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大化县岩溶山区生态变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岩溶山区的生态变迁,发现岩溶山区生态主要特征:近50年人口急剧增加,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评价人口增长、社会因素、农业生产方式、森林资源利用对生态变迁的影响,剖析岩溶山区生态变迁的内在变化规律,针对其原因提出建立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体系及科普与生态移民的恢复生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森材水文生态效应,为充分发挥山地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常规观测法作定点研究并进行了广泛调查。分别在崂山和徂崃山观测了日本落叶松林、日本花柏—落叶松林、赤松林、油松林、侧柏林和刺槐林等森林群落的林冠截留降水率、枯枝落叶层吸水率和林下土壤吸水量,都获得了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广西岩溶塌陷区土地的特点和加强岩溶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必要性,对其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5.
千岛湖区森林生态防火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生态防火理论,结合千岛湖区森林燃烧圈的实际,采取森林抚育防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等营林技术措施,全方位多功能地有效控制森林火灾.推广森林生态防火对于树立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PSR模型,运用模糊数学法,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研究。研究发现:广西中部地区的南宁、柳州、桂林和防城港处于安全状态,其他地区为持续危险和退化状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城市化率、人均旅游收入、人口密度和环境指标,即为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广西马山县石灰岩溶区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广西马山县古零乡石灰岩溶地区多年造林和封山育林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石灰岩溶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实现其生态重建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培育壮苗、控制造林苗龄在l-1.5年,并结合其它的配套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观测表明:大多数造林树种的生长迅速,林分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0m和1.0cm以上,造林4.5年即可郁闭成林。在石灰岩溶区实行封山能有效恢复石灰岩山的植被,封山育林3年,可提高植被覆盖率:10%.30%,6年可基本达到郁闭。  相似文献   

8.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其中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远大于其直接经济价值.广西是我国森林资源大省,而且处在长江、珠江流域之源头,森林不仅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也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森林生态研究正确认识森林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及作用,对于有偿使用森林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河池市为例,从中心城区、郊区、县城以及村镇生态游憩空间建设几个层面,分析了河池市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科学的建设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森林生态站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兵  李少宁 《林业科学》2006,42(1):116-121
简述林业数字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概念,并将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寻求和挖掘将15个生态站海量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与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的手段,实现生态站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共享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服务.对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构建框架、技术原则、研究内容及实现功能与方法进行探讨,同时指出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森林生态站建设是衡量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基础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并将成为我国"数字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体系的建立,是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必要物质条件,是调节人类生存环境的载体和加湿器。笔者以太原市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森林类型、树种组成、龄组组成、森林起源、林种组成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森林经营及森林生态体系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桂林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不同的植被群落类型进行空气离子浓度监测,研究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不同,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坪。②森林游憩区空气质量均较好,阔叶林覆盖下的空气清洁度最高,针叶林覆盖下的空气清洁度次之,灌丛和草坪区的空气清洁度相对较低。③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呈现早上最高,中午降至最低,下午又逐渐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