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7,(2):41-43
为查明食用有毒蜜源植物中蜂蜜偶发中毒甚至致死原因,及评估福建省中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雷公藤分布较广的福建省泰宁县开展调查,对当地主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的分布、种植、独立花期蜜采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初步判断福建省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对蜂产品质量安全及居民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小,并提出了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瑞生 《蜜蜂杂志》2022,(11):23-26
为了调查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在重庆地区的分布,提出重庆有毒蜜源雷公藤场地养蜂防止中毒的预防措施,为重庆养蜂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了调查访问、实地勘察和测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相结合。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分布在秀山县、武隆区和石柱县的局部区域,其他区县未发现雷公藤分布。说明重庆部分区域的有毒蜜源植物雷公藤会影响重庆养蜂业,需加大预防措施,避免对重庆养蜂业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在2015年7~8月发生有毒蜜源蜂蜜中毒事件的鹤峰县五里乡瓦屋村及其周边3个村至少发现有5种有毒蜜源植物。其中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成片分布;另据湖北省疾控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对有毒蜂蜜中毒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毒蜂蜜中存在雷公藤甲素等毒性成分,未检出博落回生物碱成分。鉴于瓦屋村有毒蜂蜜中检出多种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毒性成分和周边分布大量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认为该地有毒蜜源蜂蜜应该与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植物高度相关,与博落回无关。2016年7、8月利川市汪营镇马鞍山村所采蜂蜜在当地没发生中毒事件,蜂蜜中检出雷公藤毒素。应迅速建立南方10省、市、区有毒蜜源调查协作网,加强对已出现过中毒事发区的蜂蜜监控普查分析,编印发行小开本有毒蜜源图册供山区蜂农识别。  相似文献   

4.
我国14种有毒蜜粉源植物的花粉形态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刘炳仑本文共观察研究了我国14种有毒蜜粉源植物的花粉形态,它们是:乌头、博落回、雷公藤、苦皮藤、昆明山海棠、油茶、狼毒、旱莲木、八角枫、羊踯躅、胡蔓藤、醉鱼草、曼陀罗及藜芦等。现...  相似文献   

5.
黄庆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0):48-48
1雷公藤又名断肠草、小黄藤、黄藤根。雷公藤分布在长江以南一些省区的荒山坡、山谷灌木丛及疏林下。湖南山区6月下旬开花,蜜腺植物分泌蜜少时,蜜蜂采集雷公藤蜜会引起中毒,其致毒成分主要为雷公藤碱。雷公藤蜜呈琥珀色,其味苦而涩,花粉呈球型,人食下雷公藤蜜也会引起中毒死亡。2藜芦又名黑藜芦、大芦藜、老旱葱。多年生草本,属百合科。生于林缘、山坡、草甸、常成片生长。主要分布于东北林区及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新疆等地。蜜粉较丰富,蜜蜂采集该植物花蜜后很快抽搐、痉挛死亡。它不仅使采集蜂中毒,而且也能引起幼蜂和蜂…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7,(4)
正【美国石英财经网站7月4日报道】题:科学家正在研究黑猩猩的食物,用以治疗癌症等人类疾病一些西非植物是野生黑猩猩用来治疗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等各种病痛的"丛林药房"的组成部分。因为人类有98%的DNA与黑猩猩相同,并且容易受到一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改善产品品质,了解家畜控制肥胖、摄食与能量代谢的机制非常必要。长期以来,科学家从分子生物水平研究肥胖表型。目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已发现很多,其中obese(ob)基因是研究的重点,对其表达产物Leptin的作用机制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ob基因及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2,(5):112-112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21日报道】题:科学家说肥胖和高血压会使50岁以上的人脑力加速衰退研究人员告诫说,肥胖和高血压会导致50岁以上的人脑力加速衰退。研究显示,肥胖和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因素会加速人们记忆力及其他认知能力的减退。在这项为期10年的试验中,过度肥胖的参与者的大脑比体重正常的参与者的大脑老3.8岁。  相似文献   

9.
以意蜂为研究对象,选择植物雷公藤的盛花期作为实验时段,监测了意蜂采雷公藤花后对蜂蛹、蜂王、成年工蜂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意蜂采雷公藤花后对蜂蛹、蜂王有较强的毒害作用,能明显降低子脾封盖率,导致蜂蛹死亡、蜂王停卵并终致死亡,而对成年工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植物和食品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苹果品种,旨在帮助人们预防肥胖,并保护消费者免受Ⅱ型糖尿病威胁。根皮苷是苹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化合物,它被发现能够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但由于普  相似文献   

11.
新西兰和中国依据两国签署的合作条约。目前正合作研究奇异果(或中国的醋栗莓),重点研究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院(SPANRS)将设立中新猕猴桃联合研究实验室。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CEO兰登指出,该实验室旨在让中国和新西兰的科学家共同合作,互通有无,以便深化研究。合作研究领域涉及猕猴桃病害及生理等。新西兰商业创新就业部(MBIE)和中国科技部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6,(1)
正【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4日报道】一直以来,人们曾遍认为肥胖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然而现在,科学家却发现,缺乏阳光照射比肥胖更可怕,前者更易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一项最新研究警告称,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更容易肥胖,尤其易患Ⅱ型糖尿病。研究称,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人群相比,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更容易患前驱糖尿病,即血糖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予治疗,很可能会在十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多酚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以苯酚为基本构架,以苯环的多羟基取代为特征,不仅包括含有1个酚环分子的简单酚类如酚酸和酚醇,还包括具有多个酚环分子的复杂酚类化合物。目前已报道的植物多酚包括简单酚酸到结构复杂的肉桂酸、黄酮、芪类、查尔酮、花青素、香豆素类、单宁及木脂素等。研究已证实,植物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DNA受损、调节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肿瘤、抗炎、抗肥胖等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植物多酚的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肥胖、降血脂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植物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植物多酚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以苯酚为基本构架,以苯环的多羟基取代为特征,不仅包括含有1个酚环分子的简单酚类如酚酸和酚醇,还包括具有多个酚环分子的复杂酚类化合物。目前已报道的植物多酚包括简单酚酸到结构复杂的肉桂酸、黄酮、芪类、查尔酮、花青素、香豆素类、单宁及木脂素等。研究已证实,植物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DNA受损、调节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肿瘤、抗炎、抗肥胖等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植物多酚的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肥胖、降血脂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植物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肥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 ,随着肥胖病人越来越多 ,科学家正试图揭开脂肪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最近 ,2个独立的研究组 (分别是美国 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 Pfizer Inc的研究人员 )发现了在脂肪细胞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编码PPARgamma蛋白 (PPARgamma protein)的基因。 PP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和不少亚洲国家以稻米为主食,然而水稻具有富集有毒物质砷的能力,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中外科学家近日找到一种新办法,通过操控水稻基因降低砷含量,给水稻"解毒"。砷以无机砷和有机砷等多种形式存在,无机砷毒性较高。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砷,因此对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而言,降低水稻中的砷含量是一项重大课题。研究发现,水稻中的砷多是通过硅的转运蛋白lsi1和lsi2"混进"植物机体内的。以往,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7):66-66
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奶牛,据称所产的牛奶更健康。这种转基因奶牛的出现再一次拉响了所谓的"自我毁灭性食品"不断增多的警报。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对奶牛胚胎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含有来自细菌的基因,所产牛奶中含有通常存在于鱼肉的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物质据信有利于动脉和心脏健康。中国科学家表示这种转基因奶牛能够让人类健康获得巨大益处。在转基因农业技术方面,中国处在世界前沿,政府对转基因研究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及欧洲。  相似文献   

18.
题:在中国发现的有10亿年历史的绿藻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绿藻(记者罗茜·麦考尔)由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古代海藻,科学家或许距离确定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何时开始形成又近了一步。科学家们在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描述了这种植物的化石。这些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有10亿年历史的南芬组地层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多数作物在种植过几代之后就会出现退化症状,退化症状主要表现为产量降低,植株变矮小和抗逆性越来越弱等.根据科学家们长期对这些植物的研究发现,农作物退化是由感染植物病毒引起的.为了获得高产的农作物,科学家们致力于无毒植株的培育,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文章主要介绍植物脱毒的方法意义及几种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DNA甲基化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表观遗传标记之一,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形成、生长发育、脂肪沉积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肥胖不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代谢疾病之一,过多的脂肪沉积在动物机体中也造成大量的能量及饲料资源浪费.文章概述细胞核及线粒体基因组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肥胖及其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今后肥胖治疗、动物采食量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