵期约2周。初孵化幼虫在韧皮部附近蛀食,被害部分树皮变黑,纵向涨裂,流液,并可见细蛀屑。约经3~4周蛀入木质部并向上蛀食...  相似文献   

15.
冷杉虎天牛在河北承德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活动期到6月下旬,幼虫在皮下串食韧皮组织及边材,对新移栽的白桦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1 生活习性青杨天牛 ( Saperda populnea L.)亦称青杨枝天牛或山杨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 ,是杨树的危险性害虫。该虫在杜蒙地区 1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翌年5月初开始化蛹 ,5月 1 8日进入羽化盛期 ,成虫飞出羽化孔 4天左右开始交尾 ,1~ 2天后开始产卵。卵的孵化盛期是 6月 7日。初孵幼虫取食韧皮部 ,继而取食木质部 ,最后蛀入髓心。被害枝干形成纺锤状虫瘿。该虫在杜蒙地区最高有虫株率 1 0 0 % ,虫口密度 1 8头 /株 ,严重影响了成材。该虫对 2~ 5年生的幼树危害最大 ,整株幼树常因主干髓部受到危害而死亡。2 防治方…  相似文献   

17.
<正>鞘翅目,小蠹科。又名柏肤小蠹。公园、绿地、风景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侧柏、桧柏等柏树的树皮和木质部表面,破坏输导功能。常和双条杉天牛一起危害,加速柏树的枯死。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宽1.3毫米左右,长圆形略扁,全体黑色或褐色。每个鞘翅上有9条纵纹。卵圆球形,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8毫米左右,乳白色,稍弯曲,头淡黄褐色。蛹乳白色,长2.5毫米左右,快羽化时灰黑色。  相似文献   

18.
病虫害是绿化植物生长、生存的大敌,特别是天牛一类的蛀干害虫,极易为害在盐碱地生长的垂柳、龙须柳等先锋树种。现将防治褐天牛的有效办法介绍如下: 褐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桑天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为害杨树、柳树以及桑、刺槐、榆、海棠、悬铃木等树木。褐天牛2年-3年完成一代,幼虫在木头里过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为害,5、6月为害严重。幼虫在木质部内由上而下蛀食,每隔一段凿一个排粪孔,与外面相通,往外面排出红色虫粪,流出红色液体和木屑,常引起木材腐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造成树木枯枝败顶。6月幼虫老熟,在隧道内化蛹,蛹期约1个月。7月成虫羽化外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墨天牛属,是松属树种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thunbergii Parl.)、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和思茅松(P.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等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危害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造成松树枯死,同时还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萎蔫病[1-2].松墨天牛在云南主要危害云南松,目前分布范围已经扩展到43县(市),并在部分地方成灾,加大了松材线虫病传入的可能性[3].松墨天牛在滇中地区1年1代,雌成虫在树干上咬出长椭圆刻槽,将卵产在刻槽中部的表皮层下,幼虫生长发育至一定阶段蛀入木质部, 在边材表面留下椭圆形的蛀入孔;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在蛀道内取食,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构筑蛹室化蛹,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出近圆形的羽化孔爬出[4-5].松墨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调查和防治非常困难.前人曾经对松墨天牛在马尾松和思茅松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6-8],但这些研究是某一时间段天牛的危害痕迹或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对于天牛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本文对松墨天牛的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数量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松墨天牛的林间调查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蛀干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害林木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包括天牛科的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小蠹科小蠹虫类,象甲科杨干象甲,螟蛾科松梢螟,透翅蛾科白杨透翅蛾和木蠹蛾科芳香木蠹蛾等。其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油松、樟子松、苹果树和梨树。这类害虫的幼虫钻蛀树干,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树干枯萎,秋冬季节常引起风折,同时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树木畸形,影响成材、降低木材的商品价值。蛀食顶芽和枝梢,顶芽停长、徒生侧枝。此类害虫常以幼虫在枝、干里的隧道内越冬,幼虫在韧皮部、木质部内蛀成坑道,成虫羽化期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